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沃爾特·史畢斯
估價
估價待詢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Walter Spies
- 俯瞰
- 款識
W. S.
Walter Spies,《Blick Von Der Höhe》,Bali 1934(作品背面) - 油畫畫布
- 100.5 x 82.5 公分;39 1/2 x 32 1/2 英寸
來源
維特·沙遜爵士直接得自藝術家
家族相傳至麥克·伍德夫人
新加坡佳士得,2001年9月30日,拍品編號228
現藏家購自上述拍賣會
家族相傳至麥克·伍德夫人
新加坡佳士得,2001年9月30日,拍品編號228
現藏家購自上述拍賣會
展覽
海牙,海牙市立博物館,〈沃爾特·史畢斯作品展〉一九六四年
出版
〈美好生活:沃爾特·史畢斯(1895-1942年 峇里的畫家及音樂家〉漢斯·羅迪著(荷蘭,海牙,一九六四年),353頁
〈沃爾特·史畢斯:藝術人生〉約翰·斯托維著(印尼,雅加達,Afterhours Books,二〇一二年),169頁,彩圖版68
〈沃爾特·史畢斯:藝術人生〉約翰·斯托維著(印尼,雅加達,Afterhours Books,二〇一二年),169頁,彩圖版68
Condition
The work is in good condition overall, as is the canvas, which is clear and sound. There is indication of light wear and handling along the edges. Upon close observation, there are gentle craquelures predominantly located on the mountains and in the background just below the center palm tree leaves.Examination under UV light reveals traces of minor scattered restoration spots on the green parts of the paddy field at the lower left. Inspection of the painting was done with the frame. Framed.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沃爾特·史畢斯是印尼現代藝術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對印尼藝術發展的影響深遠,得到普遍尊重。史畢斯對這個群島國的繁茂青蔥、當地民俗及神怪傳說著迷不已,他以筆下的風景重塑自己對這世界的追求。
《俯瞰》之主題和構圖都為此德國藝術家所愛,畫中央的棕櫚樹既把觀者的視線向上提,又把畫中風景垂直一分為二。稻田與畫布融為一體,天光反映在水色之上。阿貢火山靜立遠方,守望農夫們傍晚緩步歸家。
史畢斯的作品以風景為主,一方面表現他與自然環境緊密相連,另一方面也看出他的古典繪畫背景。此畫作於1930年代中期,之前史畢斯已經開始對不同風格的構圖進行嘗試,通過把畫面分為數個部分,他可以在同一平面創造出幾個不同的視平線。此畫便充分展現史畢斯在構圖中轉移視角的絕活。
史畢斯四十六歲英年早逝,留世作品很少,以印尼群島為題的油畫更不過五十幅,因此《俯瞰》對於藝術家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他曾說:「你無法想像得到(印尼)的樣子 … 那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景象」[1]。史畢斯在較早期便已嘗試過把數個場景同置在一個畫面,與其早一年也就是1933年的畫作《村莊景緻》相較,便可看出藝術家在風格與角度等方面的成熟發展。
十六世紀畫家彼得·布呂赫爾的風俗畫也是史畢斯的靈感泉源。這位佛蘭芒畫家的「全景圖」以風景畫的視覺處理手法徹底改變了風俗畫。《俯瞰》的構圖讓人想起那幅《灰濛天色》,尤其是樹木分割畫面的手法,令畫面更添深度,敘述也更有動感。
史畢斯曾為查理·卓別林、芭芭拉·赫頓等收藏家友人們特別作畫,《村莊景緻》便是赫頓請史畢斯為她畫的。這些機會讓他認識到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並籌得旅費。德國導演 F. M. 穆瑙是史畢斯的知己,他的《不死殭屍》等前衛電影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他啟發史畢斯用顏色營造氣氛,並參與了其畫作中對光與影的探索。
史畢斯在歐洲殖民浪潮下長大,從不同旅者口中認識亞洲。在阿姆斯特丹的熱帶博物館見到來自荷蘭殖民地的藝術品後,他就對亞洲更加醉心,而且當時亨利·盧梭的原始主義藝術也大行其道。史畢斯被這位法國藝術家筆下的熱帶叢林所吸引住,也嘗試把這種風格融入自己的創作。從盧梭的1907年作品《舞蛇人》中對熱帶島嶼的造型化描繪,可以看出史畢斯在自己風景畫中選擇追隨的路線。
1923年,二十八歲的史畢斯隨貨輪到達爪哇。此舉對這位年輕藝術家至關重要,他在四年後決定定居峇里。「現在我接觸到爪哇人和他們非常優越的文化,一切都讓我驚喜至極」,藝術家說到:「無法想像世上存在著如斯美麗!我從未像現在般完全傾倒。」[2]他一生留在小島上創作,直到他在1942年與世長辭。史畢斯在一封家書中寫到:「一個峇里人的人生是燦爛而神聖的,這有賴他們的原始純潔本性和與大自然的緊密關係。那裡的信仰如此鮮活,它引導人們相親相愛;藝術也如此鮮活,它讚揚生命與信仰的聖潔。」[3]
《俯瞰》中的農夫在角落歇息,餘輝勾勒出他的剪影,他是史畢斯心中的那個「峇里人」,欣慰地觀望自己一天的工作成果,遠處可見其他村人各自踏著歸家之路,組成一幅祥和冥想般的傍晚景緻。畫中的人類和動物帶出一方水土風情,然而風景才是史畢斯筆下的主角。《俯瞰》中的人和動物所佔篇幅不多,更顯島嶼本色。
此作是峇里鄉間的生動寫照,它擁有熱帶的茂盛綠蔭,演繹光與影的交替。如同史畢斯的其他作品,它們都是藝術家送給印尼與其人民最真摯的情書,史畢斯早已視印尼為第二家鄉。他的作品集像是一部魔幻寫實主義小說,每幅畫作都是各種圖像及象徵符號組成的故事。
[1]〈沃爾特·史畢斯:藝術人生〉約翰·斯托維著(Afterhours Books,二〇一二年),150-151頁
[2]同上,71頁
[3]同上,217頁
《俯瞰》之主題和構圖都為此德國藝術家所愛,畫中央的棕櫚樹既把觀者的視線向上提,又把畫中風景垂直一分為二。稻田與畫布融為一體,天光反映在水色之上。阿貢火山靜立遠方,守望農夫們傍晚緩步歸家。
史畢斯的作品以風景為主,一方面表現他與自然環境緊密相連,另一方面也看出他的古典繪畫背景。此畫作於1930年代中期,之前史畢斯已經開始對不同風格的構圖進行嘗試,通過把畫面分為數個部分,他可以在同一平面創造出幾個不同的視平線。此畫便充分展現史畢斯在構圖中轉移視角的絕活。
史畢斯四十六歲英年早逝,留世作品很少,以印尼群島為題的油畫更不過五十幅,因此《俯瞰》對於藝術家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他曾說:「你無法想像得到(印尼)的樣子 … 那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景象」[1]。史畢斯在較早期便已嘗試過把數個場景同置在一個畫面,與其早一年也就是1933年的畫作《村莊景緻》相較,便可看出藝術家在風格與角度等方面的成熟發展。
十六世紀畫家彼得·布呂赫爾的風俗畫也是史畢斯的靈感泉源。這位佛蘭芒畫家的「全景圖」以風景畫的視覺處理手法徹底改變了風俗畫。《俯瞰》的構圖讓人想起那幅《灰濛天色》,尤其是樹木分割畫面的手法,令畫面更添深度,敘述也更有動感。
史畢斯曾為查理·卓別林、芭芭拉·赫頓等收藏家友人們特別作畫,《村莊景緻》便是赫頓請史畢斯為她畫的。這些機會讓他認識到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並籌得旅費。德國導演 F. M. 穆瑙是史畢斯的知己,他的《不死殭屍》等前衛電影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他啟發史畢斯用顏色營造氣氛,並參與了其畫作中對光與影的探索。
史畢斯在歐洲殖民浪潮下長大,從不同旅者口中認識亞洲。在阿姆斯特丹的熱帶博物館見到來自荷蘭殖民地的藝術品後,他就對亞洲更加醉心,而且當時亨利·盧梭的原始主義藝術也大行其道。史畢斯被這位法國藝術家筆下的熱帶叢林所吸引住,也嘗試把這種風格融入自己的創作。從盧梭的1907年作品《舞蛇人》中對熱帶島嶼的造型化描繪,可以看出史畢斯在自己風景畫中選擇追隨的路線。
1923年,二十八歲的史畢斯隨貨輪到達爪哇。此舉對這位年輕藝術家至關重要,他在四年後決定定居峇里。「現在我接觸到爪哇人和他們非常優越的文化,一切都讓我驚喜至極」,藝術家說到:「無法想像世上存在著如斯美麗!我從未像現在般完全傾倒。」[2]他一生留在小島上創作,直到他在1942年與世長辭。史畢斯在一封家書中寫到:「一個峇里人的人生是燦爛而神聖的,這有賴他們的原始純潔本性和與大自然的緊密關係。那裡的信仰如此鮮活,它引導人們相親相愛;藝術也如此鮮活,它讚揚生命與信仰的聖潔。」[3]
《俯瞰》中的農夫在角落歇息,餘輝勾勒出他的剪影,他是史畢斯心中的那個「峇里人」,欣慰地觀望自己一天的工作成果,遠處可見其他村人各自踏著歸家之路,組成一幅祥和冥想般的傍晚景緻。畫中的人類和動物帶出一方水土風情,然而風景才是史畢斯筆下的主角。《俯瞰》中的人和動物所佔篇幅不多,更顯島嶼本色。
此作是峇里鄉間的生動寫照,它擁有熱帶的茂盛綠蔭,演繹光與影的交替。如同史畢斯的其他作品,它們都是藝術家送給印尼與其人民最真摯的情書,史畢斯早已視印尼為第二家鄉。他的作品集像是一部魔幻寫實主義小說,每幅畫作都是各種圖像及象徵符號組成的故事。
[1]〈沃爾特·史畢斯:藝術人生〉約翰·斯托維著(Afterhours Books,二〇一二年),150-151頁
[2]同上,71頁
[3]同上,2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