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3
朱沅芷 舊金山街景 油彩、紙本裱於畫布 一九二六年作
描述
- Yun Gee (Zhu Yuanzhi)
- oil on paper mounted on canvas
- 1926
11/24/26(左下)沅Yun(右下)
來源
台北蘇富比拍賣會,朱海倫的沅芷世界(一九九九年十月十七日,拍品編號十九)
亞洲私人收藏
展覽
〈朱沅芷作品展〉北卡羅萊那大學衛德史本美術館,格林斯博羅,一九八○年二月十日至三月九日
〈朱沅芷作品展〉奧克蘭美術館,奧克蘭,一九八○年三月十八日至四月二十七日
〈朱沅芷作品展〉波多因學院美術館,布倫瑞克,一九八○年十月十日至十一月二十三日
〈朱沅芷作品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一九九二年三月二十五日至六月十四日
出版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從「色域」到「共色」:朱沅芷舊金山時期專論
舊金山是朱沅芷藝術生涯之基地,從十五到二十一歲(1921-1927年)這六年間,他雖以新移民的身份接受西方正規藝術教育,但作品上表現之過人天賦,不僅華人畫壇為之驚艷,即使在美國現代藝術史上,亦被認為是西岸早期的重要人物。蘇富比本季帶來兩件朱沅芷「舊金山時期」作品,包括《藝術家》(拍品編號524)以及《舊金山街景》(拍品編號523),展示藝術家在此階段的發展與成就。
色彩與結構:朱沅芷與「色域理論」
凡提及「舊金山時期」,論者一般把朱沅芷當時的作品歸類於「共色主義」(Symchromism,又譯「色韻主義」),從藝術風格而言,此雖不無道理,卻未盡原委。共色主義雖源自旅美國畫家史丹頓.麥當勞.萊特(Stanton McDonald-Wright)和 摩根羅素(Morgan Russell),但朱沅芷要看到二人的作品,最早也要到1927年,然而在此之前,他已經展現了相近的畫風,這誠然得益於恩師歐菲德(Otis Oldfield)的栽培。
一九二一年,年僅十五歲的朱沅芷離開家鄉廣東開平,投奔獲得美國公民身份的父親。在華僑幾乎等同華工的年代,朱沅芷在一九二四年考進加州美術學校(California School of Fine Arts),並在1926年開始受教於旅法歸來的歐菲德。歐氏創立了「色域理論」( Color Zoning ),強調繪畫的顏色與結構。朱沅芷上課時,要在紙上以純色作畫,以減低對調色之依賴,從中心開始向外畫出一個又一個色塊,組成景物,直至填滿畫布為止。由於紙張吸油很快,每一筆都必須重沾顏料,又無法修改細節,對於訓練朱沅芷創作的準繩度極有幫助,並養成他用色鮮明厚重、強調結構的風格。
色彩與韻律:朱沅芷與「共色主義」
與歐菲德相比,朱沅芷的音樂天賦更為突出,使他接觸到色域理論以後,不但能舉一反三,甚至青出於藍。誠如美國藝術史學家Patricia Trenton所說:「朱沅芷對於形體的處理,來自恩師歐菲德的色域理論,但憑藉驚人的創作力,朱沅芷讓自己比歐氏所教的走得更遠,在高水平上揮灑自如。」
「色域」和「共色」只一字之差,主張上卻相去頗遠。從共通點來說,歐菲德和萊特約在同一時期留法,都受到立體派旁支奧菲主義(Orphism)影響,但共色主義把繪畫比擬成作曲般的行為,更注重視色彩的豐富和諧,追求色譜(color scale)運用上的韻律和音樂感,因此亦被稱為「色韻主義」。朱沅芷嗜好傳統音樂,能演奏琵琶、二胡、古箏、長笛、銅鑼、洋琴,使他早期作品裡的色塊,帶有強烈的律動性和活力,加上性格使然,其筆下的人物景物,都充滿個性與感情,頗有德國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的味道,彌補了立體派偏重分析而薄於抒情的問題,這在當年整體仍滯留於寫實主義和後印象主義的加州以至西岸畫壇,可算相當前衛,對於一個年僅二十歲的年青藝術家而言,更是難得。
天賦驚人的朱沅芷,對於革新華人藝術極具抱負。他在舊金山籌組「中國革命藝術協會」,數年後即吸引了墨西哥壁畫大師迪哥.里維拉(Diego Rivera)及芙烈達.卡羅(Frida Kahlo)的關注及造訪;其於有份成立的「現代畫廊」舉行首次個展,作品將近全數售罄,更獲得法國慕勒王子與王妃(Prince and Princess Murat)之青睞,為他帶來莫大鼓舞。近年多本美國美術史專著上,包括《Art and Orientalism in San Francisco》、《Asian American Art》等,均把朱沅芷列為美國西部現代藝術的先驅,以及重要華裔及亞裔藝術家。本次上拍的《藝術家》和《舊金山街景》,分別以人物和景物為主,正好是他舊金山時期的經典範例。
「時至今日,朱沅芷成為了活躍於二十世紀上半葉最著名的美籍華裔藝術家,他於一九二○年代在舊金山創作的現代繪畫出類拔萃,尤其讓人稱道。」
湯姆‧沃夫( Tom Wolf),二十世紀美國藝術史學者
色域理論的開創性演繹
朱沅芷在1924年考進加州美術學校(California School of Fine Arts),並在1926年開始受教於旅法歸來的歐菲德(Otis Oldfield)。歐氏創立了「色域理論」(Color Zoning),強調繪畫的顏色與結構。朱沅芷上課時,要在紙上以純色作畫,以減低對調色的依賴,他常由中心開始向外畫出一個又一個色塊,組成景物,直至填滿畫布為止。由於紙張吸油很快,每一筆都必須重沾顏料,又無法修改細節,此對訓練創作的準確度極有幫助,並養成他用色鮮明、強調結構及厚彩的風格。
《舊金山街景》在幾何狀的色塊組合下,以汽車、高樓大廈和街燈構成街角一景。色域理論注重色彩與結構,觀乎本作,其中建築物以暖色為主,遠景的天空與近景的人物汽車則用冷色,顯得繽紛協調;又採用前縮透視法,把近處的大廈和人物放大,放果有如攝影中的魚眼鏡頭,然後往左面深處消失。朱沅芷的中國情結深厚,即便此時深受歐菲德啟發,仍然不忘傳統美學,其白色之運用,便是希望將國畫的「留白」技法融入油畫,以表現空間感,這在他師友作品中所獨見,亦足證朱沅芷天才之豐沛,一經點撥,瞬即迸發無垠。
華人眼中的美國社會
《舊金山街景》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按朱沅芷傳記,舊金山當時風氣保守,路上行人必須戴帽,而藝術家則年少叛逆,經常故意脫帽。朱沅芷以華僑身份移居海外,而非放洋待歸的留學生,這使他對於歐美國家不只有林風眠、徐悲鴻般的熱情欣賞,還有定居者的冷靜觀察,對於種族主義及貧富懸殊等問題,經常有深刻反映,其《大偷與小偷》即以相似的幽默色彩,諷刺舊金山儀表堂堂的上流紳士,其實與強盜無異,與之相較,《舊金山街景》取景宏闊,兩者足以互相輝映。
從接受歐菲德教育到遠赴巴黎算起,朱沅芷在舊金山的創作時期實際上只有短短十一個月,在此之前的作品,盡被他自行燒燬,此後的畫風則截然不同,該時期的作品因此極為珍罕。誠如前文所言,朱沅芷在當時多把油彩畫於紙上,利用紙張快乾及無法修改的特性,提升構圖與用色方面之準繩,此作可說從媒材上見證了藝術家的發展。作品在完成後,由藝術家贈予朶兒.巴斯維爾(Dorr Bothwell),朶兒是朱沅芷舊金山時期少數的外籍同窗好友,其憶述對於朱沅芷傳記非常重要,本作為朶兒珍藏長達五十年,不但曾在美國及台灣多家美術館展出,亦見證了藝術家的珍貴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