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
方力鈞 1994 No.6 油畫畫布 一九九三至一九九四年作
描述
- Fang Lijun
- executed in 1993-1994
signed in Chinese, titled 1994. No. 6; signed in Chinese, titled 1994. No. 6 and dated 1993.10 on the reverse - oil on canvas
方力鈞,《1994 No. 6》
方力鈞,《1994 No. 6》,1993.10 (作品背面)
來源
展覽
出版
〈像野狗一樣生活:1963-2008方力鈞文獻檔案展〉(台灣台北,視界藝術出版社,二OO九年),228頁
〈方力鈞—編年紀事〉(中國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二〇一〇年),262頁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方力鈞
「水是不確定的,跟人的感覺很像,有的時候讓人很舒服,有的時候讓人很害怕,缺了水,你不行,你需要水,可水多了,把你淹死。」
在九十年代初期,方力鈞跟劉煒被藝評家栗憲庭譽為玩世現實主義的領軍人物。除了一舉成名的光頭符號外,水和泳者這兩個分別創立於八十年代末期和一九九一年的符號,也是方力鈞九十年代作品的核心成員。當時大抵藝術家也没有料到,這些符號出色地抓住了新世代政治經濟改革下中國人的矛盾心態,日後更成為近代最重要的符號之一,年青一代的中國藝術家莫不受其影響。對方力鈞來說,這些符號不僅代表一個國家的記憶,更是他用來反思人類生存的主要工具。此次拍賣的作品《1994. No. 6》(拍品編號60)曾於第廿二屆「聖保羅雙年展」中展出,該雙年展是最早展示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展覽之一。這幅畫是藝術家以光頭泳者在海中孤獨游泳為題材的首批作品之一,標誌着早期創作生涯中的一個重要實驗階段。
光頭符號,如見於此次拍賣的作品中,創於一九八八年,很多人都視之為八五新潮後的突破。它暗示生活的無聊與胡鬧,同時也是藝術家的自嘲,鮮活地捕捉了九十年代初期的社會精神面貌。「我發現雖然光頭作為單獨形象會很突出,但當它作為群體出現時,那種個性就會消失。這個理由對於我是强有力的,那就是每個人作為個體在整個社會中被忽視、被忽略的感覺對於我們這樣文化背景下的人是比較强烈的。」1 集體同質化這個主題,令方力鈞一早便獲得國內外策展人的賞識,並獲邀參加一九九三年的「威尼斯雙年展」。多年以來,他積極嘗試創作新的符號去反映當代中國生活的本質,這種精神使他從同時代的畫家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史上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
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畢業後,年青的方力鈞早已決定以油畫為主要媒介去表達他的思想和關注。雖然最初曾因技術問題而迴避畫水,但在經過重新試驗之後,他已經充份掌握到表達水與水和人的關係之技巧,此可見於今次拍賣的作品《1994. No. 6》。策展人張頌仁在展覽文章中特別提到方跟其他藝術家不一樣,在他的畫裏,水是危險的,無時無刻對人的生存構成威脅,令人不辨方向,漂浮的背後其實是無力感。這種「無力感」精確地概括出八九政治動盪後一代人的心態。繪於一九九三年尾的《1994. No. 6》充分體現這種感覺,突顯出藝術家於九三年從「威尼斯雙年展」和「後八九中國新藝術展」回來後的自省,故此特別珍貴。
畫中一名光頭男子在海中背泳,雙臂在身旁擺動。臉上木無表情,正在喘着氣,雙腿用力的在水下踢着,激起了一波波漣漪,從右至左蕩漾開去。這是藝術家描述個人在茫茫水中的首批作品之一,光頭和水的效果明顯突出。與此同時,在九三年作品中常見的俗艷鮮花已杳無踪影,好讓觀眾静静地把全副心思都放在畫中的男人身上。這個平凡的男人可以說是方的自畫像,最終卻是人性的寫照,也就是藝術家一直最關切的問題。
雖然很多藝評家認為泳者這個符號與一九六六年毛澤東於武漢横渡長江事件大有淵源,但對方力鈞來說,它跨越純粹的政治角度,有更深層的意義。在多個不同訪問之中,方都曾提及人和水之間的相似性。「我認為人性是沒準的,不像我們過去宣傳人性是善的或惡的。我想把這個認識,通過畫兒有一個表達討論。人性像一個皮球一樣,隨便着力,不定滾到甚麽地方去。水和我對人性的認識正好非常吻合。水是中性的,沒準的,你看着水的時候,會有變化。有時你覺得它特别美、舒服,有時候你覺得它特别恐怖。」2 兩者之間的曖昧關係,特別令藝術家著迷,「水是不確定的,跟人的感覺很像,有的時候讓人很舒服,有的時候讓人很害怕,缺了水,你不行,你需要水,可水多了,把你淹死。」3 在他的作品之中,水這個符號在美學上經歷過重大的轉變,由一九九三年的單色畫發展至一九九七年的〈陽光〉系列;在這眾多作品之中,《1994. No. 6》別具重大意義,因為藝術家在此首度大膽嘗試徹底暴露人與水之間的原始關係。事實上,水的不確定性和可塑性,以至生命本身,都呈現在《1994. No. 6》高超的構圖和技巧裏,這是方力鈞對人性在時間洪流下存活的探索既出色而又罕有的證明。
1 〈方力鈞警惕光頭陷阱〉,北京青年報,2006 年
2 〈方力鈞口述〉摘自1998 年12 月18 日尹吉男教授之進修班
3 〈畫家藝術筆記1994〉,《方力鈞:批評文集》,文藝出版社,201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