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
劉煒
描述
- Liu Wei
- 爹爹在電視機前
- 畫框 一九九二年作
- 油畫畫布
劉煒,1992.1
來源
出版
德國,柏林,世界文化宮;荷蘭,鹿特丹美術館;英國,牛津,現代藝術博物館;丹麥,歐登塞,克雷德工廠藝術館〈中國前衛藝術展〉一九九三至一九九四年,265頁
〈超越界限〉(中國上海,外灘三號滬申畫廊,二OO三年),100頁
〈越界:中國先鋒藝術1979-2004〉魯虹著(中國,河北美術出版社,二OO六年),148頁
〈劉煒〉(中國上海,紅橋畫廊,二〇〇八年),41頁
〈20世紀中國藝術史〉呂澎著〈意大利米蘭,Edizioni Charta,二〇一〇年),940頁
〈劉煒:一人兒畫〉(台灣台北,大未來林舍畫廊,二〇一二年),11 及42頁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劉煒
「 我一直很孤獨,我不是一個隨波逐流的人,一個隨波逐流的人反而不孤獨。」
一九八九年「中國現代藝術大展」的紛擾過後,中國藝術家在九十年代初期處於一個焦灼的時代,八五新潮的大敍事在九十年代消失殆盡,新一批的藝術家已然尋找新方向,並把眼光回歸自己身邊的日常生活。在此時代背景下,孕育了「玩世現實主義」,台灣策展人胡永芬在〈劉煒〉 的一文直接說出九十年代對於當代中國藝術發展的重要性︰「中國藝術史於此時(九十年代初期)出現了一代人,可以從集體生命經歴中生發、並且長成惟中國僅有的、具有在地獨幟性的當代藝術樣貌。」1 而當中,劉煒是此潮流的最早期及最重要代表藝術家。《爹爹在電視機前》(拍品編號142) 是劉煒一九九二年的創作,屬於他最早的〈革命家庭〉系列,它充份展現一代中國藝術家如何在時代轉向之時,尋找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革命家庭〉系列乃藝術家早年畢業後在家創作,作品尺幅不大,大部份以藝術家雙親為題。其中,《爹爹在電視機前》有著其軍人父親的經典形象,並且是唯一一張帶有明顯時代及地域色彩的元素︰九十年代的顯像管電視機及播放著的戲曲人物。值得一提,此作的顏色運用比其他同系列作品更為活潑及鮮艷,深具歷史意義。整個〈革命家庭〉 系列只持續進行三年時間,故存世作品極少,絕對珍貴。《爹爹在電視機前》讓我們看到被譽為最有「才氣」的中國藝術家的早年創作風格。
中國影響深遠的藝評家栗憲庭在九十年代提出兩大中國藝術潮流︰「政治波普」及「玩世現實主義」。 策展一九九三年 「威尼斯雙年展」中「東方之路」特展的國際策展人奧利瓦認為,兩股流派的作品均反映著九十年代中國的社會現實。與政治波普一樣,玩世現實主義亦代表著自由及解放,在表達形式上,則以消極手法,對政治現實發出一把批判及諷刺的聲音。於八十年代已經開始積極策展,與藝術家保持非常緊密關係的栗憲庭,把九十年代冒起的第三代藝術家稱為「潑皮群」。「『潑皮群』與前兩代藝術家發生了根本差異,他們既不相信居於統治地位的意義體系,也不相信以對抗的形式建構新意義虛幻般的努力,而是更實惠和更真實地面對自身的無可奈何。拯救只能是自我拯救,而無聊感,即是『潑皮群』用以消解所有意義枷鎖最有力的辦法。」2 劉煒早期〈革命家庭〉系列畫中人的無所謂傾向,正是這種無聊感的具體呈現。
劉煒於一九八九年畢業自中央美術學院,是後八九時代的重點代表藝術家,他與另一玩世現實主義代表方力鈞,共同抓住了九十年代的時代氛圍,一九九二年聯手發表了首個展覽「劉煒。方力鈞展」,獲海內外的評論界注意,包括香港畫廊東主張頌仁。張後來更邀請劉煒參與一九九三年巡廻全球的「後89中國新藝術」展覽。劉煒隨後亦獲邀於其他國際大展包括一九九三及一九九五年的「威尼斯雙年展」及一九九四年的「聖保羅雙年展」中展出。劉煒無異代表著九十年代的中國藝術家震驚了西方藝壇。
劉煒畢業後即開始創作〈革命家庭〉系列,雖然這個系列曾多次參與國際大展,但前後只畫了大約三年,即一九九O到一九九二年,市場上極為罕有。這個系列帶有強烈的自傳性,畫中人多為劉煒周遭的人物,其中穿著革命軍軍服的父親是這個系列的靈魂。以生活入畫的劉煒,自然而然用了父親的形象入畫。技巧上,劉煒則大膽偏離當時官方美學系統,捨棄社會現實主義,以變形及隨意的筆觸為畫中人造像。這種獨特的風格讓畫中人顯得怪誕,甚至顯得醜陋。比較這系列早期及後期作品,我們會發現劉煒的風格有著微妙的轉變,筆觸由早期的近乎全寫實,慢慢放鬆及揮灑,表達了同代藝術家中少見的才情及靈光。與八十年代的當代中國藝術相比,劉煒的作品沒有了意識形態的包袱及作為藝術家的責任,肆意潑皮是他的生活及藝術態度,故此作品精神層面上流露著明顯的無所謂傾向,正是栗憲庭所指的「玩世現實主義」的精神。
《爹爹在電視機前》正是此潑皮精神的具體呈現。劉煒以看著電視戲曲節目的父親為主題,把其父親的形象推向一個新的層次。畫中的父親側面尤如此系列的靈魂,曾經在劉煒不少的作品中出現,包括《妹妹的婚禮》、《屏風前》及兩張一九九一年創作的《爹媽》。而縱觀〈革命家庭〉系列,《爹爹在電視機前》是此系列的分水嶺,此作之前的所有作品造型上比較工整,筆法較為含蓄,但此作之後,劉的筆法更見灑脫,更少拘束,造型隨意,更可見流淌的顏料。事實上《爹爹在電視機前》是此系列前期的集大成之作,他有著明確的造型及平衝的構圖,最特別之處為此作有著此系列少見的鮮艷顏色,戲曲人物身上的紅色是此作的焦點,它除了代表著中國的地域文化特色,更預示了藝術家隨後的艷俗傾向。從此角度看,《爹爹在電視機前》確立了藝術家的早期畫風,並同時成就了他後期更為肆意無拘的風格,及更加奔放的筆觸,油彩自由在畫布上流淌,讓潰爛的美成為他的簽名式。
劉煒不甘於學院派主張繪畫的端莊美女,不甘於畫室中對理想美的描繪與模仿,他追求的是真實,表現人物醜陋的境地。這種玩世和潑普的風格,來自藝術家對官方繪畫的一種反叛,亦是一種直觀生活的勇氣。劉煒不甘遵從寫實主義的金科玉律,以略為誇張及具表現性的筆觸,無視傳統人體比例及面部肌肉骨骼架構,呈現傳統寫實不能呈現的細節,其非常獨特及個人化的標誌性筆觸,在粘稠渾潤中,變化萬千。
在九十年代符號泛濫之際,劉煒能刻苦地持續經營繪畫技巧並不容易,他後來亦表示︰「一九九三年之前的日子過得是很煎熬的,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心理上的煎熬。這種煎熬不僅僅因為在前途問題上的憂心,還有藝術創作上的孤獨,我一直很孤獨,我不是一個隨波逐流的人,一個隨波逐流的人反而不孤獨。」3 劉煒對繪畫性的執著,讓他自九十年代中期,離開了當時鬧哄哄的繪畫符號熱潮,後期的作品已經不能再被歸納為玩世現實主義。從這個角度來看,劉煒早期的《爹爹在電視機前》顯得相當珍貴,因為它不單代表了藝術家早期的創作風格,同時亦是玩世現實主義的重要示範作。劉煒曾說「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應該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從那些司空見慣的事物中找到美,這才是長久的永恒的東西。」4 回看《爹爹在電視機前》,我們可以嗅到九十年代中國社會的氛圍,這就是劉煒的美。
1 胡永芬〈劉煒的〉,《劉煒 -- 一人兒畫》,二O一二年六月
2 栗憲庭〈「後八九」藝術中的無聊感和消解意義--「玩世現實主義」與「政治波普」潮流分析〉,《藝見的鳴放 – 從國家意識形態中出走》,二O一O年
3《劉煒》紅橋畫廊,40頁
4《劉煒》紅橋畫廊,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