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藝術 | 亞洲

林壽宇: 空即是色的極簡美學

Sotheby's

林壽宇生於臺灣,長於臺灣,隨後遠赴歐洲深造並開展創作生涯,他將故土的東方美學融入繪畫,在歐美當代抽象表現主義運動中注入一股與眾不同的清流。他的畫融通中西古今,別具一格。在不同文化的激盪催生下,林氏創作出深邃靜謐的畫作,在國際藝評界贏得滿堂讚譽。

Richard Lin in his studio, 1964 (b/w photo), Lewinski, Jorge (1921-2008) / Private Collection / © The Lewinski Archive at Chatsworth / Bridgeman Images

林氏生於臺灣臺中,是望族霧峰林家的後人,長大後被送往英國升學,後來毅然放棄家族厚望,踏上藝術之路。他在倫敦綜合工藝學院(今西敏大學)修讀建築,夜晚則專注繪畫,一九五八年畢業後立即全心投入創作,不久後獲得金貝爾斐斯畫廊(Gimpel Fils)賞識,在同年成為畫廊的代表藝術家,並於當代藝術學會舉辦個展。林氏旋即在國際間取得一席之位:他曾榮獲臺北市立美術館「中國現代雕塑展」首獎;在一九六四年獲邀參加第三屆德國卡塞爾文獻展,成為首位參展的華人藝術家;一九六七年,林氏入選匹茲堡卡耐基國際美術展,與弗朗西斯・培根一同獲頒「威廉佛瑞紀念收藏獎」(William Frew Memorial Purchase Award)。

林壽宇, 《一九七〇年秋》 ,油彩畫布, 估價:100,000-150,000英鎊

本作畫於一九七一年,其時他已經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定居威爾斯,剛辭去講師職位,專注創作,追求老莊逍遙出世、悠然自得的隱逸生活。

林氏的作品凝練嚴謹,從西方藝術史的角度出發,透過強調空間的構圖,傳遞陰陽相生、有無互易的東方哲學意涵,蘊藏道家神髓。他在一九七〇年的比利時個展上表明,自己的畫深深植根於東方文化,自幼就開始接受的傳統書法訓練對他影響尤深。

林氏自小浸淫在東方文化裡,為後來的抽象創作奠下底蘊,而年輕時接觸的建築學卻為他的作品添上幾分理性的結構。驟眼看來,本作彷似一個單色平面,幾乎完全塗滿白色顏料;然而細看之下,畫家以變化細膩的色彩、多重層次和實質空間構築出一個整體。色塊層層堆疊,形成難以察覺的浮凸,組成厚薄不一、高低不平的表面。畫家一絲不苟地反覆上色,待上一層白色顏料風乾後再塗上下一層。最後的成品擁有幾何學般的冷靜自持,每層顏料一絲不苟、各適其分,它們不是精心籌謀的幻象,而是能夠觸摸的實際存在,畫家藉此提醒觀者,這幅畫是客觀存在的。

林壽宇, 《繪畫浮雕 12.12.63》 , 拍品已售9,120,000港元

另一方面,色彩也是突顯林氏作品深度的重要元素。在本作裡,白色以外只有黃色和紅色兩道細線,暗示秋天樹葉顏色的轉變,它們的位置經過深思熟慮,有助平衡構圖,為圖像空間增加額外的層次。一黃一紅兩道異色在一片白色方形裡橫空出世,它們的明暗深淺經過仔細安排,最後逐漸消融在背景裡。在林氏眼中,白色不單是一種顏色,他曾這樣解釋:

「白色是最平凡的顏色,也是最偉大的顏色;是最無的顏色,也是最有的顏色;是最崇高的顏色,也是最通俗的顏色;是最平靜的顏色,也是最哀傷的顏色……白色本身即有許多色彩,其濃、淡、輕、重、透明、半透明……使白與白之間構成了許多形狀與形狀、空間與空間的玄奇奧妙。」

本作可見林氏對白色掌控自如,他以減少顏色來突顯顏色,以精簡克制的構圖營造複雜的光影、深度和動態。其地位正如胡安・米羅在一九七〇年造訪林氏在英國的工作室後感言:「在白色的世界裡,你無人能及。」

相關新聞及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