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70
清雍正(印璽)/ 清乾隆(蓋盒) 乾隆帝御寶昌化石與田黄組璽三件 印文:《寶親王寶》、《隨安室》、《長春居士》
描述
- 印文:《寶親王寶》、《隨安室》、《長春居士》
- ZITAN
來源
香港佳士得1998年11月3日,編號1077
香港蘇富比2003年10月26日,編號27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郭福祥
計三方,材質均為上等凍石,光素,印文分別為朱文「隨安室」、白文「寶親王寶」、朱文「長春居士」。
組璽皆於乾隆皇帝登基前為皇子時期製作並使用,在北京故宮藏《乾隆寶藪》(乾隆御璽印譜)中悉數見錄,《寶藪》並載:「右寶皇帝青宮時所製,計七十方,分十三匣尊貯。謹錄御用諸寶之後,其語句可通為標識者,今宸翰仍一例鈐用云。」可知乾隆在皇子時期共有印章七十方,分裝在十三個印匣內,此匣組璽即為其中一匣。匣為紫檀木質,匣面刻寫印中,底座上面的印托用萬字紋錦糊成,做工十分精細考究,為宮中原裝,充分體現皇家的氣派。
乾隆御制文《匣衍記》載:「乾隆四十六年冬,敬將聖袓、世宗常用諸璽及朕自青宮至御極以來數十年中所用諸璽,制為寶藪匣,……貯於壽皇殿,以留將來依次存貯簽用,世為法守。」可知乾隆皇子期的這十三匣印章原存於景山壽皇殿內,一直得到妥善保存。但遺憾的是近代中國命運坎坷,壽皇殿內的皇帝御寶亦遭不測。乾隆皇之時期的這十三匣印章,除故宮現藏有一匣十六方以外(圖二),其餘大部分已經佚失。而此次拍賣的「寶親王寶」組璽則是已知的私人收藏中唯一的一匣乾隆皇子時期的印章,在經過海外藏家長期密藏之後重現,實為幸運之至。
乾隆在雍正十一年才被封為和碩寶親王和賜予長春居士之號,而《石渠寶笈》記載此匣印璽在雍正十二年初已經使用,故可以推知此匣印璽製作於雍正十一年(公元1732年),由內府造辦處工匠奉命刻製,為現存乾隆御璽中年較早者。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時期多使用組印,一般三方一組,裝於一匣,組合方式為長方形或者橢圓形引首一方,印文多為宮殿名,方形壓角章二方,印文或為名號或為詩文警句。而此拍賣的「寶親王寶」組璽則是這種組印中最早的一組。這樣做也是為了使用方便,實際上,此組印璽在乾隆為皇子時期的畫畫作品上經常鈐用,是乾隆早期御璽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一組,地位非常重要(圖三、四)。
此組印璽另一耀眼之處則是其材質十分珍貴,為非常少見的田黃凍石和雞血凍石,純淨細膩,晶瑩剔透,印體不雕不飾,更顯出印石本身的光彩。且都被切割成非常規矩的方形或橢圓形,材料浪費很大,與溥儀帶出宮外之乾隆田黃三連印(圖五)之形制異曲同工,可見皇家之奢華。
珍貴之印材,精致之篆刻,文優而質美,可謂乾隆乃至皇帝御璽的代表作品。
1. 寶親王寶
此寶用福建壽山田黃凍石刻製,頂端呈覆斗形,光素。
雍正十一年正月,雍正下諭封皇四子弘曆,為親王。同年二月,又封皇四子弘曆為和碩寶親王,乾隆從此開始參與政務。此寶做於這一年,一般作為壓角章鈐蓋於乾隆即位以前所作書畫上(圖一、六)。
2. 隨安室
此寶用福建壽山田黃凍石刻製,印面橢圓形,平頂光素。
「隨安室」為乾隆帝的書室名。最初之隨安室於乾隆為皇子時讀書學習的淑芳齋後室,主要取其隨所遇而安之意。乾隆對此書室名非常偏愛,繼位以後,又將日常處理政務的養心殿東暖閣北室命名為隨安室。更有意思的是,在三山五園及各處行宮如西苑、圓明園、清漪園等都有以隨安室命名的書房。之所以如此,用乾隆自己的話說為了不忘記過去,可見乾隆對自己當皇子時期的生活是相當留戀的。此方御璽製作於寶親王時期,其隨安室當指最初命名的淑芳齋內的隨安室。一般作為引首章與「寶親王寶」、「長春居士」相配使用,在乾隆為皇子時期的書畫作品上可以經常看到其印跡(圖七)。
3. 長春居士
此寶用浙江昌化雞血凍石刻製,頂端亦呈覆斗形,光素。
「長春居士」是乾隆為皇子時期雍正皇帝賜給他的名號。雍正皇帝對佛學素有研究,於雍正十一年在宮中舉行法會,親自說法,收弟子十四人,乾隆即是其中之一,賜號「長春居士」。此寶於這一年製作。乾隆對「長春」之號極重視,多處「長春書屋」的命名都源於「長春居士」這一名號。此寶作為壓角章常與寶親王寶相配鈐蓋於乾隆繼位之前所作書畫上(圖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