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
李禹煥
描述
- 李禹煥
- 從線
- 畫框 一九七八年作
- 礦物顏料、膠水畫布
L. Ufan, 78
《From Line No. 780176》, Lee Ufan (作品背面)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李禹煥
「因為這一切都是片刻的延續,我有必要讓他們彼此重複並產生共鳴。」
作為世界上最知名的韓國藝術家和極簡主義者之一,李禹煥以他的詩詞、哲學思想和最簡約的藝術語言俘虜了全球觀眾。自他於一九六九年在聖保羅雙年展舉辦了他的回顧展,一直到二O一一年假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舉行的《李禹煥:記錄無限》,藝術家李禹煥滲透國界與地域,創下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展覽歷史。二O一四年,李氏更獲邀到凡爾賽宮舉辦個展。這次獲邀到前法國皇寓展覽的成
就不但讓藝術家進一步擴闊其獨特的藝術視野,也同時印證了他在今日當代藝壇的微妙相關性。蘇富比很榮幸能呈獻畫家於一九七八年創作的《從線》(拍品編號138),這亦是〈從線〉系列其中一件極具創作力的作品。作於一九七三至一九八四年間,這個創作長達約十年的系列記錄了李禹煥對礦物顏料那無常短暫性的實驗,為藝術家往後四十年的獨特簡約抽象創作生涯奠定了基礎。來自《從
線》系列的畫作曾於各國際一流的美術館展出,如《從線》(一九七八年)則為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所收藏,使當前的拍品更具藝術歷史價值、更廣受藏家歡迎。
一九三六年出生於韓國,這位曾於韓國和日本受過藝術及現代哲學教育的藝術家,現時以日本鎌倉市及巴黎作為主要的創作基地。李氏於一九六一年從日本大學哲學系畢業,因著一份熱誠畢業後投身成為評論家和雕塑藝術家,最終於六十年代後期建立了「物派」雕塑運動。字面意為「一個物的學派」,該運動提倡材料的內在美,主張能強調這種美感而不改變材料原有特性的細膩的重置。透過這個原理,藝術家在一九六八年夏季於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舉辦的《當代韓國繪畫》首次展示了他首張繪畫作品 ─ 極具標誌性的《Landscape I, II, III》,該展覽被譽為有史以來於韓國以外地區舉行而最具規模之當代韓國藝術展覽。這件作品亦為往後兩個傑出創作系列揭開了序幕:一九七三年的〈從線〉及〈從點〉系列。
明顯地,李氏從他早期的雕塑作品發展到後來的平面作品,都展示了深刻的一致性和持久性。在〈從線〉和〈從點〉系列的黃色或白色舞台背景用上舞動的是藍色或橘紅色的礦物顏料;顏料被用作傳遞李氏的美學理念,同時也揭示了媒介的個性。雖然筆觸驟眼看來顯得十分規律统一,然而每筆施壓的不同,產生出不同的筆觸及勁道。此外,因應顏料中黏膠量的多寡,兩個系列的顏色亦顯得稍微不同。兩個系列中使用的礦物顏料正是李氏的意念和指向的焦點所在,讓藝術家特意留下一種具氣質的真實,而非蓄意的情感表現。
是次拍賣的作品《從線》,在藝術家的首張油畫作品面世十年後畫成,代表著藝術家的思想與技術上一個含蓄成熟的階段。這件作品特別強調藍色顏料的垂直流動,從畫布頂部邊緣輕浮的流向底部至最終逐漸淡出消失,觀眾可感受藝術家所建構的畫面,重新展現當畫筆被壓在帆布之際,那種壓力的平衡和操控。《從線》的時間因素亦十分重要;本質上每一個筆觸都記錄了頃刻的時間,反之,時間亦因為顏料應用的重演而變得可被追溯。垂直而重複的藍色顏料列序將畫布畫分為不同的時區。從遠處望過去,簡單的線條合起來恰似瀑布的流動,每條直線重現水流從頂部流向底部,直至最終在畫布背景的水池消失。
雖然傳統上油畫作品都被視為西方的藝術實踐,李禹煥卻成功結合顏料和畫布,讓普遍來自東方和西方的觀眾皆能輕易地理解掌握他的創作概念。在李氏的畫作中,畫布這件西方的載體跟礦物顏料這種東方傳統的媒介,透過平坦而寬闊的動物毛製畫筆的運用而驚喜地相遇相交;每一條線都是令人讚嘆的專注和紀律的結果;每一筆都是不可逆轉且獨一無二的。一個又一個、一個接一個地排列著,時間流逝的構造卻沒有重疊。藝術家最後解釋:「正因為每個標記和筆觸都創造了自己強大的時空,我不能用顏料去觸碰它。每個時刻只會發生一次,但因為這一切都是片刻的延續,我有必要讓他們彼此重複並產生共鳴。」1 正因如此,就如我們從《從線》所體現的,〈從線〉系列無疑是李禹煥那多樣的哲學思想的示範,亦同時使他成為當今最重要的視覺藝術家之一。
1 李禹煥 ,《The Art of Encounter》, 倫敦, 2004年, 2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