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
羅伊·李奇登斯坦
描述
- 羅伊·李奇登斯坦
- 為〈金框內的畫作〉創制的拼貼
- 一九八四年作
款識
rf Lichtenstein (作品背面) - 亞克力、紙拼貼畫板
來源
紐約,James Goodman畫廊
倫敦,Waddington畫廊
紐約佳士得,1993年5月5日,拍品編號288
美國加州私人收藏
洛杉磯,Hamilton-Selway Fine Arts畫廊
瑞士私人收藏
倫敦佳士得,2008年10月21日,拍品編號225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羅伊‧李奇登斯坦擅長清晰利落的圖像創作,也以複製影像的鬼才技巧而著稱,他的普普藝術鉅作以諷刺手法演繹流行文化、日常事物及藝術歷史,重新定義「高雅藝術」與「通俗藝術」的邊界。本作《為〈金框內的畫作〉創制的拼貼》於1984年完成,是藝術家探討筆劃概念的作品,盡展其天賦才華。他運用「畫中畫」的創作方式,在作品中置入另一幅畫作,並以獨特的普普藝術語彙,探索並顛覆抽象表現主義備受推崇的動作繪畫,創作出錯綜複雜、趣味盎然且不言自明的藝術傑作。
本作運用簡化抽離的漫畫風格,描繪一幅抽象表現主義鑲框作品的局部畫面:當中的金色畫框與其陰影,白色亞光托板以粗黑邊線凸顯厚度,藝術家更以著名的抽象筆劃剪貼圖像,配上親筆所畫的筆觸縱橫交錯。抽象表現主義帶出率直的情感,普普藝術則從細緻平面呈現冷靜的感覺,兩者在平衡的畫面上交鋒對壘,互相角力。與此同時,藝術家更以不同的方式嘲諷現實事物,畫中的抽象作品以立體形象呈現眼前,再者抽象表現主義的作品,絕少以如此精雕細琢的金框鑲嵌,可見此作趣味無窮。八十年代初期是藝術家創作本畫的時期,同時他更將「筆劃」主題融入各個公共藝術計劃的畫作和雕塑,當中包括置於俄亥俄州哥倫布國際機場入口的作品《航機的筆觸》。然而作品中仍蘊含諷刺元素以及強調合成平面與立體的技巧,可見這些創作要素依然重要顯著。
《為〈金框內的畫作〉創制的拼貼》是李奇登斯坦以拼貼手法整理及平衡畫面的典範著作,不單以純粹的抽象形態,整合藝術家親筆與剪貼的筆劃圖案,更融匯抽象與具象元素,觀者可從畫中發現女子肖像的縱影:中心的粉紅塗彩代表嘴唇,垂直的黃色筆觸則有如一頭金髮,正是藝術家在作品中描繪女性的常見標誌。在某程度上,李奇登斯坦的拼貼創作比他的繪畫作品更為全面,充分展現他一絲不苟的創作技巧。藝術家曾說:「我在畫作中運用很多拼貼材料,開始了一些組合,便會陸續加入其他拼貼,我會暫時放入選好的紙材,並細心觀察圖像。先運用拼貼方式創作,令我更輕易可找到所想的一切」(羅伊‧李奇登斯坦,〈自始至終〉,展覽圖錄,胡安‧馬奇基金會,馬德里,2007年,頁126)。除了一幅於1983年以相同題材創作的作品,本作為〈金框內的畫作〉版畫系列中的最終稿件,進一步印證李奇登斯坦非凡的拼貼創作,為當之無愧的藝術傑作。
本作的圖像生動,大膽創新,挑戰視覺上的一貫規律和見解,摒除表達上的錯覺幻象,同時藝術家依然極力打破高雅和通俗文化的疆界,保存了這種有趣又重要的創作要素。
Roy Lichtenstein, Yellow Brushstroke II, 1965 © Estate of Roy Lichtenstein
羅伊·李奇登斯坦《黃色筆劃之二》(一九六五年作)© Estate of Roy Lichtenstein
Roy Lichtenstein, Girl with Tear III, 1977. Beyeler Foundation, Riehen. © Estate of Roy Lichtenstein
羅伊·李奇登斯坦《流淚的女孩之三》(一九七七年作)瑞士里恩,Beyeler基金會 © Estate of Roy Lichtenstein
The artist in his studio. Photo: Foto Mayer, Vienna © Estate of Roy Lichtenstein
藝術家於其畫室留影,照片由維也納Foto Mayer提供 © Estate of Roy Licht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