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818
  • 818

方力鈞 1997 No.11 油畫畫布 鏡框 一九九七年作

估價
3,000,000 - 4,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Fang Lijun
  • oil on canvas
款識
1997,《No.11》, 方力鈞(作品背面)

來源

歐洲私人收藏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2008年5月28日,拍品編號427
亞洲私人收藏
歐洲私人收藏

展覽

荷蘭,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方力鈞〉 一九九八年二至四月,25頁

出版

〈今日中國藝術家:方力鈞〉(中國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二○○六年),192及412頁
〈生命之渺— 方力鈞創作25年展〉(台灣台北,藝術家出版社,二○○九年),91頁
〈像野狗一樣生活:1963-2008方力鈞文獻檔案展〉(台灣台北,視界藝術出版社,二○○九年),265頁
〈方力鈞— 編年紀事〉(中國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二〇一〇年),289頁

Condition

This work is generally in good condition. There are gentle handling marks and soiling around the edges. Under raking light, there is a fine line of scuff at the lower right corner. Under ultraviolet light examination, the top half, mainly areas around the top corners, and sporadic pinpoints patches in the lower half have been restored, which are not very noticeable under natural light.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方力鈞
載浮載沉的中國人

方力鈞比起大多數藝術家在「'85 美術運動」中所體現出的對抗性,始終顯得有些游離。方更願意以這種自嘲式的光頭形象作為自我拯救的最佳途徑。改革開放後都市化、市場化進程加快,而藝術家的自嘲心理恰恰是對在都市中被邊緣化的無奈與無聊的真實寫照。而提到方力鈞,大多數人的第一個印象便是他筆下風行國內外的光頭形象、人物的無聊情緒、一些看起來含糊卻又曖昧的動作、以及超現實的荒誕空間感。這種典型的畫面符號被批評家栗憲庭稱為「光頭潑皮」形象,並把它歸類為「玩世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事實上,方力鈞在九十年代已經為自己探索新的藝術符號,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符號莫過於水。水在他八十年代的作品已經出現,而後來在九十年代初期慢慢變成他主題的重心,一九九一年更首次出現在海中的泳者,泳者隨後成為他日後相當長久的一段時間的重要主題。這次拍賣的三張作品, 均來自一九九七及一九九八年, 三張以水為主題, 但風格及構圖卻各有不同,展示了藝術家三種不同的藝術處理及思考,是瞭解藝術家創作手法的極佳機會。

「對於我來講,最重要的是關注人。」1 對方力鈞來說,肖像是其作品的主要題材,因為他始終關注的是人及人性,即使在水或海洋中,他也從中看到人性的表述。「我認為人性是沒準的,不像我們過去宣傳人性是善的或惡的。我想把這個認識,通過畫兒有一個表達、討論。人性像一個皮球一樣,隨便著力,不定滾到什麼地方去。水和我對人性的認識正好非常吻合。水是水性的,沒準的,你看著水的時候,會有變化。有時你覺得它特別美、舒服,有時候你覺得它特別恐怖。」2「水是不確定的,跟人的感覺很像,有的時候讓人很舒服,有的時候讓人很害怕,缺了水,你不行,你需要水,可水多了,把你淹死。」3 藝術家看來,人依賴水而存在著,人與水又總是處於一個相對曖昧的關係中,這種不確定性及可塑性,成為他日後再三以水為繪畫主題的理由。

《1997 No.11》(拍品編號818)是三張以水為題材的作品中,最早的一張。當年,方力鈞正埋首創作〈陽光系列〉,並獲皇家美術學院及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邀請為訪問學者,於阿姆斯特丹工作半年。《1997No.11》是該系列的其中一張。中學時期的方力釣,已經嘗試抽象的題材,並以陽光作為題材,於一九八四年時首次創作《無題》一作。該作品是紙上創作的水粉畫,太陽是主體,處於畫面正中央,藝術家一層一層的畫上光暈,向外擴散。一九九七年初,他再以陽光作為題材,這次在畫布上進行創作,先由寫實的光頭特寫,再慢慢過渡至較為抽象的泳者。整個系列均看到強烈的光線在畫布的中央放射出來,讓人看不清畫中人。與他筆下艷俗的花一樣,陽光亦給了人一種不確定的感覺。刺眼的陽光是一股強大的力量,籠罩著畫中人,模糊了個人的存在感,陽光可以解讀為對終極權力的象徵。如畫題所示,《1997 No.11》創作於該年年底,是該系列較後的幾張,是藝術家於荷蘭的創作。作品中,我們看到三名泳者,張開口,在碧綠的大海中,拼命爭脫背後耀目的太陽,掙扎前游。藝術家表示這系列要求的繪畫技巧相當高,他首先以藍色為底色,並繪畫人物,及後,藝術家再用黃色把陽光繪染出來,故此有些陽光系列,看起來偏向綠色,其實這是藍色的海洋與黃色的陽光混合起來的效果。方力鈞只在一九九七年創作過這個系列,並於翌年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上的個展中展出,總共只創作十多張。之後,藝術家再次以藍色為主調,亦不曾再用黃色來進行渲染。數量的稀少,足證這系列的珍貴程度。

《1998 No.2》(拍品編號892)是他離開了〈陽光系列〉之後的創作,繪於一九九八年,並同樣於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展出。它廻異於〈陽光系列〉,以方力鈞經典的藍色為主調,並幾乎包含了所有方力鈞在九○年代所探尋的新符號:以波動的水紋為背景,鮮花與跳躍的戴著紅領巾的少先隊員似乎漂浮在水面,又似乎漂浮在虛空中,前景則是被不知來自何處的光源照耀的光頭背影。最重要的是,此作品突顯了藝術家另一重要符號︰「鮮花」。艷俗花朵是藝術家作品中非常重要的符號,並是他隨後作品經常出現的主題。嬌花艷叢首次見於一九九三年創作的六張參展該年的威尼斯雙年展的作品中。它們出現在藝術家的光頭人物背後,以紅色為主調,並輔以黃色。這種極為吸引眼球的美學,是九十年代後期出現的艷俗藝術的前身。而正如艷俗藝術對中國商業化的批判,方力鈞的艷花俗葉亦隱藏著對社會陰暗面的諷刺。方力鈞曾表示︰「花不是我們所說的一個美的含義,對於我來講是一個曖昧的東西。那時我想讓畫面特別媚,特別好看,但表面的這種媚和好看後面有一種不確定的、甚至讓人可怕的空洞和虛假!」4 栗憲庭於《方力鈞與現世現實主義》一文中亦曾形容藝術家︰「一九九三年後,色彩出現艷俗傾向,以庸俗來加強嘲諷和自我嘲諷的話語強度。隨之,他的語言方式由潑皮形象轉向類似潛泳場景的描繪。畫面趨向沉靜,更加中性化。」5

相比之下,《1998.8.20》(拍品編號893)沒有了艷俗的色彩與少先隊的小孩,作品更加純粹,並集中在游泳這一意象上。一九九八年夏天,方力鈞在十多天的時間裏,方創作了一系列以游泳為主題的油畫,優美而單純 ,遠勝其他同期作品。每幅作品二點五米高、三點六米闊,恰恰也是當時畫家自創作以來最巨幅的作品之一。《1998.8.20》描繪的是一個平頭裝的男人,他閉著眼睛,雙手向前,在大海中浮載浮沉。這張作品沒有以前常見的鮮艷顏色,如橙及粉紅色等,代之而起的是較自然的膚色。有趣的是,這些作品註明的日子多是夏天。在這些新作中,方力鈞似乎十分關注畫水的技巧,特別是水被撥開及在人身邊的水波紋路,以及水怎樣折射水面下人物的面部輪廓。他終於發展出以極其自然的白色筆觸去表達水,效果與用印象派手法畫出來的水,截然不同。我們可以感受到畫家正在深入沉思,思索筆下人物所可帶來的各種可能性。從方力鈞身上,我們感受到要畫水,就要回到繪畫最基本、最重要的層面。對於方力鈞來說,與其炫耀自己對細節的掌握,怎樣擺脫這些細節才是對藝術家最大的考驗。

《1997 No.11》、《1998 No.2》及《1998.8.20》是藝術家對水這個題材的三重變奏,但無論繪畫風格怎樣不同,藝術家對大海的凝視,始終維繫在對人性,對中華民族的關注及體察上。

1 「畫家藝術筆記 1994」方力鈞,呂澎、劉淳編《方力鈞批評文集》,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
2「方力鈞口述」摘自1998年12月18日尹吉男教授之進修班
3 同1
4 同1
5 栗憲庭「方力鈞與玩世現實主義」《藝術界》1997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