- 3621
清乾隆 御寶白玉坐龍方璽 印文:《自強不息》
描述
- 印文:《自強不息》
- jade
來源
倫敦邦瀚斯2010年11月11日,編號55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郭福祥
乾隆皇帝寶璽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用同一印文不斷刻製材質不同的寶璽,「自強不息」可謂其中的代表。據不完全統計,乾隆皇帝用「自強不息」刻製的寶璽多達45方,1 此次香港蘇富比徵集到的「自強不息」璽即是其中的一方。此璽白玉質,雲龍鈕,陰文篆書「自強不息」四字。此寶原是三方一組套印中的一方,另外兩方則是「延春閣」璽和「八徵耄念」璽。此套璽印在《乾隆寶藪》中有明確著錄(圖一),將其與《寶藪》對比,無論是印材的質地、大小,還是印文的篆法、佈局都與書中的著錄相符合。
乾隆皇帝的一生經歷了諸多對他自己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時刻,比如乾隆四十五年(1780)的七十萬壽、乾隆四十九年(1784)喜得玄孫五世同堂、乾隆五十五年(1790)的八十萬壽、乾隆六十年(1795)的退位成為太上皇帝等等,對於每一個這樣的歷史時刻,乾隆帝似乎都進行過精心的安排和籌畫,留下了大量可供後人追述的文獻和遺物。在這些文獻和遺物當中,諸多御用寶璽就是以這些歷史時刻為背景,以其當時自身的狀態和心理為表達物件的特殊產物,無疑是值得我們特別予以關注的。此次蘇富比公司徵集到的「自強不息」璽就是乾隆帝晚年眾多與他八十壽辰有關的御用寶璽中的一方。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邁的乾隆皇帝又一次迎來了紀年逢五、聖誕逢十的正壽之年。在乾隆帝看來,自己登基五十五年又恰逢八十整壽,實與天地之數自然會合,是上天眷佑的結果,值得大慶特慶。因此,早在一年之前的乾隆五十四年的中秋,乾隆帝就開始了對慶典活動的籌畫,包括御殿受賀的地點、規模、各地及藩屬國萬壽貢品等等。同樣,依照成例製作相應的寶璽也是活動籌畫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事項。
這一次,乾隆帝將視線落在了中國儒家文化重要典籍之一的《尚書》之上。據《尚書》中〈洪範〉篇記載:武王克商後,向箕子請教天道之義,箕子便以洪範九疇相告。乾隆皇帝認為箕子所陳洪範九疇是「萬世帝王制治之源……無一不關於為君者之一身一心」。而九疇中的第八「念用庶徵」與乾隆當時的以萬民為念的想法正相一致,於是,據此擬定「八徵耄念之寶」的寶文。關於為什麼要用「八徵耄念之寶」這幾個字刻製寶璽,乾隆帝自己在《八徵耄念之寶記》中是這樣解釋的:「思有所以副八旬開袠之慶,鐫諸璽,以殿諸御筆,蓋莫若《洪範》『八徵』之念。且予夙立願八十有五,滿乾隆六十之數,即當歸政。今雖八十,逮歸政之歲尚有六年。一日未息肩,萬民恒在懷。庶徴之八,可不念乎?念庶徵即所以念萬民。《曲禮》『八十曰耄』,老而智衰之謂。茲逮八十,幸賴天佑,身體康強,一日萬機,未形智衰,不可不自勉也」。可以說,八徴耄念之寶的刻製既是乾隆對八十萬壽的紀念,也是對自己的戒勉。最早的八徵耄念之寶刻製於乾隆五十四年冬天,並於第二年的立春日開始鈐用。
需要說明的是,「八徵耄念之寶」只是一方主寶。除主寶之外,乾隆帝還同時選取了「自強不息」的寶文,刻製成副寶,與主寶相配。按「自強不息」源自同樣是儒家文化重要典籍之一的《周易》一書,其中「乾卦」有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隆帝為什麼要選擇「自強不息」作為「八徵耄念之寶」的副寶呢?按照他自己解釋就是:「向有自彊不息寶,以殿御書。庚子年鐫古稀天子之寶,副以猶日孜孜。茲以壽躋八旬,鐫八徵耄念之寶,仍副以自彊不息。蓋經書中自儆之語雖多,而易象首乾,法天行健,至為切要者,無踰於此語。」「予既鐫八徵耄念之寶,複副以自彊不息,亦猶七旬時刻古稀天子之寶,副以猶日孜孜,皆銘乾惕之志也。」選取「自強不息」作為「八徵耄念之寶」的副寶,就是要表明他在歸政之前不敢稍存懈怠,以天下百姓為念,孜孜求治,勤於政事的意旨。在乾隆帝看來,自己雖然年事已高,但「身體康強,一日萬幾,未形智衰」,作為統治天下的帝王,怎敢有絲毫的倦怠心理呢?「一日未息肩,萬民恒在懷」,自己一定要體天愛民,誠心勤政,做到「壇廟之祀,不可不躬親;雨暘之時,不可不常驗;中外之政,不可不日勤;民物之養,不可不心存。」從中不難得知,乾隆帝在為自己壽躋八旬深感得意的時候,同樣隱隱流露出內心深處那種不自覺的憂患意識。而「自強不息」正是這種憂患意識的反映,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
乾隆皇帝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擬定了「八徵耄念之寶」和副寶「自強不息」之後,便開始了大規模的新寶璽的製作。這種以「八徵耄念之寶」為核心寶璽的製作從乾隆五十四年冬天一直持續到乾隆五十九年,從沒有間斷過,製作總量超過一百四十方。此次蘇富比拍賣公司將要拍賣的這方「自強不息」璽就製作於這個時段,具體的製作情況在清宮檔案中有比較詳盡的記載。
根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記載:乾隆五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太監梅進寶來說,總管張進喜交……白玉引首寶一分,計三方,內引首上貼延春閣本文、寶一方上貼八徵耄念本文、寶一方上貼自強不息本文,……傳旨:交蘇州照本文刻字送來,欽此。……於五十八年七月初二日蘇州送到刻字延春閣白玉引首寶一分,……呈進,各交原處擺訖。」2 這條檔案至少為我們提供了認識此璽的三個方面的信息:
第一,此方「自強不息」璽刻製的確切時間。刻製此璽文字的指令是在乾隆五十七(1793)十二月二十五日由內廷發出的,考慮到北京與蘇州之間的距離,運輸尚需時日,因此,璽文在蘇州刻製的時間應該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的上半年。
第二,此方「自強不息」璽原是三方一組套印中的一方。這是乾隆晚年製作與他八十壽辰有關的印璽時經常採用的組合方式。而且檔案明確記載此方璽的質地為「白玉」。
第三,提供了此方「自強不息」璽最初存放地的資訊。與此璽配套的引首章「延春閣」明確了此套璽印是專門為延春閣製作的,由蘇州的玉匠刻製完成後送回北京宮廷,放置在延春閣內。延春閣是位於北京紫禁城內西側的建福宮花園中的主體建築之一,建於乾隆七年(1742),是一座外表雙層,內實三層的方形閣樓式建築,其室內裝修極具匠心,層與層之間的隔斷和連接虛虛實實,繁複萬端,因此號稱「迷樓」,乾隆時將許多珍奇文物收藏於此。此方「自強不息」璽最初就收藏在這裡。
嘉慶皇帝親政後(1799),按照成例對乾隆皇帝的寶璽進行整理,將散存於各處的乾隆皇帝御用璽印收存起來統一保存。這套璽印極有可能在那個時候從延春閣取出,統一存放于乾隆皇帝的大寶箱中。至於何時流出宮廷,則不得而知。
此方「自強不息」璽雲龍鈕雕制十分精細,刻製引文的手法極為流暢爽利,中規中矩,嚴謹規範,體現出當時蘇州玉工極高的琢玉水準。
1 郭福祥,《明清帝后璽印》,北京,2003年,頁154。
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合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北京,2005年,卷53,頁128,乾隆五十七年十二月「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