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李貴君 140畫室 油彩畫布 畫框 一九八五年作
估價
6,000,000 - 10,000,000 RMB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Li Guijun
- oil on canvas
款識
李貴君,1985.3(作品背面)
李貴君,1985.3(作品背面)
來源
中國私人收藏
展覽
中國北京,中國美術館,<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術作品展>,一九八五年五月,獲優秀作品獎
出版
<國際青年年美術作品選>,(中國北京,國際青年年中國組織委員會編,一九八五年),15頁
<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術作品展獲獎名單>,(<美術>雜誌,一九八五年七月),14頁
<中國油畫>雜志,(一九八五年第八期),封3
<三個層次的比較—讀四川美院畢業生油畫作品>,(高名潞著,<美術>雜誌,一九八五年十月),11頁
<當前創作中的象徵主義傾向>,(易英著,<美術>雜誌,一九八五年十月),2頁
<當代美術的退潮>,(非為著,<美術>雜誌,一九八六年),20頁
<關於理性繪畫>, (高名潞著,<美術>雜誌,一九八六年八月),42頁
<他們在浪潮中>,(韋啟美著,<美術研究>,一九八七年一月季),15頁
<古典風油畫>,(中國廣西,灕江出版社,一九八八年),10頁
<中國當代美術史1985-1986>,(高名潞著,中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74頁
<中國現代藝術史>,(呂澎及易丹著,中國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一九九二年),112頁
<中國前衛藝術>,(高名潞著,中國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一九九七年),112頁
<從英雄頌歌到平凡世界—中國現代美術思潮>,(易英著,中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二OO四年十一月),120-121頁
<中國油畫史>,(劉淳著,中國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二OO五年)284頁
<牆:中國當代藝術的歷史與邊界>,(高名潞著,中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二OO六年),71頁
<八五美術運動Ⅰ>,(高名潞主編,中國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二OO八年),111頁
<20世紀中國藝術史>,(呂澎著,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二OO九年),757頁
<中國當代藝術全集—繪畫編油畫第一卷>,(中國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二O一O年),75頁
<中國新藝術三十年>,(呂澎著,中國北京,timezone 8,二O一O年), 33頁
<李貴君>,(中國吉林,吉林美術出版社,二O一 一年),1頁
<北京青年週刊>,(二O一二年,第十三期)
<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術作品展獲獎名單>,(<美術>雜誌,一九八五年七月),14頁
<中國油畫>雜志,(一九八五年第八期),封3
<三個層次的比較—讀四川美院畢業生油畫作品>,(高名潞著,<美術>雜誌,一九八五年十月),11頁
<當前創作中的象徵主義傾向>,(易英著,<美術>雜誌,一九八五年十月),2頁
<當代美術的退潮>,(非為著,<美術>雜誌,一九八六年),20頁
<關於理性繪畫>, (高名潞著,<美術>雜誌,一九八六年八月),42頁
<他們在浪潮中>,(韋啟美著,<美術研究>,一九八七年一月季),15頁
<古典風油畫>,(中國廣西,灕江出版社,一九八八年),10頁
<中國當代美術史1985-1986>,(高名潞著,中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74頁
<中國現代藝術史>,(呂澎及易丹著,中國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一九九二年),112頁
<中國前衛藝術>,(高名潞著,中國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一九九七年),112頁
<從英雄頌歌到平凡世界—中國現代美術思潮>,(易英著,中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二OO四年十一月),120-121頁
<中國油畫史>,(劉淳著,中國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二OO五年)284頁
<牆:中國當代藝術的歷史與邊界>,(高名潞著,中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二OO六年),71頁
<八五美術運動Ⅰ>,(高名潞主編,中國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二OO八年),111頁
<20世紀中國藝術史>,(呂澎著,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二OO九年),757頁
<中國當代藝術全集—繪畫編油畫第一卷>,(中國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二O一O年),75頁
<中國新藝術三十年>,(呂澎著,中國北京,timezone 8,二O一O年), 33頁
<李貴君>,(中國吉林,吉林美術出版社,二O一 一年),1頁
<北京青年週刊>,(二O一二年,第十三期)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140畫室》——’85新潮的起點
李貴君形容自己和繪畫的關係,“有點像宗教,有點像戀愛”。縱觀他20多年的藝術經歷,這種信仰式的熱愛灌注其創作始終。1985年,李貴君憑藉《140畫室》參加“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展”並獲獎的時候,還只是個剛上大一的學生。初出茅廬的他,卻一躍成為85新潮美術運動中極具影響力的青年藝術家。
《140畫室》表面上看是用寫實的手法描繪藝術家在美院讀書時畫室中的一個普通場景。這個題材很容易讓人聯想到19世紀現實主義畫家庫爾貝筆下的《畫室》,甚至最右側男學生手執書本的形象都仿佛是對波德賴爾的戲擬。和庫爾貝一樣,李貴君在自己的畫幅下也作了如下聲明:“靠畫面傳達出具體的生活情趣來打動人,不是我所追求的。”因此,《140畫室》並不是要真實地再現一個現實場景,而是要表達超越客觀物件的象徵意圖。牆上的管道將單調的背景進行幾何式分割,強化了畫面的抽象構成意味,同時牆壁也生硬地切斷了人物與外部空間的聯繫。三個大學生儘管身處同一個空間,卻沉浸在各自的世界當中,彼此獨立。空間的封閉、時間的錯位都在隱喻個體在社會中的孤獨和交流的困境。
李貴君有意識地在畫面中央的牆面上懸掛了“一片海浪”,這個細節極大地增強了整幅作品的超現實味道。仿佛委拉斯貴支《宮娥》中的那面隱匿的鏡子,“海浪”秘而不宣地向我們打開了一個消退中的空間,製造了一種可見性與不可見性的假像。然而,這又不只是一片海浪,而是走向另一個時空的精神通道,表徵著對自由的遙望和不可及的迷惘。
在具體的客觀物象和對社會現實的理性思考之間,李貴君找到了一種平衡。這種平衡得益於他本人心性的敏銳和細膩,並成功地轉化為一種觀念的抽象。和他的老師楊飛雲、靳尚誼不同,李貴君更著意于一種現實題材的象徵性表達。這種表達方式才能更加透徹地反映出青年人多元的社會意識和文化結構,同時也為李貴君提供了一種突破單向度的藝術創作模式的形式手段。因此,他總是刻意放棄畫面物象的某些屬性,把觀眾的解讀引向更加廣闊的思考空間。《140畫室》以一種“不合潮流”的堅持,在當時盛行的現實主義風格中卓然獨立。這件作品折射出青年一代對自我意識的反省和對個體存在價值認可的渴求,並有意無意地滲透著當時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群體孤獨意識。對於李貴君此後20多年“在抽象與構成、象徵與唯美、物件與語言之間的不斷遊移與探索”而言,《140畫室》無疑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起點。
李貴君形容自己和繪畫的關係,“有點像宗教,有點像戀愛”。縱觀他20多年的藝術經歷,這種信仰式的熱愛灌注其創作始終。1985年,李貴君憑藉《140畫室》參加“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展”並獲獎的時候,還只是個剛上大一的學生。初出茅廬的他,卻一躍成為85新潮美術運動中極具影響力的青年藝術家。
《140畫室》表面上看是用寫實的手法描繪藝術家在美院讀書時畫室中的一個普通場景。這個題材很容易讓人聯想到19世紀現實主義畫家庫爾貝筆下的《畫室》,甚至最右側男學生手執書本的形象都仿佛是對波德賴爾的戲擬。和庫爾貝一樣,李貴君在自己的畫幅下也作了如下聲明:“靠畫面傳達出具體的生活情趣來打動人,不是我所追求的。”因此,《140畫室》並不是要真實地再現一個現實場景,而是要表達超越客觀物件的象徵意圖。牆上的管道將單調的背景進行幾何式分割,強化了畫面的抽象構成意味,同時牆壁也生硬地切斷了人物與外部空間的聯繫。三個大學生儘管身處同一個空間,卻沉浸在各自的世界當中,彼此獨立。空間的封閉、時間的錯位都在隱喻個體在社會中的孤獨和交流的困境。
李貴君有意識地在畫面中央的牆面上懸掛了“一片海浪”,這個細節極大地增強了整幅作品的超現實味道。仿佛委拉斯貴支《宮娥》中的那面隱匿的鏡子,“海浪”秘而不宣地向我們打開了一個消退中的空間,製造了一種可見性與不可見性的假像。然而,這又不只是一片海浪,而是走向另一個時空的精神通道,表徵著對自由的遙望和不可及的迷惘。
在具體的客觀物象和對社會現實的理性思考之間,李貴君找到了一種平衡。這種平衡得益於他本人心性的敏銳和細膩,並成功地轉化為一種觀念的抽象。和他的老師楊飛雲、靳尚誼不同,李貴君更著意于一種現實題材的象徵性表達。這種表達方式才能更加透徹地反映出青年人多元的社會意識和文化結構,同時也為李貴君提供了一種突破單向度的藝術創作模式的形式手段。因此,他總是刻意放棄畫面物象的某些屬性,把觀眾的解讀引向更加廣闊的思考空間。《140畫室》以一種“不合潮流”的堅持,在當時盛行的現實主義風格中卓然獨立。這件作品折射出青年一代對自我意識的反省和對個體存在價值認可的渴求,並有意無意地滲透著當時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群體孤獨意識。對於李貴君此後20多年“在抽象與構成、象徵與唯美、物件與語言之間的不斷遊移與探索”而言,《140畫室》無疑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