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2
麥天傑 我們這一家 油彩畫布 二○一一年作
描述
- Mark Tin Kit (Mai Tianjie)
- oil on canvas
MARK 11(左下)
來源
展覽
出版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香港,一個蜚聲國際的大都會,中華文化在此傳承,歐美風情在此茁壯,而於一九九七年回歸中國後,大陸內地人才亦紛紛匯聚於此,更奠定了香港多采多姿的文化特色。近幾年中國經濟崛起,世界各地重要畫廊、拍賣公司及國際藝術博覽會紛至沓來,更讓香港於國際藝術市場之地位與倫敦、紐約並駕齊驅。然而,若論香港本土藝術之發展,特別是油畫項目,不論是學術界或以市場論,所受之關注討論始終不足。
中國油畫在一個世紀以來被付予研究西方油畫傳統和發展中國特色的雙重任務。二十一世紀中國油畫的繁榮,不只歸功於前輩藝術家的不懈努力,新世代畫家著重自己的繪畫語言、拓寬創作題材所表達的疆域,亦是讓中國寫實油畫的歷史及市場地位大幅提高。其實,二十世紀初期油畫剛引進中國時,即有被尊稱為「中國油畫第一人」的李鐵夫深耕香港,早期本土畫家陳海膺、陳學書、馬家寶、余本等藝術家亦對香港畫壇貢獻良多;此外,中國藝術巨擘徐悲鴻、林風眠、吳冠中等大師均曾於香港駐足,而吳冠中更於二○一○年過世前共計捐贈香港藝術館五十二幅經典油畫與水墨作品,豐富了香港多元並進的藝術發展。
縱使二十世紀下半葉開始,香港油畫發展式微,和中國內地寫實藝術的蓬勃發展不可同日而語,但眾多本土藝術家默默耕耘的成績依然有目共睹。在中國寫實油畫成熟茁壯之時,因對多元文化的包容與尊重而成為一流國際城市的香港,其藝術家更不應於此浪潮中被收藏界忽視。蘇富比二十世紀中國藝術部春拍在隆重呈現「中國寫實畫派」大家王沂東、艾軒、陳逸飛外,亦精心推出五位香港新銳畫家之寫實創作,五幅作品皆深俱香港寫實特色,濃郁的香港都會風情躍然畫布。
麥天傑的油畫《我們這一家》(拍品編號622),為畫家一家三代人之生活寫照。正如眾多普羅港人,藝術家從小成長於上世紀六○年代的公共屋村,雖然公屋狹窄,生活簡樸,在麥天傑筆下的家族人物卻是一片和樂,畫面盡洋溢著溫暖熱鬧之情,麥天傑捕捉了香港地道的生活情態,看似平常不過的家庭聚會,畫中八個人物各有不同樣貌,藝術家對細節的堅持也體現在畫作後方各色各式不同家庭用品的描繪。忙於方城之戰的成年人正專注於眼前的牌面,臉上的嚴肅神情無暇顧及旁人。後方的小童面帶純真凝視觀者,前景男孩燦爛的微笑不只和身旁的大人們有著鮮明的對比,亦將我們的視線引入畫外。《我們這一家》所描繪的尋常一景真摯動人,勾起觀者無限想像回憶。
《等待》(拍品編號624)為藝術家羅浩華之創作。畫中老人歷經風霜的臉龐和雙手展現了市井小人物樸實無華的寫照。老人家身後的串蕉、塑膠袋、收音機,以及前景下方的空瓶和用石塊堆砌起來的檔鋪,甚至腳旁收集每日所得的鐵盤,在在展現藝術家一絲不苟且精湛的寫實技巧,亦深深散發傳統香港街市風情,令人回味無窮。誠如藝術家自言:「寫實就是為了表現真實。我想讓人感受畫中人與物背後的故事及氣味;街市中每一個排檔與檔主每天堅強面對日曬雨淋,等待的不單是顧客,也是每日經過的友人、街坊,是舊日的香港的人情味。」《等待》亦獲得2012香港首屆油畫大賽之優異獎。
熊美儀的《福杯滿溢》(拍品編號623)則是一幅賀歲喜樂之作。人世間已充滿太多苦難,藝術家希冀用自己的藝術帶給世人歡樂,藉以用感恩的心情面對每一天的考驗和挑戰。畫中穿上大紅喜慶棉襖的小女孩手捧茶盤,背景亦是充滿象徵吉祥符號的掛幔,在看似尋常的畫面,美好且真實的感動亦如一碗清茶唾手可得。熊美儀的作品風格獨具,其近期的創作構圖更加鮮麗明亮,深刻彰顯畫家積極正面的人生觀,以及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藝術家卓曉光始終相信「藝術源於生活」,他認為最能表達其藝術理念之方式,就是將日常生活中易被忽略的各種細節繪於畫布。畫家擅於把繪畫主題鎖定在瞬間的角落,利用極具現代感的居家裝飾,融和傳統古典細緻的油畫表現手法展現細節。《淨界No. 17》(拍品編號625)浴室裡的水龍頭、霧氣瀰漫的鏡子、盥洗中的女人、洗手台、冷調的燈光和狹窄的視角等,皆是藝術家嘗試把東方文化的含蓄文化,用新的隱喻詮釋於畫布,亦古亦今,亦靜亦動,亦真亦幻,藉以探討現代社會關注之自由、隱私之概念,也間接反應現代社會人心之孤寂。
《母親》(拍品編號626)為新稅藝術家王康強刻畫自己母親的動人禮讚。正如知名文學家朱自清在散文《背影》記述中的父子之情,藝術家於《母親》中特意選用每天忙於膳事的母親背影作為題材,運用西方的油彩,藝術家成功以中國人的含蓄,無聲地表達對日復一日辛勞育子持家的母親之感恩情懷。本作不僅撫慰了時下遊子離家後思念親人的傷愁, 畫作中栩栩如生的廚房器皿、鍋碗瓢盆,亦同時貼切地突出了港人大眾的居住環境,親切又真實。《母親》同時也獲得香港2012首屆油畫大賽一等獎。
寫實油畫藝術於世界有悠久的歷史,十九世紀攝影術發明之時,畫家得拉荷許(Paul Delaroche)曾言:「從今以後,繪畫已死」。然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油畫沒有因為攝影的出現而衰弱,亦或因一九七○年代開始於國際藝壇上湧現興起的觀念和行為藝術而頹敗,相反的,寫實油畫不僅由一百多年前傳入中國,更於神舟大地吸收了中華民族的文化養分而深根茁壯並開花結果。作於中西文化交匯點的香港擁有豐富的油畫人才,新一代畫家們的作品不只標誌著中國社會民情,同時植入了現代語彙,本次上拍的五位藝術家熱愛生活並關切香港這塊土地,他們的藝術必能成功跨越地區的藩籬,進而傳達給世人最深刻真摯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