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及現代藝術

關於古斯塔夫・克林姆的21件事

Zoë Vanderweide

1. 他是維也納分離派的創辦主席

1897年,克林姆與二十位畫家、雕刻家和建築師一同退出作風保守的「藝術家協會」(Künstlerhaus),創立自己的藝術團體。克林姆獲選為首任主席,直至1905年離開,期間致力籌辦各式展覽。團體被稱為「維也納分離派」(Wiener Sezession),他們摒棄維也納藝術界權威的狹隘觀念,標誌著奧地利現代藝術的肇始。儘管分離派並無特定的藝術風格,一眾成員對學院傳統的背離和對國際前衛藝術的認同,令他們團結一致。

2. 女性是他情有獨鍾的題材……

克林姆曾經寫道:「就繪畫題材而言,我對他人的興趣甚於對自身的興趣,女性則尤為吸引。」氣質神秘的蛇蠍美人是其筆下的著名主角,女性魅力是他刻畫的重點。其中1901年的《朱蒂絲I》顛覆了這位女英雄身負上帝使命的傳統聖經形象,反而呈現一名毫不掩飾性感風情的女子,氣勢不讓男兒。除了肖像畫及其最知名的寓言系列,克林姆在晚年還創作過大量情色素描,其中不少極富情慾色彩。

3. ……他還是人盡皆知的花花公子

克林姆終生未婚,身邊卻不乏情人,據聞還有十四名子女。他極力隱藏戀情,希望避開醜聞;因此他與女性模特兒之間的關係,不斷受到歷史學家揣測,這些模特兒當中還有不少是出身富裕的名媛。克林姆作畫時經常身披一襲飄逸的卡夫坦長袍,內裡不著片縷,現在大家普遍認為,他的畫室就是當年留下無數段風流韻事之地。

古斯塔夫・克林姆,《朱蒂絲》,1901年作。藏於維也納 美景宮美術館 。圖片提供: Bridgeman Images

4. 不過他與繆思兼畢生摯友艾蜜莉・路易絲・芙洛格的關係大概非常純潔

1891年,芙洛格的妹妹海倫娜與克林姆的弟弟恩斯特結婚,芙洛格則成為克林姆最寵愛的模特兒兼終身摯友。芙洛格本身是事業有成的時裝設計師,她對服飾的熱愛與克林姆一拍即合,並在克林姆的照片和繪畫裡加入自己的設計,或成為模特兒。克林姆的代表作《吻》裡的戀人,據說就是以芙洛格和克林姆為藍本。然而很多人卻相信,兩人之間並無肉慾關係。克林姆寄給芙洛格的信件現存將近四百封,字裡行間都暗示了一段只限情感和精神交流的親密友誼。據說克林姆的臨終遺言是「把艾蜜莉叫來」。他在死前將一半財產遺贈予芙洛格,另一半才留給家人。

古斯塔夫・克林姆與艾蜜莉・芙洛格身穿克林姆設計的卡夫坦長袍。圖片提供: Bridgeman Images

5. 他是貓奴

克林姆養過很多貓,其中最得寵的莫過於Katze,藝術家曾在1912年與牠深情合影。藝評人亞瑟・羅斯勒憶述在克林姆畫室的所見所聞時,說有「八到十隻不停叫喚的貓將自己團團圍住」,還在畫紙堆裡瘋狂亂竄。當羅斯勒問及為什麼給予貓咪這麼大的自由度,克林姆回答:「弄皺或撕破幾張畫紙也無關緊要──牠們還會在彼此身上撒尿呢,你不知道尿液是最好的定色劑吧。」(澄清一下,這可不是真的)。

Gustav Klimt holding a cat.
古斯塔夫・克林姆懷抱寵物貓咪KATZE。圖片提供: Bridgeman Images

6. 他代表了分離派對整體藝術的推崇

「整體藝術」(Gesamtkunstwerk)一詞由德國作曲家華格納推而廣之,分離派追求將視覺藝術、建築及表演藝術結合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因此「整體藝術」這個概念極受他們支持。向貝多芬致敬的第十四屆分離派展覽代表了他們在「整體藝術」方面的最高成就。克林姆在分離派總部牆上直接創作出巨幅的《貝多芬橫飾壁畫》,作品揭幕時特地以馬勒改編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伴奏。克林姆對「整體藝術」的詮釋在1905至1911年間所作的《斯托克雷特宮橫飾壁畫》達至巔峰,對後世的包豪斯運動和結構主義影響深遠。

7. 一如同輩的西格蒙德・佛洛伊德,他也熱衷研究人類性慾、夢境和無意識

世紀末的維也納瀰漫一片保守風氣,方興未艾的精神分析學聚焦關於性和人類心理的討論,為社會帶來巨大衝擊。克林姆的創作和應了佛洛伊德的文章,將性慾置於情感核心,以夢境般的圖案和符號表達無意識的世界。他曾經表示:「所有藝術都是情色的」──如此斷言,佛洛伊德也必定頷首贊同。

古斯塔夫・克林姆,《阿特湖邊的城堡III》,1910年作。圖片提供: www.bridgemanimages.com

8. 他以肖像畫聞名於世,同時也創作風景畫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克林姆開始與芙洛格一家到奧地利阿特湖避暑,並完成了為數不少的戶外風景寫生。阿特湖居民對克林姆古怪的衣著舉止大呼有趣,戲稱他為「Waldschrat」,意思是林地精靈。他的風景畫帶有他其餘知名作品的特質,構圖彷彿被壓平,自然主義、各式圖案和抽象風格共冶一爐。

「想要了解我──主要是藝術家的一面,這是唯一值得留意的部分──就應該仔細看看我的畫,從中看出我的本質和意圖。」
古斯塔夫・克林姆

9. 他的畫作可能是最廣為人知的納粹竊取藝術品

捷克糖業大亨斐迪南・布洛赫・鮑爾曾經收藏了五幅克林姆畫作,包括兩幅其妻艾蒂兒的肖像。1938年,捷克和奧地利被佔領後,他們的家族財產成為納粹劫掠的目標。布洛赫・鮑爾的姪女瑪麗亞・阿特曼在2000年提請訴訟,要求奧地利政府歸還艾蒂兒的肖像;案件於2004年在最高法院開審,最終由阿特曼勝訴。2006年,《艾蒂兒・布洛赫・鮑爾肖像I》以1億3,500萬美元的破紀錄天價,售予化妝品牌繼承人羅納德・蘭黛,旋即成為紐約新藝廊的重要館藏。這場官司後來被改編成電影《名畫的控訴》,2015年上映,由海倫・美蘭飾演瑪麗亞・阿特曼。

10. 他在商業上獲得成功,少時卻家境貧窮

克林姆生於維也納市郊的一個小社區,家中有七兄弟姊妹,他排行第二,父親老恩斯特・克林姆是黃金雕匠,母親安娜・克林姆(婚前姓芬斯特)是運途不濟的樂師。哈布斯堡家族治下的帝國就業機會稀缺,克林姆一家居無定所,在1862至1884年間五度搬遷。

古斯塔夫・克林姆,《艾蒂兒・布洛赫・鮑爾肖像I》,1907年作。藏於紐約 新藝廊 。畫作原本屬於布洛赫・鮑爾家族,後來落入納粹之手,再由維也納現代美術館(即現時的美景宮美術館)在1941年購入。2006年,法庭將畫作的所有權判予布洛赫・鮑爾的姪女瑪麗亞・阿特曼。她以1億3,500萬美元將畫作售予羅納德・蘭黛,後者再將此畫移送至新藝廊展出。圖片提供: Neue Galerie New York, acquired through the generosity of Ronald S. Lauder, the heirs of the estates of Ferdinand and Adele Bloch-Bauer, and the Estée Lauder Fund

11. 他指點過新一代的藝術家,最著名的當數埃貢・席勒,但他和席勒分享的可不只是事業上的建議

1907年,年僅十七的席勒非常仰慕克林姆,於是登門造訪。克林姆將席勒收為門生,帶領他認識贊助人和分離派藝術,以及「維也納工坊」(Wiener Werkstätte)。席勒的早期作品受克林姆影響尤深,例如1909年所作的《葛媞・席勒肖像》,兩人直至1918年離世為止都保持著親密聯繫。克林姆亦為他年輕的門生安排模特兒,1911年,他將沃莉・諾依齊介紹給席勒,諾依齊曾經當過克林姆的模特兒,可能也是他的情人。席勒和諾依齊墮入愛河,戀情維持了四年後,隨著席勒與伊迪絲・漢斯結婚而終結;1916年,諾依齊再次成為克林姆的模特兒。

Profile view of a woman.
埃貢・席勒,《葛媞・席勒》,1909年作。藏於紐約 現代藝術博物館 。圖片提供: Bridgeman Images

12. 他年輕時的偶像是維也納歷史畫家漢斯・馬卡特

馬卡特被尊稱為「色彩魔術師」,他熱愛華麗的盛典和裝潢,為克林姆和奧地利新藝術浪潮帶來無法褪色的印記。克林姆對馬卡特是如此傾慕,據說他曾買通馬卡特的僕人,偷偷溜入畫室,就是為了一睹這位大師的新作。

13. 投身前衛藝術之前,他是成功的學院派畫家

克林姆在1883年從維也納藝術工商學校畢業後,和弟弟恩斯特、畫家弗朗茲・馬奇一同成立了「藝術家公司」(Künstler-Compagnie),以歷史繪畫風格進行創作,接下不少為公共建築作畫的訂單。1888年,奧地利皇帝法蘭茲・約瑟夫一世向克林姆頒綬金功績勳章,表彰他為維也納城堡劇院的創作。

mythical figures in a landscape.
漢斯・馬卡特,《裕神:海之餽贈》,1870年作。藏於巴黎奧塞博物館。

14. 生活的悲劇激發了他的藝術遠見

1892年,克林姆的父親和弟弟恩斯特相繼離世,留下他成為家中的經濟支柱。哀悼期間,克林姆重新審視自己的創作事業,並開始對學院派的因循守舊提出質疑。隨著恩斯特離世,以及克林姆和馬奇兩人在藝術風格上的分歧,「藝術家公司」也走到盡頭。雖然克林姆在1897年才與保守的「藝術家協會」正式決裂,歷史學家卻將此次事件追溯至他向象徵主義的轉變,這種極為私密及情色的風格正是他在那段時期最著名的畫風。

15. 他最後一件受委託創作的公共藝術品惹來巨大爭議

克林姆在1894年答應與馬奇接下最後一單委託,為維也納大學的大堂天花板作畫。他負責其中三幅,分別以哲學、醫學和法理學為題。克林姆的畫從未獲得大學接納,當中《醫學》(1901年作)一作由於畫中包含的隱晦象徵和情色意象,惹來外界的憤怒攻擊,被批評為淫穢不雅。克林姆怒稱:「審查機制實在太過分了……我拒絕任何形式的國家支持,就算沒有支持,我也會這樣做。」可惜全部作品都未能存留至今;1945年納粹德國親衛隊在撤退時放火燒毀伊門多夫城堡,三幅畫作隨之毀於一旦。

古斯塔夫・克林姆,《吻》,1907-08年作。藏於維也納 美景宮美術館 。圖片提供: © Belvedere, Vienna

16. 他的「黃金時期」靈感源自拜占庭藝術

從1898年的《女神雅典娜》開始,克林姆展開了他的「黃金時期」,在作品裡大量使用金箔,以及花卉幾何圖案和精緻複雜的裝飾元素。1903年,克林姆在意大利拉文納遊歷,為當地聖維塔教堂的拜占庭馬賽克鑲嵌畫所折服。這些鑲嵌畫明顯影響了其「黃金時期」巔峰的創作,包括1907年的《艾蒂兒・布洛赫・鮑爾肖像I》和1907-08年的《吻》。

17. 他沒興趣創作自畫像……但至少在一幅自己的畫裡出現

克林姆曾經聲稱:「我從未畫過自畫像。」但是他至少在一幅早期作品裡露過臉。「藝術家公司」應邀為城堡劇院帝國階梯的天花板創作十幅畫作,委託費卻不足以聘請模特兒,三位勤勉的創辦人於是以親友作為人物藍本。在克林姆《莎翁的環球劇場》一作中,三位藝術家(克林姆本人、他的弟弟恩斯特和馬奇)以及克林姆的妹妹赫敏妮和喬安娜都現身在觀眾席上,他的弟弟喬治則是垂死的羅密歐。

18. 時至今日,他的作品廣為複製,隨處可見

克林姆的畫作經常以天價成交(2016年,歐普拉・溫芙蕾以1億5,000萬美元將《艾蒂兒・布洛赫・鮑爾肖像II》售予一名中國買家),但亦常見於海報、印刷品、鑰匙圈、冰箱磁石貼和日曆之上。他筆下的人物嫵媚性感,箔飾金光閃爍,構圖精美協調,非常適合普羅大眾口味,他的作品海報掛滿大學宿舍,彩色複製品在博物館的禮品部比其他藝術家都更受歡迎。

A garden with flowers,
古斯塔夫・克林姆, 《花草農園》 ,1907年作。2017年3月以4,797萬英鎊在倫敦蘇富比售出。

19. 維也納博物館在2012年舉辦了一屆玩笑性質的「最差克林姆作品」選舉,向他的商業魅力致敬

參賽者將見過最奇怪的克林姆紀念品照片提交評審,當中包括一柄薩克斯風、一塊馬桶蓋板、一隻橡皮玩具鴨、一件狗狗T恤和一口棺材。冠軍是一枚鑲有珍珠的鵝蛋,打開後裡面可見一幅《吻》的複製畫,惹人發笑。

20. 他在1918年感染流感離世,得年55歲

1918年,死亡率極高的西班牙流感肆虐全球,5億人受感染,導致全球減少了3至5%人口。克林姆在1918年初染病,併發症引致中風,造成右半身癱瘓及肺部感染,最終在2月6日離世。他並非唯一不敵病魔的維也納藝術家;同年年末,他的門生埃貢・席勒亦因病死亡。

21. 他的神秘一生令其作品引發無窮解讀和臆測

克林姆遠離咖啡廳文化,極少涉足藝術家圈子,私人生活亦盡量保持低調。在一篇罕見的文章裡,克林姆就其創作和技法寫道:「想要了解我──主要是藝術家的一面,這是唯一值得留意的部分──就應該仔細看看我的畫,從中看出我的本質和意圖。」他的作品飽含個人情感,處處可見他對性和死亡、夢和欲望的思考,就像在這位低調藝術家的心扉上打開一線縫隙,吸引我們窺看他的內心世界。

相關新聞及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