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麗珠寶及貴族首飾」 拍賣會( 日內瓦,2019年5月14日)隆重呈獻一顆璀璨奪目的36卡拉圓形鑽石。藉此時機,我們為大家介紹鑽石切割工藝,細看一顆原石經打磨後蛻變成閃爍生輝的美鑽的奇妙過程。
觀乎雕塑鉅作如米開朗基羅的《聖殤》或羅丹的《吻》,只需一瞥,觀者就能深深感受到它所流露的形態和情感的原始力量。這些雕塑巨匠通過緩慢而謹慎的雕刻工序,釋放石材蘊藏的內在美,慢慢雕琢出一個立體的形像,最終將這個形態從一塊媒材中解放出來。一如藝術家在自己的立體作品上孜孜鑽研,創出活靈活現的形態,鑽石切割師亦將鑽石仔細削磨,讓鑽石的內在光輝與價值綻放無遺。
雖然在世人眼中,鑽石切割與雕刻藝術大多毫無關聯,但其實鑽石切割師本身亦是技藝精湛的雕塑家。這群藝匠憑藉多年豐富經驗和專業鑽石知識,而且充滿耐性,專心致志地達致精準無誤,為我們創造出一些世上最閃爍動人的寶石。
1375年,史上首個鑽石切割及打磨工匠工會在德國紐倫堡成立,工會名為「Diamantaire」。他們創造了數種「切割方式」——即鑽石的形狀和切割品質。十四世紀後半期,工會創造了「尖琢切割」,是鑽石切割技術的首個重大發展。這種方式依照鑽石原石的八面體外形進行簡單打磨,以免在切割過程中造成浪費。自此以後數百年內,鑽石切割工藝不斷進化,輔以先進科技,於今時今日已經發展成一門極度精密的藝術。
在鑽石切割的準備階段中,有數項必要考慮因素:最重要的,是切割後要令鑽石價值提升至最高。另外,消費者的歡迎程度,以及實際因素如原石的形狀、雜質與瑕疵的位置,均是切割鑽石時的考量。工匠會使用掃描儀器及建造立體模型,以決定切割原石的最佳方式。
普遍而言,圓形和方形是八面體鑽石晶體的首選切割方式,能讓工匠在同一顆原石晶體中切割出兩顆鑽石。其他形狀不規則的晶體如三角薄片雙晶,則以花式切割為主。其次,必須分析評估原石切割後能保留多少重量,以找出最理想的切割加工方式及對每卡拉單位價的影響。即使運用現代科技,切割及打磨工序仍然會令鑽石的重量大幅流失約五成之多。最後,工匠亦需要研究原石的顏色保留率,估算切割對鑽石顏色等級的影響,而其價值或會因此增加或下降。
原石經過評估、切割師確認藍圖後,第一步是將原石切割或鋸成不同部份,以便日後製成不同的鑽石。打圓過程是將原石及另一顆原石安裝在以相反方向轉動的車床套架上,互相對磨,造出理想形狀。當鑽石成型後,切割師便會開始打磨工序,切割出不同切面,令鑽石綻放內在光彩。完成後,鑽石會以酸性液體洗滌,再進行全面的評估測試,就其切割、顏色、淨度及卡拉重量評定等級。
時至今日,鑽石切割工藝集中在全球幾個城市。從鑽石貿易中心,如安特衛普及特拉維夫到鑽石加工中心,以至紐約——許多世界級名鑽都在這裡經過打磨,全球各地均可見切割師的專業身影。他們的精湛工藝將鑽石的內在美彰顯無遺;這種燦爛耀目的美,在數千年來一直教無數人心馳神往。
譯:衞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