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7
海上名家
估價
400,000 - 6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Shanghai Artists
- 登高雅集圖
-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handscroll
設色紙本 手卷 一九二六年作
王福厂題引首
黃孝紓、吳昌碩、王福厂等題跋
引首:
登高雅集圖。
虞琴道長兄灋家命篆。福厂王禔。
款識:
〈吳徵〉 袌鋗居士寫秋林一角。
〈吳湖帆〉 吳湖颿畫遠山。
〈呂萬〉 呂萬寫黃菊。
〈金蓉鏡〉 香嚴補樹屋。
〈郭蘭祥〉 丙寅重九日。郭蘭祥寫層樓。
〈吳昌碩〉 昌碩補澹墨林。
〈趙叔孺〉 叔孺畫馬及騎者。
〈郭蘭枝〉 屺亭補樹石欄杆。
題跋:
〈黃孝紓〉
丁卯九日華安市樓登高記。(詳文不錄)
〈吳昌碩〉
江流四塞海中央,蜃氣翻翻一雁翔;酒自醉天人自壽,補磋跎處又重陽。作賦無才老自歎,佘山歇浦上闌干;滕王高閣依稀似,望斷天風助子安。黃華如斗蟹如盆,世界離竒佛漫瞋;造像一區如鑄我,聊充五季六朝人。
丙寅重陽。虞琴老兄招飲海上層樓,賦此請正。安吉吳昌碩年八十三。
〈王福厂〉
虞老為此圖,時在丁卯,距今始三十年。卷中人什不存一,吾與福厂猶得與虞老月謀雞豚之近局,可云天幸。丙申上巳。冒廣生疚齋記。王禔福厂書。
( 並附程頌萬、陳寶書、余肇康、余襄傳、黃慶曾、錢葆青、吳慶燾、沈焜、金蓉鏡、郭蘭祥、謝鳳孫、潘飛聲、冒廣生、周夢坡、夏敬觀、狄平子、白曾麟、趙叔孺、王个簃、葉恭綽、姚虞琴共廿一家跋)
鈐印:(各家具鈐印一至三方)
藏印:「峰山鎮汪振華藏」。
王福厂題引首
黃孝紓、吳昌碩、王福厂等題跋
引首:
登高雅集圖。
虞琴道長兄灋家命篆。福厂王禔。
款識:
〈吳徵〉 袌鋗居士寫秋林一角。
〈吳湖帆〉 吳湖颿畫遠山。
〈呂萬〉 呂萬寫黃菊。
〈金蓉鏡〉 香嚴補樹屋。
〈郭蘭祥〉 丙寅重九日。郭蘭祥寫層樓。
〈吳昌碩〉 昌碩補澹墨林。
〈趙叔孺〉 叔孺畫馬及騎者。
〈郭蘭枝〉 屺亭補樹石欄杆。
題跋:
〈黃孝紓〉
丁卯九日華安市樓登高記。(詳文不錄)
〈吳昌碩〉
江流四塞海中央,蜃氣翻翻一雁翔;酒自醉天人自壽,補磋跎處又重陽。作賦無才老自歎,佘山歇浦上闌干;滕王高閣依稀似,望斷天風助子安。黃華如斗蟹如盆,世界離竒佛漫瞋;造像一區如鑄我,聊充五季六朝人。
丙寅重陽。虞琴老兄招飲海上層樓,賦此請正。安吉吳昌碩年八十三。
〈王福厂〉
虞老為此圖,時在丁卯,距今始三十年。卷中人什不存一,吾與福厂猶得與虞老月謀雞豚之近局,可云天幸。丙申上巳。冒廣生疚齋記。王禔福厂書。
( 並附程頌萬、陳寶書、余肇康、余襄傳、黃慶曾、錢葆青、吳慶燾、沈焜、金蓉鏡、郭蘭祥、謝鳳孫、潘飛聲、冒廣生、周夢坡、夏敬觀、狄平子、白曾麟、趙叔孺、王个簃、葉恭綽、姚虞琴共廿一家跋)
鈐印:(各家具鈐印一至三方)
藏印:「峰山鎮汪振華藏」。
來源
姚虞琴(1867-1961)舊藏
汪振華(1915-1987)舊藏
汪振華(1915-1987)舊藏
汪氏江蘇人,一九二六年赴延安加入工農紅軍。四九年後參與上海民航管理工作,六十年代中期任民航上海管理局政委。他嗜好藝術,與同輩書畫家多有往還,如唐雲、程十髮、陸儼少、劉旦宅等作品,所集頗豐。又好二十世紀初期前輩所作,復四出搜求,積累甚豐,鑑藏眼光極高,非精品不獲垂青。
拍品資料及來源
註:民國初年,上海商業發達,市面興旺,文人雅士四方雲集,結社之風甚盛。藉重九佳日,效登高之會,杯酒賞菊,詩文酬唱,以消永晝。時靜安寺路之新式建築華安大廈,於一九二六年六月落成,樓九層,面對跑馬廳,居高俯覽,無乃鬧市內登高之最勝處。
是年重九,吳昌碩、姚虞琴、金甸丞、周夢坡、曾農髯等發起,集滬上文化藝術界數十人飲於華安大廈第八層;接連兩載,相繼於該廈第九及第四層舉行重九之會。三年間,與會名單或有更易增減,惟姚虞琴主理其事如一,且囑與會諸家,繪圖賦詩,留下墨迹,敍此文壇盛事,傳詩酒風流之雅韻,此即本卷之由來。
畫卷寫於一九二六年,即華安登高雅集之始。畫家八人即席合筆,故高樓置酒,觥籌交錯,登臨遠眺,跑馬奔馳等,眼前入目之景物,一一納入為圖。諸家以文人逸筆寫之,不計較逼真肖似,卻不失紀實之效,近百載後視之,無乃滬上歷史變遷之寫照。卷上諸家凋零殆盡,當年登高雅集之華安大廈,仍屹立於南京路上,變為今之金門大酒店,滄桑幾度,尚有迹可供憑弔也!
卷尾附廿餘家題跋,自一九二六至二八年,歷兩載,姚虞琴自書詩於其末為壓卷,時維一九三一年。從王福厂一九五六年於隔水所題,可知三十年來珍藏於姚氏「珍帚齋」,或許殁後,方轉歸滬上收藏家汪振華。
是年重九,吳昌碩、姚虞琴、金甸丞、周夢坡、曾農髯等發起,集滬上文化藝術界數十人飲於華安大廈第八層;接連兩載,相繼於該廈第九及第四層舉行重九之會。三年間,與會名單或有更易增減,惟姚虞琴主理其事如一,且囑與會諸家,繪圖賦詩,留下墨迹,敍此文壇盛事,傳詩酒風流之雅韻,此即本卷之由來。
畫卷寫於一九二六年,即華安登高雅集之始。畫家八人即席合筆,故高樓置酒,觥籌交錯,登臨遠眺,跑馬奔馳等,眼前入目之景物,一一納入為圖。諸家以文人逸筆寫之,不計較逼真肖似,卻不失紀實之效,近百載後視之,無乃滬上歷史變遷之寫照。卷上諸家凋零殆盡,當年登高雅集之華安大廈,仍屹立於南京路上,變為今之金門大酒店,滄桑幾度,尚有迹可供憑弔也!
卷尾附廿餘家題跋,自一九二六至二八年,歷兩載,姚虞琴自書詩於其末為壓卷,時維一九三一年。從王福厂一九五六年於隔水所題,可知三十年來珍藏於姚氏「珍帚齋」,或許殁後,方轉歸滬上收藏家汪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