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836
  • 836

劉野 競賽 油畫畫布 畫框 一九九一年作

估價
500,000 - 700,000 HKD
招標截止

描述

  • 劉野
  • oil on canvas
款識
91,Ye

來源

柏林,Taube畫廊
私人收藏
香港,佳士得,2010年11月28日,拍品編號1218

展覽

德國,柏林,Taube畫廊〈Exhibition 131〉一九九三年四至六月

Condition

This work is generally in good condition. This is a minor scuff at the top right corner. Having examined the work under ultraviolet light, there appears to be no evidence of restora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劉野
一個中國藝術家在柏林 :劉野三幅早期油畫

此三幅拍品是劉野九十年代初的作品,當時他就讀於柏林藝術學院(即現在的柏林藝術大學)。這些作品既是自畫像、也向藝術史致敬、同時又是諷刺性的模仿,滿載著一位年青中國藝術家與西方的繪畫傳統-從文藝復興至後現代主義—之間不安的關係。作品最初於一九九二及九三年在柏林一間畫廊展出,見證中國當代藝術開始受到國際注目,因此是珍貴之極。

作品《競賽》(拍品編號836),恰如其名,別具意思。一位貌似畢加索的裸體男子,夾著手、漠然地望向一塊擱於畫架上的鏢靶,對身旁的男子,一臉的不以為然。雖然看不見該男子的正面,但他很可能就是劉野本人,正手指著遠離靶心的低分區。紅鏢明顯是轉化了的畫筆;人物之間的互動,暗示著一種不只是「競賽」的關係,而是一種老師指導學生、贊助人評價藝術家的關係。在他們之間懸著一幅嬰兒肖像,看來是中國人,其實也是劉野。這幅肖像,再加上貌似畢加索的男子突起但卻出奇地毫無特徵的生殖器,使他們的關係陷於戀母情意結的鬥爭(劉野於中央美術學院就讀期間,曾讀過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並記過厚厚的一本心得筆記)1。其他西方大師亦潛藏在油畫的背景之中。室內的佈局,以及從側窗透入的光,令人聯想起北歐畫家范·埃克以至維米爾。標靶以原色呈現,仿似羅伯特.勞森伯格著名的《靶子》。畫中散佈的自我指涉及超現實氛圍可能是受到馬格利特的啟發。

《黃色恐嚇》(拍品編號837),原名《馬拉之死》隨雅克- 路易·大衛的傑作。故作曖昧的作品名稱,暗示著劉野對西方前輩的挑戰、而同時西方前輩對他的影響亦日漸式微。在原作中,馬拉死於浴缸;但在此畫中,劉野卻幽默地把他當作是裸體模特兒,將他放置在達利式的底座上,並以手靠著牆支撐自己。藝術家本人在旁出現,也是站在一個底座上,但卻矮小得多。驟眼看來,這個場境就如一個頒獎典禮,馬拉奪冠,劉野屈居亞軍。但劉的左手似乎有些蹺蹊,向上迎著窗門,像是剛剛將它打開。光線從右方湧進來—又或者是來自東方?將滿室灑上金黃色,甚至包括馬拉原底白色的頭巾。相對於隨時倒下的馬拉,戴著墨鏡的劉野,似乎完全不受影響,保持直立;馬拉則像是剛被擊中,而且瞎了。光線是否象徵西方的藝術傳統未能啟發不為所動的劉野呢?抑或是如作品名稱「黃色恐嚇」,意指一個中國人騎劫或污染西方文化遺產?劉野提出了這些具爭議性的問題,不單關係到他自己,更關乎一整代中國畫家,沒有答案,卻留下種種值得商確的暗示。

於稍後的《完美構圖》(拍品編號838),劉野再次將自己放進一個有一面窗的室內場景,但卻撇除夢幻與幽默的元素。房內有現代管道和暖氣設備,而窗外則是卡通化的柏林。同樣地,藝術史的引述亦被理性化,化身於窗台上范·埃克的《阿諾費尼肖像》複製品。但他對文化的真實性和影響的焦慮,依然存在—其迫切與困擾的程度,恐過之而無不及。在前述的作品中,劉野是沐浴於光線之中;而此幅作品中的劉野,卻是一身黑衣,處身暗角,像是剛剛察看自己的倒影,回頭望向我們。若果年青藝術家是在質疑自己的藝術及個人身份,那麼他的西方前輩如委拉斯開茲及倫勃朗一早便已有此提問;《阿諾費尼肖像》便是因為一面被想像成「反映」藝術家和觀眾的圓鏡,而馳名於世。究竟劉野隱約可見的面容是否暗示著一絲微笑?若是的話,那麼這微笑是自信的、還是無助的呢?究竟他是退隱到陰影之中,還是正要從陰影中冒出來?

蒙德里安的抽象構圖,經常出現於劉野九十年代後期的作品之中,成為背景符號,但它們的影響,可能早已存在於此三幅拍品之中,尤其是《黃色恐嚇》和《競賽》中不尋常的正方形形狀,以及大體上對由直線構成的形狀的愛好2。如前所述,從側窗透光入室,是北歐繪畫的傳統手法,不禁令人聯想起維米爾。在此三幅作品中,劉野和維米爾一樣,喜歡光暗的戲劇性對比,如實地描繪環境的光線狀況以及其對局部顏色的影響,但《黃色恐嚇》中的壓倒性黃調,卻誇大了這一點,將之推至可信性的極限。這種趨勢在隨後的作品中越見明顯,並常常是沉浸於原色之中。除背景符號和風格外,這三幅拍品亦預告劉日後感性的創作。劉野超然於世俗之外,從來都不以政治時事作為露骨的主題3。一九九五年回國,其作品輕鬆揶揄的調子,有別於當時主流的政治波普及玩世現實主義,令人耳目一新,深受中國觀眾喜愛。在將要倒下的馬拉展現出異想天開的破壞偶像主義,這個在替斯蒂芬霍金穿上米老鼠服飾的作品之中延續下去。裸體畢加索和馬拉的性徵,既有無知的幽默,也有令人不安的乖悖,這是一個前奏,預告劉野日後以卡通夢幻的手法描繪無上裝及衣著暴露的女郎。

1  劉野官方網站之2007年劉野自述。
2 「劉野-在影像時代的圖畫文字」,《劉野:紅黃藍》,少勵畫廊
3 〈劉野與馮博一對話〉,《劉野:紅黃藍》,少勵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