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
趙無極
描述
- Zao Wou-Ki (Zhao Wuji)
- 06.01.64
- 油畫畫布
一九六四年作
無極ZAO
ZAO WOU-Ki,《6.1.64》(作品背面)
來源
里斯本,迪普羅佛畫廊
歐洲銀行收藏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展覽
里斯本,迪普羅佛畫廊,一九七四年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蒼勁雄渾 凌雲入地
1958年,趙無極由美遊歷歸國,在紐約的旅行中,他拜訪了許多博物館與畫廊,為那目不接暇,充滿活力、直率,大尺幅的美國繪畫如帕洛克(Jackson Pollock)、德庫寧(William De Kooning)、紐曼(Bruce Newman)之作所震撼;回國後,他的創作起了重大的轉變。過往「甲骨文時期」的文字與符號開始在畫布上消失,他捨棄任何具體形像的指示,也不再為作品命名;僅透過色線來言說他對天地自然的觀察、遙想,與自我心緒的表達,此讓他再下一城地進入「抽象表現時期」的重要里程碑,開創了許多氣勢磅礡的動人之作。
在50年代晚期至60年代初期,趙無極達創作的成熟之頂巔,他曾言:「從這幾年開始,我可以放手做畫,隨心所欲,因為技術層面的問題已不存在…我不但要填滿畫布,還要給它生命,把我完全投入其中。我想表現動感,或迂迴纏綿,或風馳電掣…強烈的喧囂對我的吸引力遠超過於靜默…從感覺出發,我進入空間的畫。」
世界的瑰寶
該階段的作品大獲中西藝評家,甚至是藝術家同儕的肯定,如畫家馬納希埃(Alfred Manessier)即特別鍾愛其60年代的創作,他曾指出:「通過趙無極,恍惚間范寬和林布蘭筆勢相通,塞尚和米芾、倪瓚光彩與共,無極忠實於人,忠實於所有人的心靈。正是此讓他成為卓然不凡,又舉世共賞的畫家,我喜歡他,推崇他!」而該時期的創作,也屢屢為國際級的重要美術館收藏,如《04.05.64》為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典藏,《06.01.68》為巴黎現代藝術館珍藏。
表現在拍賣市場上,60年代的作品更為藏家所追捧,如2010年,香港蘇富比即以港幣68,980,000拍出《10.1.68》,創下當時趙無極作品最高成交紀錄;去年蘇富比「四十周年晚間拍賣」呈現的《3.4.60-1.2.69》也在來自各地藏家的激烈競逐下,拍出港幣70,680,000的高價,此再再顯示學術與市場對該時期精稀珍品的無上認同,其創作如同世界的重要瑰寶,罕有難得。
鏗鏘有力 內蘊無限
而在1959至1960年間,趙無極於畫面空間與構圖上的鑽研更深,他力求突破,在橫軸、縱軸與對角軸多樣的大膽佈局中,展現了韻味無窮的多重節奏組合。如在1960年,其作品首度出現了特殊的「水平構圖」,他將畫布以水平式分三大區塊,中間光燦,上下兩大區塊用色較深,中段的空間彷彿在無限的擠壓與收縮中,激迸出新的生命。是次,出自歐洲重要私人收藏,首次釋出於拍場,完成於1964年的《06.01.64》(拍品編號104)即為趙無極60年代水平構圖的典型鉅作。
此構圖形式事實上其來有自,如在中國古代的佛教造像碑中,工匠即將整體圖像作三段式的結構區分,象徵「天、地、人」的空間概念;又或在中國山水畫的佈局陣勢中亦可觀之。再者,中國現代主義大師常玉在1930年代亦曾以此相類的大膽構圖形式作《果宴》,其與趙無極均承襲了中國悠揚的美學精粹,透過己身的前衛與哲思,反芻開創出屬於自我特出的藝術路徑,卓絕而立。
氣力萬鈞 狂舞寫人生
在《06.01.64》上,趙無極選用不同明度的赭紅色混和勃根地的酒紅,以橫向的筆法打底,下筆鏗鏘有力,一氣呵成中有股不容忽視的速度感;而在中間區塊他加入了濃重的白與粉橘、黃等色彩,讓整件作品瞬間提亮了起來。其中,氣力萬鈞的筆勢化以尖銳的筆鋒,淋漓酣暢的線條結合了中國書法的奇絕,在其中縱橫捭闔,激烈地奔馳,在那喧囂的交鋒中,仿若示現了宇宙的脈動,如地心岩層板塊在地殼運動過程的相互擠壓、碰撞與震盪,產生無垠的張力。
趙無極在虛與實的空間互置中,向我們展現了令人震撼的妙境。如同巴黎前現代美術館館長馬卻索(Daniel Marchesseau)所指:「趙無極的繪畫帶有神祕主義的色彩,那是一種自然而然,毫不造作的神祕感。從畫面上呈現的諸般矛盾、微妙差異及其相應性等特質均可得到印證,從這些特質中亦衍生出變化萬千的意象,成為藝術家筆下宏觀的宇宙。」
畫布紀錄了趙無極由心到肩,到腕再到筆尖一連串動作的痕跡。而特別的是,《06.01.64》中心飛舞的線條,交纏地呈現一股迴旋的態勢,觀者可想見其於創作過程中的無情忘我,下筆未顯一絲遲滯,若與天地合一。此迴旋的線條並讓人聯想起舞蹈家羅曼菲在《輓歌》中長達十分鐘憾人的獨舞,舞者忘情的旋轉,一個接著一個,彷彿沒有停止的跡象,在迴旋中流露一種矛盾與衝突的美感,以及一種生命高度的韌性與完美的控制力。如法國詩人米修(Henri Michaux)所言:「精粹、沉澱,未被牽引的嘎然而止,躍過形體化為線條,壓縮的呼喚,生者仍嘈雜。」作品氣勢雄渾,緊緊地攝服觀畫的人們。
大千世界的脈搏
石濤曾說:「人以為書畫在於寫形象形,不然,畫筆應使事物從混沌中呈現。」趙無極若一個經驗老道的舞者,其下筆在蒼勁堅韌與柔和、緊繃的嘎然而止與跳躍間,取得了一個完美的平衡。在線條的曲折起伏中,彷彿涵納了生命無盡的起、落、轉、折。《06.01.64》之所以感人,或許就是因為在那抽象的混沌中,所描寫的是我們的真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