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26
  • 1026

蘇加那·克爾頓

估價
2,800,000 - 4,5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Sudjana Kerton
  • 街頭小販
  • 款識
    S. Kerton, 78
  • 油畫畫布
  • 120 x 150 公分;47 1/4 x 59 英寸
  • 1978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展覽

雅加達,建築藝術展,教育文化部,〈民族主義與轉變: 蘇加那·克爾頓作品展〉,印尼,雅加達,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至十二月十三日

出版

〈民族主義與轉變: 蘇加那·克爾頓作品〉R.A.薩勒尼、L.克爾頓及 A.萊特編(印尼,雅加達,教育文化部,一九九六年),98頁,彩色圖版32

〈我的祖國印尼: 蘇加那·克爾頓繪畫集〉蘇加那·克爾頓編(印尼,雅加達,Sanggar Luhur 出版社,一九九〇年),31頁,彩圖版24

Condition

The work is in good condition overall, as is the canvas, which is clear and taut. There is light wear and handling around the edges of the painting. Examination under ultraviolet light shows no sign of restoration, however the canvas has been re-stretched. Framed.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每位藝術家都應該對國家抱有責任感,都應該當一位珍重家國高尚傳統的愛國者,並且樂於對新社會投入創意。每位藝術家都應該得到自由創作及發展的機會,其中一種重要力量來自社會的尊重」。

(節錄自蘇加那·克爾頓與恩當·K·蘇比林的對話,《自由日報》,1984年5月1日)1

藝術家有能力通過新穎角度,將看似平凡的事物重新定義。假若同時注入愛國理想,則更可賦予作品另一重昇華與轉化的力量。這樣的藝術品,屬於更宏大的個體。這正是印尼藝術家蘇加那·克爾頓創作背後的故事。其畫作利用視覺藝術,記載印尼爭取獨立,脫離荷蘭統治經過,而他自我流放海外25年,亦對其藝術創作影響深遠。雖然克爾頓一直渴望回國,然而多樁政治與個人事件,令他多年以來未能如願。是次上拍畫作《街頭小販》創於克氏返國一年之後,欣然洋溢藝術家重返家園的喜悅,乃其重要作品之一,畫中人物性格鮮明,神采煥發。

克爾頓一直以其藝術創作「…回顧往昔,再三審視,盼能從中看出(更光明的)未來」2 愛國理想一直燃點著他的創作熱情,為作品提供源源不斷的故事與回憶。藝術家記憶中的、以及通過其作品重新想像的印尼,同樣滿載屬於人類的故事。克爾頓讓平凡人的生命躍然活現於畫布之上,永遠成為印尼歷史與傳說的一部份。

「即使我當時在美國生活,創作主題仍與印尼息息相關。我曾數次以紐約的摩天建築創作,也高興能有這種創作經驗,可是我內心深處,沒有探討這個題材的信念。我感覺在西方好像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抓緊的事物,」克爾頓表示。「在美國居住,只是令我更堅決覺得,必須以印尼的事物為創作題材。我期望作品能夠讓人們思索及審視活在印尼的經驗,也希望能在作品中融入幽默元素,並向世人展示印尼的美麗。」3

克爾頓對人像的興趣,始於事業早期為印尼《愛國報》擔任藝術版記者之時。為了報導印尼的獨立運動,他自願走入戰場,穿越槍林彈雨,甘冒生命危險,目睹國家革命過程。克爾頓說:「每次接觸一個創作題材,它都馬上成為我內在感情的一部份,它當中有我,我當中也有它。」4 藝術家經歷荷蘭統治、二戰時期日本佔據、以及國家獨立。他憑獎學金到荷蘭進修,因而有機會在50年代初期遊學海外。到了歐洲後,他再轉往巴黎,其後遠赴美國,客居紐約。他在途中遇到各種人物,走過不同國家,作品揉合了他們的個人歷史、以及各地的風景面貌。

藝術家在西爪哇省萬隆市渡過少年時期,晚年返國後再回到當地居住。《街頭小販》描繪萬隆的農村夜市生活情景,細緻生動地表現出街頭食品攤販與客人的各種動態。為了賺取微薄收入,歌者在街頭賣藝,克爾頓以之入畫,為作品平添色彩。克爾頓對人物感情的描寫敏感細膩,不以個別人物外型為重點。藝術家特意採取這種風格,讓他可以印尼人及旅居外國的異鄉客的雙重身份自我審視。

《街頭小販》與克爾頓的許多其他作品一樣,以寫情為主,敘事為次。藝術家「…有意扭曲視覺,(因為)外在的型貌已非定義元素…(透過)拉伸、扭曲、放大及改變人與物的形狀」5,反而更能捕捉作品主題的內蘊。評論家把克爾頓的創作哲學稱為「平凡的主題」6,然而藝術家本身的生命卻是如許超凡。一個人的身份定義,往往由微小的時刻構成,而家人之間的聯繫,亦建基於群體。畢竟,許多壯闊的宏圖,都是由這些輕微細緻的生命點滴累積而成的。

1.扎伊拉尼·R.A.,克爾頓·L.,瑞特·A.,利茲克·阿克曼特·扎伊拉尼,《國家主義及其轉變:思考蘇加那·克爾頓藝術作品》,教育及文化局,雅加達,印尼,1996年,頁137

2.見1,頁161

3.東尼·唐納森克爾頓筆錄克爾頓1988年7月訪問,發表於文章 < 故鄉回憶:克爾頓談個人藝術創作>,《Orientations》,2007年6月

4.見1

5. 賀利·迪姆,<思考蘇加那·克爾頓:獨立之自由畫者>,《獨立史:印尼現代藝術 - 蘇加那·克爾頓》,尚德工作室(Sanggar Luhur),印尼,2003年

6.見1,頁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