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7
  • 17

克勞德·莫內

估價
20,000,000 - 30,000,000 GBP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克勞德·莫內
  • 《睡蓮》
  • 款識:畫家簽名 Claude Monet 並紀年1906(右下)
  • 油彩畫布
  • 88.5 x 100 公分
  • 34 3/4 x 39 3/8 英寸

來源

杜杭·胡埃畫廊與伯恩海姆·冉內畫廊(1909年連同購自畫家)

杜杭·胡埃畫廊,巴黎(1909年6月購自上述來源)

保羅·杜杭·胡埃,巴黎(購自上述來源)

私人收藏,法國(1928年繼承自上述來源)

售出:紐約佳士得,2000年5月8日,拍品編號21

先藏家購自上述拍賣會

展覽

巴黎,杜杭·胡埃畫廊,「克勞德·莫內的睡蓮:水上風光」,1909年,品號14

柏林,保羅·卡希爾畫廊,「第二十屆柏林分裂派藝術展」,1910年,品號174

巴黎,喬治·帕蒂畫廊,「克勞德·莫內」,1924年,品號51

巴黎,杜杭·胡埃畫廊,「莫內」,品號73

布爾格勒,保羅王子博物館,「十九世紀法國繪畫展」,1939年,品號83

巴黎,杜杭·胡埃畫廊,「克勞德·莫內」,1959年,品號56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與洛杉磯,洛杉磯美術館,「季節與時刻」,1960年,品號107

巴黎,國家現代美術館,「二十世紀歐洲來源」,1960-1961年,品號474

斯德哥爾摩,國家博物館,「柔美法國」,1964年,品號38

巴黎,杜杭·胡埃畫廊,「克勞德·莫內」,1970年,品號45,圖錄載圖

漢堡,藝術協會,「法國印象派畫展,向保羅·杜杭·胡埃致敬」,1970-71年,品號27,圖錄載圖

東京,西武畫廊;京都,京都博物館;福岡,赤煉瓦文化館,「克勞德·莫內展」,1973年,品號58,圖錄載圖,封面彩圖

巴黎,杜杭·胡埃畫廊,「百年印象派」,1974年,品號34,圖錄載圖

韓雷柏,盧西安那現代美術館,「克勞德·莫內之1880至1926年作品展」,1994年 ,品號12,圖錄載圖

出版

克勞德·羅傑·馬克思,〈克勞德·莫內之睡蓮〉, 《美術報》,1909年6月,第527頁載圖

亞森·阿里山大,〈莫內大型展覽〉,《費加羅報》,1928年1月7日,第3頁提及

保羅·費然,〈小型展覽〉,《評論誌》,1928年1月10日,第4頁提及

里奧奈羅·溫杜里,《印象派檔案》,巴黎,1939年,第 I 冊,第422 – 425頁

丹尼斯·胡埃,尚·多米尼克·雷與羅勃·邁雅,《睡蓮與時間的倒影》,巴黎,1972年,第30頁載彩圖,第159頁載圖

弗朗索瓦·杜特,〈從東京展覽了解克勞德·莫內對日本藝術之吸收〉,《藝術鑑賞》,1973年6月,第122-129頁載圖

丹尼爾·尾燈斯坦,《克勞德·莫內生平與專題目錄》,勞桑及巴黎,1985年,第 IV 冊,品號1684,第215頁載圖,信件編號1885、1887、1888、1890、1891、1897及參考資料編號213及221

丹尼爾·尾燈斯坦,《克勞德·莫內,專題目錄》,克隆,1996年,第 IV冊,品號1684,第765頁載彩圖

《莫內之睡蓮》(展覽圖錄),橘園美術館,巴黎,1999年,品號14,第38頁載圖

丹尼斯·胡埃與尚·多米尼克·雷,《莫內之睡蓮全集》,巴黎,2008年,第127頁載彩圖

Condition

The canvas is unlined. There is a loose dust canvas at the back of the original. The paint surface is very well preserved and has retained the artist's original finish. There are two tiny abrasions on the lower right framing edge, and very faint horizontal stretcher-bar lines and a faint vertical line visible in the lower right. There is a small area of extremely fine, stable, craquelure in the lower right and in a line in the lower centre. Apart from a small spot of retouching in the centre of the lower framing edge and two tiny further retouchings just above, this work is in very good condition. Colours: Overall fairly accurate in the printed catalogue illustration, although less red in tone and fresher and more vibrant in the original.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克勞德·莫內的《睡蓮》系列是印象派藝術的代表作之一,其對現代藝術影響之深遠,成就了莫內在藝術史上的不朽芳名。莫內晚年的重要作品,大部分均以其位於法國吉維尼的花園和蓮池為主題,紀錄了他的風格轉折和一路突破創新的藝術成果。此作出自1906年,正是莫內創作生涯的成熟階段,印證了他那千錘百煉的視野和創造力。莫內在1905至1907年期間創作的《睡蓮》作品將世間萬千色彩表現得淋漓盡致;粼粼水波反映變幻不定的天上雲彩;熟練而優雅的幾抹顏料勾勒出池中千嬌百媚的睡蓮。二十世紀著名藝術商兼收藏家丹尼爾·維登斯坦評道,莫內在1906年創作的作品,作畫時都在同一個位置,而且特別近距離描繪池塘,畫面前景以數朵睡蓮點綴。

自初見起,睡蓮成為莫內往後數十年皆取之不盡的靈感泉源。畫家精心設計的庭園成為了他個人的小宇宙;在那裡,他可以忘情地觀察天氣、季節和一日之內的光影和空氣變化,捕捉大自然那無常的光色變幻和韻律。

《睡蓮》系列所表現的萬千動人色彩,與其說是紀錄一地的短暫情景或自然現象,不如說是為著勾起觀者的情感。1905至1907年是個重要的時期,此時莫內試驗了多種方法和繪畫技巧。1905年的作品畫面色彩濃厚稠密,構圖呈橫向發展;1906年的作品則在厚塗法中穿插如水彩般的透明效果 。1907年,莫內創作直幅畫作,並嘗試使筆觸更綿長。這個時期還有另一個特色,莫內摒棄了早期描繪蓮池所用的透視元素,令人無法從堤岸和時而出現的邊界看出作品本身的比例。自印象派誕生之初,莫內已一心專注感受光影與色彩的流動和變化,加上個人的技法創新,造就了其超越同代的理論畫法。

莫內最早期的《睡蓮》系列已開始採用巨大的畫布尺幅,而其晚年的巨型畫連作《睡蓮全景》(Les Grandes decorations)更將之發揮至極。莫內在高達兩公尺的畫布上展現的各種蓮池景色氣派懾人、如幻似真,令人猶如置身莫內的蓮花池之中。今次上拍的作品曾參與過1909年極具意義的杜杭·胡埃畫廊展覽,莫內更為展覽撰題為《克勞德·莫內的睡蓮:水上風光》。該次萬眾矚目的展覽早已籌劃多年,只因莫內的委婉推卻及同年的威尼斯之旅而延遲舉行。莫內堅持先收取幾乎全部展出作品的酬金,使得畫商杜杭·胡埃在無足夠資金開展之下,與伯恩海姆·冉內兄弟合資買下全部畫作。不過杜杭·胡埃旋即買下此作的所有權,往後由其家族收藏多年。莫內與畫商挑選48幅主題相同的作品置於三個展廳中,吸引無數收藏家紛至沓來。誠如丹尼爾·維登斯坦所言:「這些作品完全符合了二十世紀初的審美意識」(D. Wildenstein著,《Monet or The Triumph of Impressionism》,科隆,2003年,頁388)——天生麗質的優雅和茂盛豐美,正是新藝術運動推崇讚美的對象。當時法國作家尚·路易·華度耶(Jean-Louis Vaudoyer)寫及該展覽時嘆曰:「在我們看來,早期的系列……沒有一個可與這美麗異常的《水上風光》相比,這些作品把春天留在了杜杭·胡埃畫廊。淡藍和深藍的水波;流金般的池水;迷惑人心的青綠漣漪反映天空和池畔景色,在迷茫倒影之間一抹抹淡雅的、絢麗的睡蓮在開展、盛放。現在,繪畫與音樂和詩歌相交匯,從來沒有一刻比此更甚。這些畫作的內在美既能為人所見、卻又如不可即的理想」 。(J.-L. Vaudoyer著,< La Chronique des Arts et de la Curiosité>,1909年5月15日,頁159)

莫內晚年作品對後世之深遠影響,在多位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的作品中歷歷可見,諸如馬克·羅斯科、克里夫·斯蒂、傑克森·波拉克、山姆·法蘭西斯,其豐富奔放的色彩、摒棄清晰具象的表現手法,正是受到莫內《睡蓮》的影響。近代格哈德·里希特的巨幅抽象畫作,例如1990年的《抽象畫》,亦是畫家對莫內這位藝壇先行者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