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8
李曼峰
描述
- 李曼峰
- 年豐人壽
- 款識:畫家中英文簽名、兩個鈐印、中文題款並中英文紀年Amsterdam 1951
- 油畫.木板
- 86 x 260公分,34 x 102 1/2 英寸
來源
Private Collection, The Netherlands
Private Collection, Asia
出版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李曼峰在荷蘭的發展是1947年的一個偶然。他獲得了當時荷蘭東印度省長Hubertus van Mook的推薦,支助供他到海牙唸書。擁有荷蘭東印度國籍是獲取此獎學金的必須條件,所以身為中國人的李曼峰而言,此舉證實他在藝術生涯早期便展現了天賦才華與成就。
根據傳聞,李曼峰的第一次展覽展示了印象派的油畫風格。儘管回響平平,李曼峰不但沒有沮喪,還激起了他的衝勁,並因此研究出他別樹一格的畫風。在荷蘭期間,李曼峰學習擁抱他的多重身份:出生中國,在新加坡長大,擁有一顆熱愛印度尼西亞的心。他通過融合過去和當代藝術風格重新詮釋嶺南畫派藝術學校的訓練課程,保留了用毛筆作畫的結構唯美主義,直接描繪自然,捕捉生活的種種剎那。他獨特的畫風讓他在同代的藝術假當中顯得鶴立雞群。接觸最好的藝術品和博物館無疑成為他創作的催化劑,荷蘭是當時是荷蘭巴洛克黃金時代的中心軸,更是名畫家林布蘭許多名作的誕生地,當中包括《夜巡》。
李曼峰忠於嶺南畫派風格,他傾向描繪盛行於中國傳統水墨畫裡的氛圍。就如他在《年豐人壽》裡細緻的描繪手法,畫中人物被剛勁黝黑的書畫線條勾畫,而透澈的顏色填滿了線條之間,凸顯了畫面的質感。李曼峰放棄使用傳統的水墨宣紙,大膽改用油漆和木板,讓構圖的著色與光影對比更鮮明和戲劇化。李曼峰這個含有西洋藝術元素的作畫方式仿效了林布蘭的明暗法。儘管《年豐人壽》設定在日間,然而在構圖方面卻跟林布蘭的《夜巡》有不少相似處。譬如,李曼峰把前景、中間和背景的人物和光暗焦點交替轉移,立即營造出氣氛和透視感。李曼峰選擇性地把焦點集中到幾個前景的畫中人物身上,從而使人物剪影以及建築輪廓既細膩又矇矓。有如《夜巡》,《年豐人壽》人頭擁擠卻點到即止,若隱若現。對比之下,李曼峰技巧地把畫中光線投射到精簡的部份,好讓畫面呈現連綿不斷的動態視覺效果,獨具匠心地平衡了兩個對立但又能相輔相成的元素──東方與西方,陰與陽──創造了他獨一無二的視覺語言。《年豐人壽》長260公分(約 8.5英尺),是李曼峰早期創作其中一幅經典作品。它無疑是李曼峰國畫式描繪的作品之中以長度和名氣著稱,更可能是李曼峰後期的峇里生活描寫之前導。李曼峰絕大部分尺幅較大的作品長達244公分。尺寸的統一性是因為他使用裁剪好的纖維板。可是本作獨特的地方是李曼峰選擇了在厚度較高的木板上提筆,原因可能是考慮到作品的持久性。如同佛蘭明文藝復興畫家彼得·布呂赫爾的選材方式一般,《年豐人壽》展現了社會各階層的人物──從活潑好動的小孩到參透世事的老人,從強壯的農民到顧家的婦孺,從民劇到農畜──為了慶祝民生而聚首一堂的熱鬧畫面。圖畫均分成為三個部份,再次映照了佛蘭明文藝復興大師喜愛的三聯作形式。《年豐人壽》的構圖每一個部份都能夠獨自成畫,然而把所有部份拼合在一起的時候卻自然連貫,細節纏綿蘊藉。
人群在油畫的中間聚集並觀賞著兩個女孩和一個男孩熱烈敲打中國傳統腰鼓,翩翩起舞。為了平衡濃厚的中國傳統與西方元素,李曼峰含蓄地引用了歐洲藝術歷史中處理重要人物於前景的手法,以contrapposto姿態站立著的男孩即是如此。主要人物將大部分的重量墜往其中一條腿,以致肩膀和骨盤往相反的方向成角。一個典型的例子便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這個站立姿態加強人物的動態外觀,而此米開朗基羅在雕刻大衛像時援用此姿勢,讓雕像的身體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極具開創性。拉著水牛的農夫則用了同樣的站立姿態,然而卻是反向的,所以只能看見他的背,跟小男孩的身影形成鏡像。在《年豐人壽》裡重複著許多的鏡像配對,包括在前景擊鼓的兩個女孩,在菜田和麒麟中間蹲著的兩個男孩等等。這個格局模式製造出一種無形的平衡感:正與負,陰與陽。
李曼峰在油畫的左上角揮毫,以中國書法寫上年豐人壽的期望,並題上「人口興旺講衛生,勤勞生產好收成。人財兩旺生活好,萬家歡樂笑盈盈。」。李曼峰確保他的願望融入畫中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更投注在每一位畫中的主人翁身上,讓吉祥的意念滲透整幅作品。猶如彼得·布呂赫爾用在《荷蘭諺語》裡的種種隱喻,他將荷蘭家喻戶曉的成語視覺化成每一個細節,比如「把屋頂鋪滿餡餅」(有富裕之美意)。兩位畫家均是描繪平民生活,兩者引用的喻意則有東西方之別。《年豐人壽》最左方的南瓜代表黃金和富足,而萵苣的中文更是金錢的同音詞,茄子被認為是能治百病的蔬菜,金橘象徵繁榮豐盛,冬瓜意味著家庭圓滿融合,而水牛更代表著美好的田園生活,豐收和豐產。松樹和共聚一首男女老幼有著長壽和三代同堂的含意。錨固整個構圖的是屹立在右面的麒麟獸像。它象徵著吉兆,鎮守,豐足,成就與長壽。
此畫作是李曼峰畫集裡最獨特的。它綜合了東西方藝術元素、傳統﹑創新、過去與未來。在李曼峰的作品當中《年豐人壽》至今仍是尺幅最大,最罕有,最重要,最具歷史景況,最富創意,技巧最精湛和最具開創性的。但歸根究柢,是李曼峰對人民主義的共鳴賦予此作靈魂,礦石在雕琢之後的成為寶石。《年豐人壽》從1951年完畫以後一直被納入私人珍藏,這個重新發現的寶藏在六十年後的今天終於首次對外公開,藉此亦同時將李曼峰的遠見以及他憧憬的生活的願望──樸素,美好和豐盛等美意傳遞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