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張曉剛 No.12 综合材料纸本 鏡框 一九八六年作
估價
180,000 - 250,000 RMB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Zhang Xiaogang
- mixed media on paper
款識
曉剛,1986
曉剛,1986
來源
中國私人收藏
北京,保利,2007年11月29日,拍品編號0303
北京,保利,2007年11月29日,拍品編號0303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生命的頌歌——張曉剛的早期作品
80年代的張曉剛是’85美術運動重要的參與者和策動者之一。1982年從四川美院畢業後,他經歷了失業、做美工、大病住院等人生低潮,他將這段日子稱為“黑暗時期”。而1986年對於張曉剛則是一個頗為重要的年份,他不僅走出了絕望,還與同時的藝術家毛旭輝、潘德海、葉永青等一起組成了“西南藝術研究群體”,他們主張的是“非城市化的畜牧業主義或區域主義,以及一直被集體主義所壓抑的個人欲望。”在藝術群體在全國各地湧現的80年代中期,西南群體只是諸多藝術群體中的一個,卻憑藉他們自籌資金組織的“新具象展”而獲得了藝術界的廣泛關注。
與其他藝術群體相似,西南群體本質上也是一個鬆散的藝術家組織,在其中的每個藝術家都有著相對獨立的創作理念與風格。這一時期的張曉剛繪畫風格變得極為豐富多采,就此前的“草原”和“夢幻”系列而言,西班牙畫家格列柯那種象徵主義的影響越來越多地在張曉剛的創作中呈現出來,並與他自身的敏感相結合,此前“草原”中那種粗黑的線條仍有所保留,但畫面內涵上卻更多經驗與超驗、現實與夢境般的私密體驗。這批1986年創作的紙本作品以充滿原始感的人物、動物形象為母題,他們時而交纏在一起,富於象徵意味。這無疑與張曉剛此時對於西方哲學與藝術的接受方式相關,他在這裡將將宗教式的神秘感和表現主義的方式結合在一起,塑造出一種超越現實世界的精神性認識,並在此後開啟了如《生生息息之愛》所體現的對於生命與精神世界的終極思考。
80年代的張曉剛是’85美術運動重要的參與者和策動者之一。1982年從四川美院畢業後,他經歷了失業、做美工、大病住院等人生低潮,他將這段日子稱為“黑暗時期”。而1986年對於張曉剛則是一個頗為重要的年份,他不僅走出了絕望,還與同時的藝術家毛旭輝、潘德海、葉永青等一起組成了“西南藝術研究群體”,他們主張的是“非城市化的畜牧業主義或區域主義,以及一直被集體主義所壓抑的個人欲望。”在藝術群體在全國各地湧現的80年代中期,西南群體只是諸多藝術群體中的一個,卻憑藉他們自籌資金組織的“新具象展”而獲得了藝術界的廣泛關注。
與其他藝術群體相似,西南群體本質上也是一個鬆散的藝術家組織,在其中的每個藝術家都有著相對獨立的創作理念與風格。這一時期的張曉剛繪畫風格變得極為豐富多采,就此前的“草原”和“夢幻”系列而言,西班牙畫家格列柯那種象徵主義的影響越來越多地在張曉剛的創作中呈現出來,並與他自身的敏感相結合,此前“草原”中那種粗黑的線條仍有所保留,但畫面內涵上卻更多經驗與超驗、現實與夢境般的私密體驗。這批1986年創作的紙本作品以充滿原始感的人物、動物形象為母題,他們時而交纏在一起,富於象徵意味。這無疑與張曉剛此時對於西方哲學與藝術的接受方式相關,他在這裡將將宗教式的神秘感和表現主義的方式結合在一起,塑造出一種超越現實世界的精神性認識,並在此後開啟了如《生生息息之愛》所體現的對於生命與精神世界的終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