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223
  • 223

雲尼薩爾

估價
180,000 - 25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Yunizar
  • 1971年的信
  • 款識:畫家簽名並紀年2007;背面簽名、題款並紀年2007
  • 壓克力顏料.畫布
  • 200 x 150公分,78 3/4 x 59英寸

展覽

Singapore, NUS Museum, Coretan: Recent Works by Yunizar, November 16 - December 9, 2007, exh. cat., page 38-39, illustrated in colour

Condition

The work is in good condition overall, as is the canvas. There are indications of minor wear and handling around the edges, but the paint layers are well-preserved and stable. Under ultraviolet light inspection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restoration. Unframed, on stretcher.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1998年,許多印尼藝術家都被國家的社會和政治問題所牽動,正如在這之前二十年中,幾乎每個藝術工作者都對「改變」這一議題抒發己見。1998年正值動盪時期,一群印尼藝術學院的畢業生們成立了一個名為「Jendela Group」的集體,這個在當時未被人廣知的組合卻已注定會在印尼當代藝術界佔一席位。這群年輕人包括了朱馬蒂·阿爾菲(Jumaldi Alfi)、魯迪·曼度凡尼(Rudi Mantofani)、於斯拉·馬圖努斯(Yusra Martunus)、漢迪威曼·蘇普塔拉(Handiwirman Saputra)和雲尼薩爾(Yunizar)。Jendela並不是一個在藝術創作層面的合作,成員保持個人風格與觀點,他們給予大家像家人的支持與幫助。然而,或許因為他們都是來自西蘇門答臘省的巴東,那份對大地的敬畏在各人心中根深蒂固,時時不約而同地研究和創作這一主題。

朱馬蒂·阿爾菲(1975年-)通過視覺陷阱、超級寫實主義、抽象表現主義和包括滴漏、刻痕、隱喻、書寫扭曲字句及胡言亂語的原始藝術等不同的藝術手法探索各種題材。他的藝術是理智與不智的結合,時而隨本性暢遊,時而則理念掛帥。阿爾菲的家中有作心靈詩歌的傳統,阿米爾·哈姆薩(Amir Hamzah) 的《沉默之歌》(Nyanyi Sunyi)往往感染著他的創作。藝評家蘇瓦諾·維斯托特莫(Suwarno Wisetrotomo) 曾稱阿爾菲的作品為「一個精神朝聖之旅」,無聲地探索心靈。他利用石子、風景、仙人掌或人物記錄自己的旅程,或許是Jendela Group中唯一連續的按年創作系列。阿爾菲在2008年繪畫系列中的畫作系列《070802》(拍品222)便是畫作的投影,也就是畫作主題便為這幅畫本身,強調此作理性的一面。在巴東,仙人掌是耐力的象徵,它強壯而崇高,不屈於乾旱,存活且生命旺盛。而在阿爾菲所屬的米南文化中,岩石劃分領土,也是開始與終結的標誌,它更是希臘神話中對西西弗斯的懲罰,提醒我們工作既為負擔,亦為釋放,是個永恆的迴轉。畫作系列《070802》可說是阿爾菲對於自己的一個寫照。

魯迪·曼度凡尼(1973年-)既是雕塑家也是畫家。透過他的創作,日常物件與平凡風景搖身變為怪誕的視覺寓言(拍品220及221),引導觀者把思緒帶到人類的經歷與行為。曼度凡尼的藝術精神是Jendela Group的一個縮影,他們沒有特意為自己定下統一立場或宣言,而是把對米南語言及哲理的感知認識自然而然地柔和在作品之中,賦之予生命及獨特美感。曼度凡尼的創作正道出此藝術方向。他的雕塑作品著重形、體及其寓意,畫作則圍繞風景。風景畫的歷史悠長,曼度凡尼卻不斷挑戰傳統,通過重複技巧打破透視,又玩文字遊戲,此般大膽的視覺效果改寫這一畫種的新定義。

於斯拉·馬圖努斯(1973年-)的作品往往包含隱喻,觀者需自己領略其中之內涵。他的作品如社會建設主義框架中形式建設的一個類推,人類如想在社會中避免衝突,必須靈活思想並具備適應力。對社會現象的敏銳觀察是馬圖努斯的靈感來源,再通過物質的形和具喻義的敘述表達出來,像裝置藝術《ART系列》(ART Series)(拍品219)便彰顯了這一作風。初見這不銹鋼物似乎略顯死板,然則掛之牆上,使之隨光變動,與空間交往來回,繪出一幅光與影的動態畫面。不難想像,馬圖努斯對有形及無形的材質認知都是何其之深。

漢迪威曼·蘇普塔拉(1975-)嫻熟遊走於平面及立體創作,正如《Tutur Karena, Nelan》(拍品224)所展現的獨特視覺語言。從畫風來講,他所用技巧並不屬於任何已有風格或其延伸及演變。尋常世俗物件帶給他靈感,不管取其形或其意,蘇普塔拉最終賦予它們超乎想像的非凡特質。

雲尼薩爾(1971-)自九十年代末起集中創作他最受稱讚的塗鴉系列。作品中難以識別的塗寫凝結為錯綜穿插在畫布上的字句,評論稱他的畫作為玄妙、攝人的構造。雲尼薩爾在創作中加入文字的意味,但碎落的片段阻撓着畫作傳遞任何信息,顛覆傳統理念。《1971年的信》(Surat 1971)(拍品223)是藝術家最精湛作品之一,他給予文字質感,使重複的圖案與色系構成一個抽象的字,其中並無特別含義,只是一片和睦。雲尼薩爾把文字從固有觀念中釋放出來,帶給觀者一種多層感官的體驗。

隨着蘇哈托政府倒台,印尼人民又經歷了一段艱難的過渡時期。Jendela Group的成立為藝術界注入一股清新之氣,他們的作品誠懇、略帶稚氣並充滿希望,輕鬆引導觀者更敢於思考。十多年後的今天,他們也已隨著藝術界的發展而衍變,探索不同的題材與新的視覺語言。而在根本處,他們的信念不變,最重要的理想依然為家庭、感恩、謙卑、知性、責任、耐力和信念。不論時間和潮流,人文之核心價值總與我們息息相關,因此Jendela Group的創作永遠都將打動人們的精神與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