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70
  • 70

Invader

估價
1,000,000 - 1,5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Invader
  • 別名:香港第58號
  • 二〇一四年作
  • 瓷磚玻璃板
作品附設藝術家簽名之身份卡片,並印有原作所在街頭照片。

Condition

The work is in very good condition. The surface is intact and bright. There is no sign of chipping or tile loss. The work is accompanied by a metal fixture for convenience of installa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藝術家就是要反叛一點,無需跟隨主流文化,甚至應該打破制度,但不能亂來。」Invader,2014年1月接受香港《星期日南華早報》訪問

「Invader」是這位法國街頭藝術家根據1970年代風靡一時的《太空侵略者》(Space Invaders)為自己取的藝名,他於1998年開始在巴黎街頭安置彩色馬賽克瓷磚拼成的像素化「太空侵略者」,展開了自己首個藝術「侵略」項目。如今,其標誌性的太空侵略者以及其它富有各地特色的風趣圖案已入侵逾三十五個城市,無論是東京街角,還是洛杉磯的好萊塢標記。甚至闖到外太空(通過投放到大氣層的氣象氣球),深入海洋(通過 Jason deCaires Taylor 的水底雕像)。

「『侵略』過程很重要一部分是選擇合適的安置地點」。藝術家解釋道,「不是每個人都會去,或者有條件去博物館和畫廊,但是每個人都會在日常生活中走過或者開車經過不同街道」(節錄自藝術家訪談〈香港之太空侵略者〉,《華爾街日報》網上版,2014年2月20日)。因此,其「侵略」系列並非任意為之,與不少其他形式的街頭藝術擁有相同的民主特質。Invader 總會事先準備好圖像和馬賽克瓷片,以便到時可以盡快安裝好作品,過後作品也都會被登記、拍照,並在地圖上記錄準確位置,這些資料都列在藝術家自己的官方網站上。

像素是過往一代電子發明的象徵,藝術家把它轉換為可觸碰到的瓷磚,帶入現實世界。藝術家沒有故弄玄虛,簡潔有力地帶出多元創意和豐富的概念可能性,體現懷舊與科技,虛擬與真實的並置。藝術家在一次訪談中解釋道,「這是一種科技新世界,現在我們又開始被電子科技侵略了……它只是一個小方塊,但如果把很多小方塊拼在一起,就可以創造出很多東西」。為針對現今的科技發展,藝術家推出了自己的「Flashinvaders」流動應用程式,世界各地關注其藝術的人都可參與尋找 Invader 作品的活動,每找到一件作品就會得到相應的分數。例如是次上拍的《別名:紐約第145號》(拍品編號72)便附有一張卡片,註明它位於曼哈頓東十街與第一大道之街角,可以在流動應用程式得到50分,藝術家更將作品本土化、加入紐約市標誌的大蘋果造型。

Invader 的「侵略」作品時常帶有風趣的地方特色,他對香港似乎情有獨鍾,曾在此地創作大型作品,《別名:香港第五十八號》(拍品編號71)就是在對當地文化的稱頌,靈感來自於1970年代美國動畫片《Hong Kong Phooey》,那是關於一隻笨拙滑稽的小狗,誤打誤撞遇到一個神奇文件櫃,變身為 Hong Kong Phooey 的故事,是對當時極為受歡迎的功夫表演和電影的一種詼諧諷刺,直接從風靡一時、大衛·卡拉定主演的《功夫》取材。Invader 重新啟用這個圖像,獻給香港,因為此地正是李小龍等功夫名師的家鄉。香港「侵略」之原作於2014年初裝置在跑馬地和旺角街頭,前者隨即被政府剷除,是次拍品是其唯一一件再現版,獨自見證著一件已經消失的「侵略」。藝術家在同年第三次「入侵」香港,共安置逾70件作品,藝術家在訪問中表示:「這或許是我最成功的『入侵城市』熱潮」。


The artist with the original HK_58 in Happy Valley, Hong Kong, 2014, photo courtesy of the artist
2014年,藝術家與位於香港跑馬地之原作合影,照片由藝術家提供

A map of the artist's global "invasion" from artist's website: www.space-invaders.com
藝術家街頭“侵略”定位地圖,圖片來自藝術家官方網站:www.space-invade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