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9
張曉剛
描述
- Zhang Xiaogang
- 荒原系列4號
- 款識
張曉剛, 2007(二〇〇七年加簽於作品背面) - 油畫紙本 鏡框
來源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出版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在完成了充滿後印象主義風格的《草原組曲》的畢業作品後,張曉剛尋找工作單位並不順利。一九八四年,他便因為過量喝酒而被送進醫院,這一人生經驗,讓張曉剛進入了他所謂的「魔鬼時期」,其代表作品是以魔鬼及死亡意象為題材,以超現實的言語去試圖表達自己對生存、生命及死亡等議題,提出質問及探索。內向的張曉剛,在這系列的作品及後來的《遺夢集》,都沒有提出明確的立場,呈現的,更多是藝術家思考狀態的投射。他自己如此形容「魔鬼時期」的作品︰「表達一個扭曲的靈魂處於生與死的臨界線上所體驗到的恐懼和悲壯的感受...作品中強調某種怪誕和痙攣的苦難感。」
一九八六年,藝術家終於獲得母校,即四川美術學院師範系聘用。稍微安穩的生活,讓他走出黑暗,走出死亡的沉重,轉向東方神秘主義及老莊的無為思想,原始藝術與宗教藝術成為他的泉源,尤其是對禪宗產生興趣,繼續在藝術的路途上思考生命。他自述︰「去向「神」的世界漫遊,試圖尋找生與死之謎的本質,尋找一種具有包容性的恒定的藝術規律。」這在這種狀態下,藝術家開始創作《遺夢集》系列,該系列成為藝術家早期非常具代表性的系列。今次拍賣呈獻四張《荒原系列》,他們均為此時期的重要性創作,是一九八九年參展「中國前衛大展」的《生生息息之愛》的前期創作,當中可見其思路線索,極具文獻價值。四張作品均是藝術家該時期獨有方式「紙刻油畫」創作而成。藝術家以油彩作為繪畫的主要媒介,並以刀刻印著畫中人的輪廓,來強調造型的立體感,極具表現力,是極其珍貴的創作。
四張《荒原系列》均以大地作為主題,裸體的女子以不同姿態出現,有的站立,有的盤坐著,有的高舉雙手,有的躺臥石上,但同樣姿態嫵媚,裸體女人是對母性的歌頌,是西方藝術作品中常見的意象。女子的身邊同樣有著不同的圖案,例如花卉及樹枝等,帶著濃烈的生命氣息。這塊帶著神秘主義的黃土地,有著超現實的藝術語彙及各種具宗教意味的象徵符號。與九十年代,以尋找一個屬於中國人圖像為出發點不同,張曉剛八十年代的作品,具有更廣闊的人文關懷,更個人的哲學思考,是了解張曉剛完整藝術觀,不可或缺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