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0
草間彌生
描述
- 草間彌生
- 南瓜(DFLO)
- 款識
《南瓜(DFLO)》,2013,YAYOI KUSAMA (作品背面) - 壓克力畫布
- 130.5 x 162.3 公分,51⅜ x 63⅞ 英寸
來源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此作品附設藝術家工作室所發之藝術品註冊卡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這個名字,相信不用多作介紹。她堪稱當今世上最舉足輕重的日本女性藝術家,在革新抽象主義、表現主義、情感主義、普普藝術和簡約主義方面甚有貢獻,並打破所有藝術範疇及媒介的框架。自與安迪沃荷、喬治西格爾、唐納德賈德,以及克萊斯歐登柏格等名家一同鼎足藝壇以來,草間彌生的知名度有增無減。她雖已年屆八旬,但創作力依然如故,從不間斷地推出全新作品,畫面愈發細緻迷人。充滿沉思空間的新作《南瓜 (DFLO)》(拍品編號 1050)畫功更見圓熟,讓她的藝術造詣提升至更高層次,並堅守對她藝術生命極為重要的理念。
草間彌生最近一場個人巡迴展「Yayoi Kusama: A Dream I Dreamed」在二〇一三年七月於南韓大邱美術館隆重揭幕,展出過百件最新作品。展覽極受歡迎且空前成功,且於多間亞洲頂尖博物館及藝術中心巡迴舉行,包括上海當代藝術館、首爾藝術殿堂、台北市立美術館、新德里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大坂國立國際美術館。然而,這只是她芸芸展覽的一小部分;這位藝術家的傑作,亦曾展出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惠特尼美術館辦展,還有巴黎龐比度中心。如此廣泛而豐富的展覽經驗,證明了草間彌生的作品深得各個文化階層的人士賞識。
南瓜是其作品中經常出現的題材,畫風鮮明獨特,一見難忘。《南瓜 (DFLO)》裡的南瓜佈滿圓點,橙黃色彩濃稠深沉,背景並採用網狀圖紋:一切都展現她獨有的個人風格。過去數十年間,她那近乎迷戀程度的創作和再創作過程,讓她將這套藝術語言不斷修整,達致爐火純青的境界。作品中所有元素,均反映出草間彌生的各種想法,雖然它們可獨立存在,但當揉合為一,當中的訊息則更強烈、更具說服力,完全捕捉藝術家的真我性情。
她的繪畫風格和素材,雖可追溯至四十年代未在京都市立藝術大學所接受的傳統日本畫訓練,但她到了八十至九十年代,才重新將南瓜加入作品之中,與及當時風格已臻成熟的不規則圓點圖案,代表作有一九九一年的鏡房立體裝置《鏡室(南瓜)》。
不過,這項素材在藝術家的腦海裡其實存在已久。對於草間彌生來講,南瓜一直是她童年回憶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她曾經說過:「我第一次看見南瓜,就是小學的時候。當時我和祖父到一個種子採集場參觀...... 看到一個人頭般大的南瓜...... 它還開始活生生地和我說話。」1 除了人格化的南瓜外,草間彌生也有著其他類似經驗,主角都是一些植物和物件;在她記憶中,她小時候曾經和懂得說話的花朵和狗隻聊天。然而,那個會說話的南瓜給她一種「寬厚謙遜」的感覺2,異於花朵狗隻給她的創傷感,而那種體驗亦散發出一股「實在的、靈性上的和諧」3。
新近作品《南瓜 (DFLO)》特別令人體會如此情感。畫中的南瓜洋溢安詳寧謐的氛圍,是生命和活力的體現。傳統上,南瓜是豐盛和繁殖力的象徵,因此給人豐足和喜悅的感覺,就像在農田上辛勤工作一季後滿載收成。同時,畫面裡圍繞著南瓜的尖形圖案都朝向外,散發出某種如磁場般的力量。因此,觀者幾乎可以肯定地將這幅南瓜畫像解讀成力量的象徵,不為外力所控制。
重複的網狀圖案,是草間彌生另一代表性創作元素。一九五八年,即她移居紐約的一年,她創作出《無限網》,自此其網狀圖案便被冠以「迷戀」一詞,經常出現於訪問、書籍封面及藝術評論。對於這位藝術家來說,這種不斷重複最微小的細節之「迷戀」,意涵由始至終都大大超越表面所見。草間彌生回顧她所繪畫的網,提到她的技法「與(盛行於紐約的)抽象表現主義之情感空間徹底相反」4 事實上,她那種揉合自身經驗的反傳統繪畫風格,是源自她的精神病;這是她透過「忘卻」去對抗恐懼的方式。她說:「藝術家通常不會直接表達他們的內心狀況,但我直接將自身問題和恐懼轉化為創作題材...... 我不斷將圖案重複再重複,直至我完全沉浸在整個過程為止。我將之稱為『忘卻』。」5
草間彌生除了透過重複繪畫的過程擊退恐懼之外,也由此達致完美境界。她越將一個圖像重新繪畫,效果便越接近完美。因此,最新一幅《南瓜 (DFLO)》便完全表現出她對捕捉美與無瑕感的渴望。
「忘卻自己吧!」這位「圓點女王」在一九六八年一場藝術展的宣傳單張上如是說。「自我毀滅是唯一的出路——不過,自我毀滅過後便是重生,新生命和宇宙其他事物都達致統一、和諧和快樂的狀態。」6 以上關於「自我忘卻」,或模糊死亡與重生界線的宣言,都極能代表草間彌生的藝術歷程。無疑,《南瓜 (DFLO)》正體現出這個道理:觀者無法看清圓點在哪裡終結,迷幻的網狀圖案又從哪裡開始;它們看似同出一轍,天衣無縫地融合,締造出一幅內聚歸一、呈現草間彌生內心宇宙的迷人作品。
1《Infinity Net》,草間彌生,Ralph McCarthy翻譯,英國倫敦Tate Publishing出版社,2011年,75頁
2《Infinity Net》,草間彌生,Ralph McCarthy翻譯,英國倫敦Tate Publishing出版社,2011年,76頁
3 同 2
4 草間彌生,〈A Lone Woman Takes on the International Art World〉,草間彌生展,日本北九州市立美術館,1987年,117頁
5 《Yayoi Kusama》,Tate Modern出版社,2012年
6 《Kusama’s Body Festival in 60’s》,株式會社ACCESS,1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