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630
  • 630

文徵明 1470-1523

估價
300,000 - 500,000 USD
招標截止

描述

  • Attributed to Wen Zhengming
  • 文徵明(款) 空巌琴思 設色紙本 立軸 一五四六年作楊文驄、袁思韠題跋
  • ink and color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款識:
嘉靖丙子秋日,仿趙松雪〈空巌琴思圖〉。徵明。

題跋:
趙魏公此圖真本向為白雪齋甲觀,余及見之。茲文太史摹倣逼真廬山面目,古今大手筆吻合乃爾,後乎此者,未識又誰為之繼耶。庚戌(1610)夏五,後學楊文驄。

此幅為白厓山人藏,甲戌春,寄都裝潢,見之,喜其雋逸,臨一過旋寄蜀,以臨本懸齋中。越二年,陸生久香堅欲得之,乃再摹一幅,未脫藁而陸生又攜臨本入蜀。今年余亦至蜀道,古資山人出觀,遂補臨前年未完之稿,於是此幅凡三見而兩橅矣。幅端舊署龍友先生跋,有「後誰為繼之」語。每一搦管,為遲回者久之,而追慕古人之心不能自己,若以云繼,則何敢矣。光緒八年壬午(1882)秋仲,青樗散人稚巌摹竟並識。

鈐印:「文徵明印」、「衡山」、「停雲」。

藏印:「楊文驄」、「龍友」、「青樗散人」、「高香舲秘笈印」、「袁培所藏」、「少野審定」、「稚崖鑑賞」、「林村審是」、「益堂」、「香舲珍藏」。

拍品資料及來源

註:考嘉靖並無「丙子」,丙子應為丙午(1546)之誤。本幅與臺北故宮所藏衡山〈臨趙孟頫空巖琴思〉為雙胞。臺北本小字楷書款「臨松雪道人空巖琴思圖,嘉靖丙午歲六月望,長洲文徵明」。另臺北故宮藏任仁發〈橫琴高士圖〉,與本幅構圖亦極相似,三幅尺寸亦相差無幾。臺北故宮兩本皆著錄於〈石渠寶笈〉,學者認為兩者皆是源自趙孟頫的稿本,但皆為託名摹本。

本幅為已知第三本。最後一次修復裝池由上海博物館嚴桂榮師傅親手操持,據云揭底後絹背敷色清晰可見,由此證明此本繪製不遲於明。

「青樗散人」即袁思韠(1838-1888),字錫成,號稚巌、癯道人、青樗散人,贵州修文人。同治八年(1869)舉人。先後入丁寶楨、張之洞幕。畫史載其工詩能文,擅書,小楷特精美。畫以花卉小品為長,設色淡雅,妙趣天成。本幅題跋可補畫史之不足。

「白厓山人」即高培蘭,生卒年不詳。字杏船,號香舲,貴州省貴陽人。光緒年間官湖北應城、蕲水諸縣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