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
草間彌生
描述
- 草間彌生
- 網之迷戀
- 二〇〇二年作
- 壓克力畫布
Yayoi Kusama,2002,《Nets Obsession》(作品背面)
來源
紐約,高古軒畫廊
亞洲私人收藏
展覽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草間彌生
「 我要用天文數字的斑點,編織出一張蒼白虛無的網,在此時此刻提出宣言,消融自我、他者和宇宙的一切。」
草間彌生的藝術是革命性的。過去五十多年來,這位日本藝術家由幻覺演化出來的創作,不僅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更成功打破民族、地理,性別以至藝術的界限。單在二O一三年便舉行了五次個展,其中更包括兩個巡迴於南美及亞洲的博物館展出的重要回顧展,她深受歡迎,無疑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當代藝術家之一。草間彌生馳騁於各種不同媒體,作品包括軟雕塑、圓點拼貼、鏡子裝置、以至引人側目的街頭行為藝術,但真正將她推上高峰的是創作於五十年代末期的經典白色〈無限網〉系列。這個系列日後更成為當代藝術論述中一個相當重要的視覺符號,對西方及亞洲年輕一輩藝術家產生深遠的影響。其後創作的〈無限網〉作品有許多不同的顏色,但白色始終是她當初成功的象徵。蘇富比非常榮幸呈獻草間彌生二OO二年的作品《網之迷戀》 (拍品編號 136),此乃藝術家二千年早期之代表作,充份展現白色〈無限網〉系列的簡約美學。這幅畫以壓克力彩繪成,不但承傳了令她在紐約藝壇出人頭地的大型畫精神,也體現了她在七十年代初回歸日本後在創作方法上的關鍵性轉變。
一九二九年生於松本市,草間彌生年青時已冀望能夠一朝揚名整個藝術界。一九五九年,在抵達美國短短兩年之後,她便以白色〈無限網〉系列實現這個看似毫無可能的夢想。這個系列於紐約布拉塔畫廊她的首次個展「純色執念」中首度登場,其後在區內無數聯展中展出,立即轟動藝術界,備受各方注視,其中包括研究畢加索的學者多爾.阿西頓、藝評家唐納德.賈德和藝術家法蘭克‧史特拉,後二者更收藏了她的最早期作品。在《藝術新聞》雜誌一篇題為〈評論和預覽:本月新星-草間彌生〉的文章中,唐納德.賈德評道:「草間彌生是一位原創型的畫家。這種表現技巧已經超越屬於東方或是西方這種文化性的質疑,它結合了雙方的特色。雖然畫中多多少少帶有馬克.羅斯科、克里佛.史提爾或者是巴奈特.紐曼等美國畫家的特徵,但那絕對不是風格的拼湊,而是草間自己累積出來的味道。」1 事實上,簡約的黑色背景和無窮無盡的白色小弧形,不單替草間彌生打入當時由男性主導的紐約藝術界,更成為一股重要勢力,抗衡當時紐約盛行的抽象表現主義,最終為極簡主義、波普藝術的重複美學和歐洲的「零群」藝術運動的崛起奠定基礎。
雖然許多人起初以為這個標誌性的圖案純粹是美學陳述,但對於草間來說,這些小弧形的意義遠遠超越視覺藝術的框架。「這些一點一點的色點是聚集的量子,是黑白反相的網眼。我有一個心願,希望自己能夠掌控這些圓點,從自己的位置,度量宇宙的無限。宇宙的奧秘究竟有多深?無限在宇宙的盡頭是否還是無限?我察覺到這件事,想要觀察自己生命這一個點。我的生命也是一個點,是億萬粒子中的一點。我要用天文數字的斑點,編織出一張蒼白虛無的網,在此時此刻提出宣言,消融自我、他者和宇宙的一切。」2 她自小便飽受嚴重幻覺之苦,這些以簡單的手腕動作造成的有機圖案,對她來說是一個冥想的渠道,助她克服幻覺的持續折磨,走入現實世界。故此在後期這種藝術實踐也伸延至畫布之外,「我的網不斷生長,走出我的身體,溢出我的畫布,蔓延至牆壁、天花板,最後覆蓋整個宇宙。在我內心對不斷增生和重複有一股强迫性的迷戀,我就是處於這種强迫性的增生和重複的中心。」3
白色〈無限網〉的獨特原創美學,迅即風靡美國,並在大西洋彼岸引起歐洲藝壇的注意。於一九六O年三月在德國勒沃庫森市立美術館舉行、由伍德.庫特曼策展的「單色畫」展覽中,草間彌生和馬克.羅斯科是唯一獲邀參展的美國藝術家,而她也是唯一一位參展的日本女藝術家。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展覽,以二戰之後的藝術創作為主,參展者包括一些頂尖的前衛藝術家,如伊夫.克萊因、盧西奧.豐塔納和皮耶羅.曼佐尼等。白色《無限網》得以與這些名家作品並列,是對它的進一步肯定。許多學者試圖透過這次展覽將草間彌生的美學與不同的西方藝術家作出比較,如馬克.羅斯科、巴內特.紐曼和歐洲藝術群體「零群」等;在當時來說,這樣對一位日本女藝術家作出研究,是前所未有的。據學者亞歷山大.孟潞分析:「『零群』及『無為群』藝術家的作品特色,就如『零群』精神領袖伊夫.克萊所倡導和闡述的,是單色和非建構的設計,在這方面草間彌生的《無限網》與他們有共通之處。[…]然而,草間彌生的作品在很多方面與『零群』及『無為群』相異,跟美國極簡主義也是一樣。[…] 草間的重複從來都不是機械化的,也不是一種演繹,而是不由自主的強迫性行為的產品。」4
在六十年代與及一九七三年回國之後,草間不時以不同媒體和形式創作〈無限網〉。有些採用漸變的色彩,另一些則用上强烈的顏色和大尺寸。自千禧年以來,草間將更多時間投放在裝置藝術和雕塑裏,〈無限網〉的數量因而減少。《網之迷戀》呈方形,面積約160x160厘米,無疑是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散發着〈無限網〉的原本精神面貌。灰藍色的背景,襯托着無數的白色小弧形,反映出這個系列在美學上漸進式的微妙變化。藝術家於八十年代在風格上作出重大的改變,棄用油彩而轉用壓克力彩,此幅作品便是以壓克力彩繪成的。畫面充滿質感,是早期於六十年代在紐約創作的厚彩畫與重返日本後轉趨細緻的畫風之間的連繫。從《網之迷戀》可以感受到〈無限網〉充滿藝術家的激情和堅持,遠較其他作品更能展現她的藝術才華和浩瀚的視野。正如她的吶喊:「放馬過來吧!我要用這個圓點來迎戰。我的意志非常堅定,完全聽不進他人的話。我要把一切都押在圓點上,跟歷史造反。」
1 唐納德.賈德,《評論和預覽:本月新星-草間彌生》,《藝術新
聞》58,第6期,1989年10月,第17頁
2 草間彌生,〈圓點就是一切〉,《無限的網:草間彌生自傳》,2011
年,第23頁
3 伍德.庫特曼,〈草間彌生與當代藝術中的强迫性觀念〉,《草間彌
生:强迫性》
4 亞歷山大.孟潞,〈激進,意志:草間彌生與國際前衛藝術-草間六十
年代的繪畫和雕塑〉,《草間彌生:天地之間》,東京富士電視畫廊有
限公司,1991年
5 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