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4
蕭勤
描述
- 蕭勤
- 繪畫Y
- 畫框 一九五九年作
- 油畫畫布
Hsiao勤,1959 (作品背面)
來源
巴塞羅那,Principal Art
歐洲私人收藏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蕭勤在上海出生,台灣長大,並且已經在意大利生活了逾半個世紀。早期隨李仲生學藝,但很快開始了他自己的藝術道路。他於1955年在台灣藝壇發起中國首個抽象藝術團體「東方畫會」,引起轟動。1956年,他對家鄉的藝術環境不滿,所以買了一張單程票到歐洲,展開他一輩子的跨洋藝術之旅。
蕭勤到達歐洲之時,歐美藝壇各種新型藝術正如雨後春筍般誕生。在西班牙,蕭勤結識到「非形象藝術」團體的核心成員達比埃斯、固夏特、蘇比拉斯與沙烏拉。而在同一時期的法國,以喬治•馬修為首的抒情抽象主義扣人心弦,其後更有趙無極全新的詮釋。所以說,蕭勤在1950年代後期展現的是他對歐洲不同藝術運動的個人理解和演繹,其1959年的作品《繪畫 Y》便是其中的典範。粗獷的顏色斜條自由豪邁地出現在畫布上,滴彩的痕跡和不同顏色的相互交融顯示出藝術家作畫時的自主隨性。他著意與二十世紀初盛行的幾何抽象脫離開來,卻始終沒有拋棄自身東方文化中的書法形態,所以形狀之自然性與時而呈現的整齊排列都依然深深吸引著他。
蕭勤的藝術事業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早期再次出現重要的改變。他長時間穿梭於巴黎、倫敦及紐約之間,參與展覽,吸收最新的藝術潮流。那時整個法國都風靡藝術,「窮人藝術」運動也隨政治大環境橫掃意大利,美國則有硬邊抽象藝術及普普藝術。視野的開闊不僅沒有使蕭勤分心,反而使他更專心探尋形體間的和諧關係。1969年的作品《張力 –IX》與1975年的《愛 – 1》都展示了蕭勤這時期的不懈追求。「在60年代中,蕭勤明確選擇了自己的道路,除了從自身文化中提取靈感,他也對東西方文明中的精神共鳴很感興趣。他把各元素自然地融匯貫通,不失條理,使他的理念得以轉化為一種既有生命,亦有實體的作品,在抽象的抒情與精確的純粹間找到平衡。」(S. Hunter,〈Straordinaria sintesi tra Oriente e Occidente di Hsiao Chin〉,《Hsiao Chin: Gathering Force, Beyond the Great Threshold to the New York Series》,台北,1977年,第22-23頁)
相對於外界的藝術潮流,佛、道、印度教等內在思想對蕭勤的繪畫影響更大,其許多作品的題目都與道家箴言有關,遠離歷史的紛爭,不帶大起大落的敘述。即使有時題目指向某個具體事件,它們通常也比較含糊,不加感情色彩。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令充滿正義感的蕭勤提起畫筆,作出「莫忘」系列,也就是後來稱之為「天安門」系列的作品,悼念那些犧牲的年輕亡魂。畫幅中陰暗的色調營造出一種具有威脅性的氛圍,既像強悍的自然現象,也像是惡勢力的籠罩。1989年作品《城市再生 5》是這一時期風格的代表。題目與內容同樣隱晦,這是一場無法言說的悲劇過後,充滿希望的重生嗎?
蕭勤繼續對形與線的協調和不同文化的融合上作出進一步探討。「在今天,對我來說,我的畫屬於中國的抑是世界性的,已無太大意義。我已在嘗試超越這些界限,作些沒有思想界限,沒有技巧界限的繪畫。」(蕭勤,錄於謝佩霓所寫之序,《向大師致敬系列:蕭勤75回顧展:大無之境》,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2010年,第8頁)
First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Punto in Taipei, 1963
1963年龐圖(PUNTO)國際藝術展台北首展。
Hsiao Chin, 1993, photography by Ling Bo-liang
蕭勤於一九九三年,林柏樑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