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5
喻紅 日常生活 — 聚會 油畫畫布 畫框 二OO三年作
描述
- Yu Hong
- oil on canvas
H. Yu,2003
《日常生活 — 聚會》,Yu Hong,2003(作品背面)
來源
展覽
美國,紐約,Goedhuis 當代畫廊〈一個女人的生活:喻紅的藝術〉二OO三年,九月至十月,2及12頁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日常生活 — 聚會
喻紅
作為於九十年代嶄露頭角的「新生代」藝術家的一份子,喻紅與其他同代的藝術家,包括其丈夫劉小東,開啟了一代直面生活現實的繪畫風格。題材上,畢業自中央美學院的她擅於捕足常生活中的吉光片羽,風格上則走不同於學院式的寫實主義,亦與九十年代的政治波普及玩世現實主義廻異的繪畫路線。毫無疑問,喻紅的作品是一幅幅準確地捕捉了九十年代中國社會現象的浮世繪。今次拍賣作品為二〇〇三年創作的《日常生活一聚會》(拍品編號715),來自〈日常生活〉系列,並曾於紐約展出過。藝術家以女性藝術家獨有的觸角及敏感,捕捉了她與朋友聚會的一瞬間。《日常生活一聚會》從藝術家的個人生活出發,勾劃了一代中國人的生活形態,提供了一個了解中國社會發展的獨特視角。
喻紅誕生於文化大革命開始那一年,但文革並未給喻紅這一代人造成不可磨滅的傷痛,相反地,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是真正意義上隨著一個現代國家一起成長的。在他們之前,先是五六十年代受俄蘇現實主義傳統影響的老一輩藝術家,再是以「傷痕美術」與「鄉土現實主義」批判現實的「知青一代」,但「喻紅和其他新生代畫家一樣,將這雙重的壓力轉換為雙重的優勢,他/她們既以開放的、積極的姿態吸收現代藝術的知識,同時在嚴格的學院訓練的基礎上沒有盲從于潮流,形成了他/她們獨有的新學院派風格。」1 這也解釋了為何一九九一年的「新生代藝術展」能在當時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以劉小東、喻紅等為代表的藝術家們開啟了另一條道路,不同於蘇聯式的寫實主義,更不似劍拔弩張的前衛藝術,這條道路是直面藝術與現實、與生活、與都市的關係,這為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中國藝術界帶來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喻紅筆下最常出現的模特是她自己,這也使得她的作品具有顯而易見的自傳性質。在最早的〈肖像〉系列中,喻紅還在借助對其他女性肖像的描繪從而使自己內心的追求和渴望偶像化,一九九九年,喻紅乾脆將這種自傳傾向公開化,從這一年起她開始創作〈目擊成長〉系列,以自己成長歷程中的照片為藍本,每年完成一張,明明白白地展現出藝術家生命中私密的個人經驗。與〈目擊成長〉同時進行,從二〇〇二至二〇〇三年,喻紅又完成了六張一組的〈日常生活〉系列,與〈目擊成長〉那種追憶往昔的懷舊色彩不同,在這個系列中,喻紅描繪了自己那些與其他當代中國都市女性相同的生活點滴片斷,這些畫是當下的日常生活寫照。喻紅畫自己在市場買菜,買水果,畫自己脫下衣物那一刹那的情狀,喻紅說︰「所有六張畫都是關於我每天的日常生活。和大多數人一樣,我的生活也很瑣碎平常。實際上生活就是這樣的」2。作於二〇〇三年的《日常生活一聚會》中,喻紅描繪了自己與三個友人在聚會中開懷大笑的場景,與喻紅一直以來標誌性的純色平塗式背景不同,在這件作品中喻紅利用景深構造了一個狹長的空間,畫面並未因大面積平塗的黃色牆壁而顯得單調,相反配合四個人物各不相同的動態使作品充滿動感,喻紅明顯的筆觸走勢更加強了畫面的動勢和即興印象,如同相機一樣將這個充滿歡樂的瞬間定格。可以看到藝術家當年在中央美術學院所受的現實主義繪畫訓練的深遠影響,然而喻紅以個人化視角的運用完成了對既定模式的超越—— 喻紅似乎是在用油畫記日記,在這一行為當中她用自己的女性視角去觀察人生的種種微妙情趣。這個系列尺寸統一,都有真人大小,即使在這樣的細節上喻紅也有她自己的考慮︰「作為畫家,在創作中我有很強的女性意識,我從女人的角度觀察世界—— 女人更強調對生命的理解和體驗,而不僅僅是政治符號。真實的人就是這樣的,社會生活就是這樣的,而且做一個和真人等大的尺寸是最容易和人交流的。」3
這個系列在二〇〇三年在紐約展出時,喻紅還給每幅畫並置了從報紙或雜誌上剪下的文章,喻紅說︰「這些文章全是關於中國老百姓是怎樣花錢的。中國政府正在大力建設小康社會,而我在這種小康社會中發現了中國人與其消費方式之間存在的有趣規律。」 4 比如,當時緊挨著《日常生活一聚會》的,是一張來自〈北京青年報〉的北京英語學習機構分佈圖,包括其地點,課程和價格。喻紅的視角固然女性化,但並不局限于自己的舒適地帶,顯然,她在創作這個系列時,思考的深度遠遠超越個人生活經驗,她所試圖勾勒出的是她個人生活世界與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平行線,因此,我們應當以一種更開闊的視野來審視〈日常生活〉系列,它不僅是喻紅自傳的一部分,它還同樣是那個年代中國的形象編年史。
1 易英,〈釋讀喻紅〉,《喻紅——中國現代藝術品評叢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2 林似竹,〈日常生活的詩意〉,《A Woman’s Life︰ the Art of Yu Hong》,Goedhuis Contemporary,2003
3 Jérôme Sans,〈喻紅訪談︰啟動我的歷史〉,《喻紅︰金色天景》,上海人民出版
社出版,2010年
4 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