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
喬治‧馬修
描述
- 喬治・馬修
- 天堂的放逐
- 畫框 一九七五年作
- 油畫畫布
Mathieu
來源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出版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2002年巴黎網球場現代美術館(Jeu de Paume National Gallery)舉辦喬治‧馬修的作品回顧展,重新喚起了世人對這位藝術家的關注,他以曲線和書法線條的大型抽象畫而為人所知,更曾多次在公眾面前即場表演快速作畫。喬治‧馬修受到同時代的藝術家沃爾斯和漢斯‧哈同的影響;是歐洲抒情抽象藝術運動的先驅和領導人物,並自1947年開始以明確的姿態對抗歐洲大陸當時流行的幾何抽象主義和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馬修的創作既具革命性且叛逆,在作畫時經常將顏料直接從軟管擠塗到畫布上;他亦提倡繪畫的表演元素,多次在成百上千的觀眾面前穿著戲服即席創作大型作品。馬修在藝術史上無疑是一位特立獨行的先驅,更走在艾倫‧卡普羅的偶發藝術(happenings)和伊夫·克萊恩的《人體測量學》之前。
1956年日本一眾具體派藝術家發表的《具體藝術宣言》公開肯定了法國的喬治‧馬修及美國的傑克森·波拉克對他們的影響。「我們對(傑克森)波拉克和(喬治)馬修的作品充滿敬意。他們的作品展現事件本身的力量、是顏料和琺瑯彩的呼嘯。兩位藝術家處理事件之方式與其自我發掘毫不相悖。甚至可以說,他們似乎更傾向表現事件。異化和融合催生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英文譯文由 Reiko Tomii 翻譯,原文為<具体藝術宣言>,載於《藝術新潮》,第7冊,第12號(1956年12月),頁202-224)
馬修的創作事業在七十年代進入全盛期,而且不只在繪畫方面——他更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平面美術及建築設計師。其許多著名作品都出自這個時期,包括法國廣播電台大樓的壁畫、法國航空宣傳海報、舊版10法郎幣圖案、無數獎章、國債證劵及法國國營電視台Antenne 2的台徽。1974年他更成為了一齣別具意義的紀錄片主角,名為《Georges Mathieu》或《Fury of Being》(譯:《存在的暴烈》)。今次上拍的作品《天堂的放逐》 誕生於馬修的創作高峰期。在一片血紅的天空下,大塊的黑點互相爭奪主導空間,垂直的滴彩展示出脫韁的力量。在衝突交鋒之處,猛然噴發出橙、黃色的粗狂線條,又如飛翔又如一陣狂亂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