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
陳逸飛
估價
25,000,000 - 35,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Chen Yifei
- 晨禱
- 油畫畫布
一九九六年作
款識
陳逸飛Chen yifei
陳逸飛Chen yifei
來源
倫敦,馬勃洛畫廊
現藏者於一九九六年台北藝術博覽會購自上述畫廊
現藏者於一九九六年台北藝術博覽會購自上述畫廊
展覽
香港,中國會〈馬勃洛秋季展〉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日至五日
台北,台北藝術博覽會〈馬勃洛畫廊展〉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
上海,上海博物館〈“陳逸飛歸來”回歸展〉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至一九九七年一月十五日,圖版31,96頁
北京,中國美術館〈“陳逸飛歸來”回歸展〉一九九七年一月三十一日至三月二日,圖版31,96頁
倫敦,馬勃洛畫廊〈陳逸飛 ─ 首屆倫敦展〉一九九七年六月六日至七月十九日,圖版9
威尼斯,四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陳逸飛——西藏油畫〉一九九七年六月十五日至十一月九日,圖版7,18頁
上海,上海美術館〈陳逸飛藝術展〉二○一○年四月十日至五月九日,254至255頁
台北,台北藝術博覽會〈馬勃洛畫廊展〉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
上海,上海博物館〈“陳逸飛歸來”回歸展〉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至一九九七年一月十五日,圖版31,96頁
北京,中國美術館〈“陳逸飛歸來”回歸展〉一九九七年一月三十一日至三月二日,圖版31,96頁
倫敦,馬勃洛畫廊〈陳逸飛 ─ 首屆倫敦展〉一九九七年六月六日至七月十九日,圖版9
威尼斯,四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陳逸飛——西藏油畫〉一九九七年六月十五日至十一月九日,圖版7,18頁
上海,上海美術館〈陳逸飛藝術展〉二○一○年四月十日至五月九日,254至255頁
出版
〈陳逸飛〉(英國,倫敦,馬勃洛藝術(倫敦)公司出版),108至110頁
〈逸飛視界〉宋美英著(中國,北京,華文出版社出版,二○○六年),107頁
〈陳逸飛〉宋美英編(中國,天津,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二○○八年),91頁
〈逸飛視界〉宋美英著(中國,北京,華文出版社出版,二○○六年),107頁
〈陳逸飛〉宋美英編(中國,天津,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二○○八年),91頁
Condition
This work is in very good condition. There is one very fine hairline craquelure, 35 cm to the right and 75 cm to the bottom, only visible under close examination; a minor paint loss, 63 cm to the top and 96 cm to the right; and a small white accretion, 13 cm to the bottom and 60 cm to the right. No evidence of restoration under UV light.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醞釀廿載,中國寫實泰斗的壓軸系列
陳逸飛西藏巨獻《晨禱》
「那裡是最近天的一塊淨土,藏民一路叩頭去朝覲─這種虔誠定會創造出奇跡來的。」
陳逸飛
在新中國藝術發展上,陳逸飛的崛起是一面歷史里程碑:八○年代,陳逸飛勇敢放棄國內事業,懷揣僅38美元遠赴紐約,除了為自己的事業帶來突破性發展,亦被美國《藝術新聞》報導為「第一位赴美留學的新中國藝術家」,標誌著自五○年代以來陷於停滯的中國與歐美藝術交流,再一次走向蓬勃。憑藉過人才氣與不懈努力,藝術家不僅完成多個風格迥異而同樣大獲好評的系列,作品更先後入選聯合國首日封設計,甚至作為中美外交禮物;九○年代,陳逸飛已是蜚聲國際的寫實大師,如日中天的他非但毫不自滿,反而雄心萬丈地以「大視覺、大美術」為號召,展開一場革新國人眼界的美學運動,除了執導電影、開創時裝品牌與出版雜誌,他在油畫創作更是不遺餘力,展開了難度最高的「西藏系列」,作為其輝煌事業的壓軸篇章。本次夜拍封面《晨禱》,正是陳逸飛西藏大系之代表,展現此藝壇傳奇的巔峰成就。
勇闖世界屋脊,創寫作品新高度
陳逸飛創作「西藏系列」,經歷長達二十年的醞釀階段,論學術高度,可謂一眾系列之首:隨著中國推行改革開放,藝術家自七○年代末獲得更大創作自由,而神秘美麗的西藏,早在赴美之前已成他的採風目標,並趁八○年代短暫回國期間,首次進入這片神山聖土,透過切身經歷,初步勾勒出系列輪廓;及至九○年代,陳逸飛全面回歸中國,此時的他儘管年近五十,依然無懼極端氣候與體能限制,在拍畢電影《海上舊夢》與《人約黃昏》後,進行漫長深入的實地考察,正式開始「西藏系列」。
中國幅員遼闊,地域文化差異巨大,在寫實領域之中,畫家往往深耕某一省份,以求琢磨透徹、情感真摯;惟陳逸飛以過人之藝術觸覺,隨著閱歷增長開拓不同題材,呈現鮮明的思考烙印,譬如出國以前專注革命題材,是要突顯英雄本色;赴美以後開始西洋音樂家系列,旨在鑽研古典主義;加盟哈默畫廊後發展水鄉系列,是受到威尼斯的啟發,極欲探索傳統建築美學;回歸中國前後創作古典仕女,是為了重塑國內與國際上的中國形象。西藏作為中華文化極具個性之一元,本身具有高度可塑性,卻同時考驗創作者的文化素養與思維深度。陳逸飛將「西藏系列」留待自己無論藝術造詣、人生閱歷以至經濟條件俱臻頂盛的時期開展,足見其格外重視,亦因如此,在評價陳逸飛的《晨禱》之時,除了從美學價值出發,亦當理解藝術家在此以繪畫代替文字,抒發對於西藏天候、地理、人文、宗教、倫理等等方面的想法。
宗族與神明,凍土裡的灼熱心靈
「藏民站在峰上,遠看就像一尊雕塑。走在路上,小伙子吹著口哨向你打招呼,婦女背著小孩對你微笑,騎馬的跑過後留下一路煙塵……那裡的景色很美,而且,藏族是最入畫的民族,人的線條、膚色、服裝、服飾都具有強烈的個性,這一切都能給我很好的啟發 。這不是獵奇,而是美感、個性使藝術家傾倒。」
正如宋美英在《逸飛視界》憶述丈夫所言,陳逸飛的西藏旅程收穫豐富,除了目睹當地景色、民族與文化的外在之美,更重要的,是感受到藏民強大的內在之美。這種內在之美,使他們得以長期面對嚴酷的天氣與匱乏之物質,並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凍土上,持續繁衍成千上萬年,這亦是《晨禱》所欲呈現的主題:在一個尋常的早上,一個尋常的西藏家庭如常相聚一起,為接下來的活動整裝待發。
《晨禱》採取紀實手法,保留了西藏族群最純粹、最有代表性之一面,其畫面並不旨在呈現家族成員的面貌,在大衣的層層包裹下,觀眾甚至一時無法數清人物數目,然而這恰恰是藝術家所欲強調的主題─家族的團結:因為團結,稚弱的孩童獲得在極地生存的可能,年長的兄姊為了顧弟妹而早熟,父母更通過保護子女的承擔而堅壯。《晨禱》是一幀藏人生活的掠影,藝術家刻意不採取置中式構圖,亦不要求畫中人物並排,而將人物置於偏左,留出右邊空間,更顯不經意的心理效果;而保留他們圍圈的狀態,更能突顯「團結」的主題;在藝術家筆下,西藏甚至因為這強大的情感而不顯得寒冷,無論人物抑或風景,都呈現一片溫暖的赭紅,彷彿此乃觀眾同遊所見,藉以表達一種生活的力量與生命的強靭。
對於這種家族團結力之來源,藝術家在畫中作出進一步揭示:他們晨聚的活動,並非一般生火煮食,從其低頭簇擁、莊嚴肅穆的表情看來,明顯是一同禱告,向神明祈求平安。西藏氣候極端且不可預測,即便準備周全,依然難保一切無虞,人事既盡,其餘只能祈求上天庇蔭,保祐闔家平安。《晨禱》的場景,讓觀眾不禁想起米勒的《晚禱》,一對農村夫婦在歉收的黃昏中誠心禱告,內心對於生活的掙札,盡付一遍又一遍的安靜祈求中,兩者盡顯憐憫眾生的人文關懷。
西藏自公元七世紀以來,即從印度傳入密教與中原傳入大乘佛教,並結合本土之苯教,形成藏傳佛教,成為藏民不可或缺之生活部份,亦是西藏最突出的集體意識與文化形態。藝術家透過此日常生活之一幕,道出了藏人家庭與宗教的緊密關係:在現實生活中,家族是個人生存的保障,而維繫家族團結的力量,則來自各人對於宗教的共同信念。此「宗教─家族─個人」之關係,聯繫了藏人形而上與形而下的生活,而他們亦由於對神佛的虔敬,形生對於生活的誠實。透過陳述一幕客觀情景,陳逸飛提出了自己對於藏人生活的理解與頌讚。
始終追求「力度」、「雕塑感」和「現代感」
陳逸飛開創「西藏系列」,迅即引起了藝壇關注,1997年《文滙讀書周報》就曾經如此報導:「……他畫得頗為概括,覺得細節會擠掉觀賞者對繪畫的感覺,評論界認為是他畫風又一次向雄壯粗獷的轉變。陳逸飛自己仍認為,在內涵上他要表達的仍與以前一脈相承,即力度、雕塑感、現代感。」南朝謝赫「六法」中有「應物象形」一項,提出畫家應針對事物本質而賦與形象,陳逸飛一生畫風剛柔並濟,可謂深明此道:其早期的革命作品滿載英雄主義,洋溢蘇聯、東歐系統之粗獷筆風;自赴美以後,由於古典主義之影響,其仕女與水鄉作品驟然變得溫柔婉轉;正當藝壇認為此乃一去不返的轉變之際,他在「西藏系列」又赫然回歸雄悍,箇中轉折關鍵,全繫作品內容與訊息表達之需要,而無論作品的整體觀感是柔是剛,其依然緊扣藝術家對寫實繪畫的上述標準。
《晨禱》的藝術風格,整體接近陳逸飛早年作品: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寫實主義即成為全國美院之正統,五○年代開始更致力輸入蘇聯及東歐寫實主義,其於技巧上強調外光、粗獷厚重的筆觸、人物的雕塑感,在內容上重視基層民眾與炙烈的人道關懷,深深影響了早年在上海與北京求學的陳逸飛。《晨禱》的內容聚焦於西藏人民,其尺幅長寛俱達二米,如此恢宏大氣,呼應他早年嗜愛的歷史繪畫與英雄主題;在人物形象方面,陳逸飛沒有拘泥於纖毫畢現的照相機式寫實,反而透過率性老辣的直接畫法(alla prima),傳遞高原生活的滄桑斑駁,這些特徵明顯與蘇派油畫一脈相承,使人物感情、性格與形象經過渲染之後,更加栩栩如真,亦即藝術家所指的「力度」和「雕塑感」。
挑戰西方主流,從東方重啟寫實大潮
然而,《晨禱》的粗獷雄悍,並非對於蘇派油畫的全盤移植,若以《晨禱》與陳逸飛早年傑作《紅旗之一》相比,兩者在「力量」與「雕塑感」上可謂互相呼應,但前者滿載的電影效果,則突顯了與後者之差別。正如藝術家多次強調:「好的畫家不是在創造美,而是發現美,是把美的東西傳達給觀眾」,陳逸飛善於博採眾家之長,除了提煉蘇派精粹,他更利用自己廣博的國際視野與及跨媒體的創作經驗,為寫實主義注入新元素。陳逸飛在九○年代醉心於執導電影,不但奪得台灣金馬獎及大陸金雞獎,亦使電影語言滲入到油畫之中:「西藏系列」從整體創作過程到每幅作品主題,即是一套以油畫為分鏡所完成的紀錄片;《晨禱》旨在呈現藏人情感與精神力量之強大,其畫面致力錘煉西藏的赭紅地質、藏人的猩紅衣著,以及來自高原的泛紅肌膚,這種赭紅色調與矇矓焦點,與攝影技巧中的濾鏡、焦柔鏡與景深調校同出一轍;而畫面上比起早期更大膽粗獷的筆觸,亦或受到攝影技巧中高感光膠卷所產的粗微粒效果所啟發,因而再次獲得強化。
這種跨界式嘗試,來自陳逸飛畢生對於中、蘇、歐、美寫實主義之經驗,並適度引入攝影與電影元素,不但帶來個性化藝術效果,更為寫實主義帶來推陳出新之轉機,亦即陳逸飛所強調的「現代感」。正如英國藝術史專家韋利(Nick Wadley)所評論:「假如電影銀幕是一幅巨大畫布,即陳逸飛所形容的『有對白有動態的油畫』,那麼他的畫布同樣是張銀幕般的空間。站在他的西藏繪畫面前,那攝人思緒的電影感並不止於其巨大尺幅。那些與真人等身甚至更大的演員模特,在電影場景中凝固並綻放光芒:在那行雲流水中的一瞬,戛然靜止。」寫實主義自二○年代由徐悲鴻引入中國,經歷與現代主義競爭的三十年,再經歷主導美院體制的三十年,終由陳逸飛以優秀作品對話西方,並引起巨大震撼,其所代表的不止是東方民族的油畫觀念,更象徵自十九世紀中期以來不斷遭受挑戰以至邊緣化的寫實主義之重新崛起,藝術家亦因而在2000年被美國《藝術新聞》評為「向西方潮流大膽挑戰」。《晨禱》反映了寫實主義在反覆淬煉後所呈現的現代風貌,允稱陳逸飛滙聚畢生功力之心血結晶,收藏價值倍加珍重!
陳逸飛西藏巨獻《晨禱》
「那裡是最近天的一塊淨土,藏民一路叩頭去朝覲─這種虔誠定會創造出奇跡來的。」
陳逸飛
在新中國藝術發展上,陳逸飛的崛起是一面歷史里程碑:八○年代,陳逸飛勇敢放棄國內事業,懷揣僅38美元遠赴紐約,除了為自己的事業帶來突破性發展,亦被美國《藝術新聞》報導為「第一位赴美留學的新中國藝術家」,標誌著自五○年代以來陷於停滯的中國與歐美藝術交流,再一次走向蓬勃。憑藉過人才氣與不懈努力,藝術家不僅完成多個風格迥異而同樣大獲好評的系列,作品更先後入選聯合國首日封設計,甚至作為中美外交禮物;九○年代,陳逸飛已是蜚聲國際的寫實大師,如日中天的他非但毫不自滿,反而雄心萬丈地以「大視覺、大美術」為號召,展開一場革新國人眼界的美學運動,除了執導電影、開創時裝品牌與出版雜誌,他在油畫創作更是不遺餘力,展開了難度最高的「西藏系列」,作為其輝煌事業的壓軸篇章。本次夜拍封面《晨禱》,正是陳逸飛西藏大系之代表,展現此藝壇傳奇的巔峰成就。
勇闖世界屋脊,創寫作品新高度
陳逸飛創作「西藏系列」,經歷長達二十年的醞釀階段,論學術高度,可謂一眾系列之首:隨著中國推行改革開放,藝術家自七○年代末獲得更大創作自由,而神秘美麗的西藏,早在赴美之前已成他的採風目標,並趁八○年代短暫回國期間,首次進入這片神山聖土,透過切身經歷,初步勾勒出系列輪廓;及至九○年代,陳逸飛全面回歸中國,此時的他儘管年近五十,依然無懼極端氣候與體能限制,在拍畢電影《海上舊夢》與《人約黃昏》後,進行漫長深入的實地考察,正式開始「西藏系列」。
中國幅員遼闊,地域文化差異巨大,在寫實領域之中,畫家往往深耕某一省份,以求琢磨透徹、情感真摯;惟陳逸飛以過人之藝術觸覺,隨著閱歷增長開拓不同題材,呈現鮮明的思考烙印,譬如出國以前專注革命題材,是要突顯英雄本色;赴美以後開始西洋音樂家系列,旨在鑽研古典主義;加盟哈默畫廊後發展水鄉系列,是受到威尼斯的啟發,極欲探索傳統建築美學;回歸中國前後創作古典仕女,是為了重塑國內與國際上的中國形象。西藏作為中華文化極具個性之一元,本身具有高度可塑性,卻同時考驗創作者的文化素養與思維深度。陳逸飛將「西藏系列」留待自己無論藝術造詣、人生閱歷以至經濟條件俱臻頂盛的時期開展,足見其格外重視,亦因如此,在評價陳逸飛的《晨禱》之時,除了從美學價值出發,亦當理解藝術家在此以繪畫代替文字,抒發對於西藏天候、地理、人文、宗教、倫理等等方面的想法。
宗族與神明,凍土裡的灼熱心靈
「藏民站在峰上,遠看就像一尊雕塑。走在路上,小伙子吹著口哨向你打招呼,婦女背著小孩對你微笑,騎馬的跑過後留下一路煙塵……那裡的景色很美,而且,藏族是最入畫的民族,人的線條、膚色、服裝、服飾都具有強烈的個性,這一切都能給我很好的啟發 。這不是獵奇,而是美感、個性使藝術家傾倒。」
正如宋美英在《逸飛視界》憶述丈夫所言,陳逸飛的西藏旅程收穫豐富,除了目睹當地景色、民族與文化的外在之美,更重要的,是感受到藏民強大的內在之美。這種內在之美,使他們得以長期面對嚴酷的天氣與匱乏之物質,並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凍土上,持續繁衍成千上萬年,這亦是《晨禱》所欲呈現的主題:在一個尋常的早上,一個尋常的西藏家庭如常相聚一起,為接下來的活動整裝待發。
《晨禱》採取紀實手法,保留了西藏族群最純粹、最有代表性之一面,其畫面並不旨在呈現家族成員的面貌,在大衣的層層包裹下,觀眾甚至一時無法數清人物數目,然而這恰恰是藝術家所欲強調的主題─家族的團結:因為團結,稚弱的孩童獲得在極地生存的可能,年長的兄姊為了顧弟妹而早熟,父母更通過保護子女的承擔而堅壯。《晨禱》是一幀藏人生活的掠影,藝術家刻意不採取置中式構圖,亦不要求畫中人物並排,而將人物置於偏左,留出右邊空間,更顯不經意的心理效果;而保留他們圍圈的狀態,更能突顯「團結」的主題;在藝術家筆下,西藏甚至因為這強大的情感而不顯得寒冷,無論人物抑或風景,都呈現一片溫暖的赭紅,彷彿此乃觀眾同遊所見,藉以表達一種生活的力量與生命的強靭。
對於這種家族團結力之來源,藝術家在畫中作出進一步揭示:他們晨聚的活動,並非一般生火煮食,從其低頭簇擁、莊嚴肅穆的表情看來,明顯是一同禱告,向神明祈求平安。西藏氣候極端且不可預測,即便準備周全,依然難保一切無虞,人事既盡,其餘只能祈求上天庇蔭,保祐闔家平安。《晨禱》的場景,讓觀眾不禁想起米勒的《晚禱》,一對農村夫婦在歉收的黃昏中誠心禱告,內心對於生活的掙札,盡付一遍又一遍的安靜祈求中,兩者盡顯憐憫眾生的人文關懷。
西藏自公元七世紀以來,即從印度傳入密教與中原傳入大乘佛教,並結合本土之苯教,形成藏傳佛教,成為藏民不可或缺之生活部份,亦是西藏最突出的集體意識與文化形態。藝術家透過此日常生活之一幕,道出了藏人家庭與宗教的緊密關係:在現實生活中,家族是個人生存的保障,而維繫家族團結的力量,則來自各人對於宗教的共同信念。此「宗教─家族─個人」之關係,聯繫了藏人形而上與形而下的生活,而他們亦由於對神佛的虔敬,形生對於生活的誠實。透過陳述一幕客觀情景,陳逸飛提出了自己對於藏人生活的理解與頌讚。
始終追求「力度」、「雕塑感」和「現代感」
陳逸飛開創「西藏系列」,迅即引起了藝壇關注,1997年《文滙讀書周報》就曾經如此報導:「……他畫得頗為概括,覺得細節會擠掉觀賞者對繪畫的感覺,評論界認為是他畫風又一次向雄壯粗獷的轉變。陳逸飛自己仍認為,在內涵上他要表達的仍與以前一脈相承,即力度、雕塑感、現代感。」南朝謝赫「六法」中有「應物象形」一項,提出畫家應針對事物本質而賦與形象,陳逸飛一生畫風剛柔並濟,可謂深明此道:其早期的革命作品滿載英雄主義,洋溢蘇聯、東歐系統之粗獷筆風;自赴美以後,由於古典主義之影響,其仕女與水鄉作品驟然變得溫柔婉轉;正當藝壇認為此乃一去不返的轉變之際,他在「西藏系列」又赫然回歸雄悍,箇中轉折關鍵,全繫作品內容與訊息表達之需要,而無論作品的整體觀感是柔是剛,其依然緊扣藝術家對寫實繪畫的上述標準。
《晨禱》的藝術風格,整體接近陳逸飛早年作品: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寫實主義即成為全國美院之正統,五○年代開始更致力輸入蘇聯及東歐寫實主義,其於技巧上強調外光、粗獷厚重的筆觸、人物的雕塑感,在內容上重視基層民眾與炙烈的人道關懷,深深影響了早年在上海與北京求學的陳逸飛。《晨禱》的內容聚焦於西藏人民,其尺幅長寛俱達二米,如此恢宏大氣,呼應他早年嗜愛的歷史繪畫與英雄主題;在人物形象方面,陳逸飛沒有拘泥於纖毫畢現的照相機式寫實,反而透過率性老辣的直接畫法(alla prima),傳遞高原生活的滄桑斑駁,這些特徵明顯與蘇派油畫一脈相承,使人物感情、性格與形象經過渲染之後,更加栩栩如真,亦即藝術家所指的「力度」和「雕塑感」。
挑戰西方主流,從東方重啟寫實大潮
然而,《晨禱》的粗獷雄悍,並非對於蘇派油畫的全盤移植,若以《晨禱》與陳逸飛早年傑作《紅旗之一》相比,兩者在「力量」與「雕塑感」上可謂互相呼應,但前者滿載的電影效果,則突顯了與後者之差別。正如藝術家多次強調:「好的畫家不是在創造美,而是發現美,是把美的東西傳達給觀眾」,陳逸飛善於博採眾家之長,除了提煉蘇派精粹,他更利用自己廣博的國際視野與及跨媒體的創作經驗,為寫實主義注入新元素。陳逸飛在九○年代醉心於執導電影,不但奪得台灣金馬獎及大陸金雞獎,亦使電影語言滲入到油畫之中:「西藏系列」從整體創作過程到每幅作品主題,即是一套以油畫為分鏡所完成的紀錄片;《晨禱》旨在呈現藏人情感與精神力量之強大,其畫面致力錘煉西藏的赭紅地質、藏人的猩紅衣著,以及來自高原的泛紅肌膚,這種赭紅色調與矇矓焦點,與攝影技巧中的濾鏡、焦柔鏡與景深調校同出一轍;而畫面上比起早期更大膽粗獷的筆觸,亦或受到攝影技巧中高感光膠卷所產的粗微粒效果所啟發,因而再次獲得強化。
這種跨界式嘗試,來自陳逸飛畢生對於中、蘇、歐、美寫實主義之經驗,並適度引入攝影與電影元素,不但帶來個性化藝術效果,更為寫實主義帶來推陳出新之轉機,亦即陳逸飛所強調的「現代感」。正如英國藝術史專家韋利(Nick Wadley)所評論:「假如電影銀幕是一幅巨大畫布,即陳逸飛所形容的『有對白有動態的油畫』,那麼他的畫布同樣是張銀幕般的空間。站在他的西藏繪畫面前,那攝人思緒的電影感並不止於其巨大尺幅。那些與真人等身甚至更大的演員模特,在電影場景中凝固並綻放光芒:在那行雲流水中的一瞬,戛然靜止。」寫實主義自二○年代由徐悲鴻引入中國,經歷與現代主義競爭的三十年,再經歷主導美院體制的三十年,終由陳逸飛以優秀作品對話西方,並引起巨大震撼,其所代表的不止是東方民族的油畫觀念,更象徵自十九世紀中期以來不斷遭受挑戰以至邊緣化的寫實主義之重新崛起,藝術家亦因而在2000年被美國《藝術新聞》評為「向西方潮流大膽挑戰」。《晨禱》反映了寫實主義在反覆淬煉後所呈現的現代風貌,允稱陳逸飛滙聚畢生功力之心血結晶,收藏價值倍加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