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715
  • 715

董源 ?-962

估價
50,000 - 70,000 US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Attributed to Dong Yuan
  • 董源(傳) 夏山圖 淡設色絹本 手卷董其昌署簽及裱邊董其昌、方士庻、徐堅、胡璧城題跋
  • ink and light color on silk, handscroll
簽書:
宋董北苑夏山圖。

裱邊:
董北苑夏山圖神品。

題跋:
予在長安三見董源畫卷,丁酉得藏〈瀟湘圖〉,甲子(1864年)見〈夏口待渡圖〉,壬申得此卷,乃賈似道物,有長字印。三卷絹素高下、廣狹相等,而〈瀟湘圖〉最勝。〈待渡圖〉有柯敬仲題、元文宗禦寶,今為東昌相朱所藏。昔米元章去董源時不甚遠,自云見源畫真者五本,予何幸,得收二卷,直追溯黃子久畫所自出,頗覺元人味薄耳。

董北苑畫,為元季大家所宗,自趙承旨、高尚書、黃子久、吳仲圭、倪元鎮各得其法,而自成半滿。最勝者趙得其髓;黃得其骨;倪得其韻;吳得其勢。余自學畫幾五十年,嘗寤寐求之。吳中相傳沈石田、文衡山,僅見半幅,為〈溪山行旅圖〉。歲癸巳入京,得之吳用卿,又於金吾邯鄲張公得巨軸一,至丁酉夏,同年林檢討傳言,長安李納言家有〈瀟湘圖卷〉,余屬其和會,復得之。而上海潘光祿有董源〈龍秀郊民圖〉,其婦翁莫雲卿所遺,並以售余,余意滿矣。比壬戌,余再入春明,因託收三種,此卷與巨軸、單條各一,皆希世之寶,不勝自幸,又自悔風燭之年,不能懇習,有負奇覯也。乙亥(1635)中秋書。

乾隆二年(1737)學畫人方士庻沐手敬觀。

桐城方貞觀、安東程嗣立、吳縣徐堅同觀。

不假雕琢,自然滿幅氣與筆俱和厚渾穆,南宗大師千古所獨。後小師道人題,百八十六年,歲在己未(1919)閏七月,安吳胡璧城盥手寫贊。

藏印:「劉氏寒碧莊印」、「花步劉氏家藏」、「蓉峰劉恕審玩」、「寒碧主人鑑賞」、「寒碧」(二鈐)、「蓉峰鑑賞」、「劉恕收藏」、「寒碧莊」(二鈐)、「蓉峰」、「劉恕之印」、「蓉峰秘玩」、「花步蓉峰氏印」、「劉恕習書」。
         「裴氏世寶」(二鈐)、「裴伯謙秘笈書畫印」、「霍山裴景福弱冠後寓吳客燕所得書畫碑版」(兩鈐)、「景福私印」(三鈐)、「裴景福收入壯陶閣秘笈」(二鈐)、「伯謙所見書畫銘心絕品」、「睫庵精鑑」(二鈐)、「睫庵鑑賞」、「裴伯謙審定書畫印」(兩鈐)、「裴氏吟雲軒書畫之記」(兩鈐)、「伯謙寶此過於明珠駿馬」、「睫闇寶此過於明珠駿馬」、「裴氏壯陶閣藏」。
         「二百蘭亭齋鑑藏」(兩鈐)、「平齋清玩」(二鈐)、「吳雲私印」、「吳平齋秘篋印」(二鈐)、「歸安吳雲平生珍秘」、「吳雲平齋」。
         「吳氏讓之」、「湘文審定」、「頤情館著錄」、「何汝穆」、「某孫長壽」、「丹溪胡大」、「方士庻印」、「環山」、「三退樓寓公」、「陳鴻壽印」、「汪令聞氏秘藏」、「墨緣堂印」(三鈐)、「明袁樞鑑賞書畫之章」、「之萬」、「長」(二鈐)、「膠山張氏」、「黃琳美之」、「抱雷子」。

出版

著錄:
〈壯陶閣書畫錄〉,裴景福編撰﹝北京,學苑出版社,二OO六年四月,翻印民國原版),頁59-60
〈中國繪畫總合圖錄〉續編第一卷:美國及加拿大收藏,戶田禎佑、小川裕充編 (東京大學出版會,一九九九年四月),頁I-232-233,圖版A48-013

拍品資料及來源

註:本卷與上海博物館館藏名件〈夏山圖〉乃雙胞。今從裴景福〈壯陶閣書畫錄〉,將簽條、題跋皆寫作董其昌書。與上博本相比照,最明顯不同乃董跋第三段不見於本卷,而方士庶跋識作「乾隆二年」,早於上博本一年。至於本卷成於何時,則待博雅好古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