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887年7月7日,馬克·夏加爾生於白俄羅斯,原名摩西·夏加爾。他常常打趣說自己早在出生的時候就死了,因為他甫誕生就沒有任何生命反應,要等到家人用針和冷水刺激他才開始啼哭。
2. 小時的夏加爾口吃,又容易暈倒。成年後,他視童年時愛害羞的個性為對成長的恐懼,一次更跟朋友說:「即便到了二十多歲,我還是比較喜歡把愛情侷限在幻想裡,把它畫在繪畫中,而不作實際行動。」
3. 夏加爾的家人信奉哈西迪猶太教,該教嚴禁繪製神所創造的一切萬物,因此,夏加爾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接觸過任何圖像或是藝術。及後當他開始繪畫時,他虔誠的舅舅甚至拒絕跟他握手。
4. 夏加爾的爸爸工作在一個鯡魚倉庫,媽媽則負責管理一間小雜貨店。作為長子,夏加爾有8個弟妹,因此必須替家庭分輕重擔。最初,家人沒有對他在藝術上的才華有太多支持;但是,最終媽媽被夏加爾纏得實在受不了,因而答應讓他到一間由本地藝術家葉胡達·潘創辦的藝術學校學習。
5. 儘管畫家在回憶錄中形容维捷布斯克為「一個奇怪的小鎮,一個灰沉沉的小鎮,一個沉悶的小鎮」,但是這個地方仍然常常作為繪畫主題或是背景出現在他的畫作中。十九歲時,他最終得以離開家鄉,到聖彼得堡的皇家美術協會上課。
6. 夏加爾在聖彼得堡的日子過得很艱苦,他不但不喜歡必修課古典藝術,還因為家貧沒錢吃飯而時常暈倒。
7. 因一位住在杜馬的支持者贊助,夏加爾在24歲時可以搬到巴黎居住,以每個月僅僅40盧布的支助金生活;因此,在巴黎的首幾年, 夏加爾生活得極其節儉,有時候一天只吃半條鯡魚,並且裸體作畫,只為不弄髒自己的衣服。
8. 在巴黎期間,夏加爾曾住在名叫「蜂窩」的著名藝術家群居地;居住過當地的藝術家包括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羅勃·德羅涅和費爾南·雷捷等。
9. 夏加爾於1911年一夜完成鉅作《獻給我的未婚妻》;後來,當他向巴黎一個展覽遞交其作品時,他得說服主辦人他所畫的並不是色情作品。
10. 夏加爾的成功之路並不是暢通無阻。1914年,他於柏林Sturm畫廊展出近200件作品,廣受好評。可惜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畫家未能收回任何一幅展覽作品。
11. 夏加爾於1915年結婚,妻子貝拉·羅森費德來自畫家家鄉富有家庭。這對沐浴愛河的新婚夫婦出現在畫作《小鎮之上》(1914-1918年)中,畫中自由翱翔的他們後來成為畫家常用的主題。
12. 即便一開始夏加爾能適應俄羅斯的布爾什維克政權,但是對於偏好抽象派和社會主義寫實派的共產黨,夏加爾越發變得不滿;最後對國家徹底失望的畫家於1922年回到柏林,一年半後永久搬到巴黎。
13. 1920年期間,夏加爾與20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品經紀人安布魯瓦茲·沃拉爾相識並結為朋友。沃拉爾不但委託夏加爾創作大量作品,更把他介紹給同期其他偉大藝術家,包括巴布羅·畢加索。
14. 在納粹迫害猶太人期間,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小阿爾佛雷德·巴爾曾親身確保尋求庇護的歐洲藝術家名單上有夏加爾的名字,藝術家得以於1941年舉家遷徙到美國。
15. 夏加爾在紐約生活了六年,但不曾學過英語;他解釋道,「我用了30年才學到一口這麼不標準的法語,我為何還要嘗試學習英語呢?」
16. 儘管夏加爾主要以油畫為主創作,但是他也曾創作彩色玻璃窗,其玻璃窗作品遍布紐約、以色列、法國,至今仍保存良好。
17. 每每談到他在美國的生活,藝術家心情總是很矛盾,儘管他在那兒創作過不少大型作品,委託人甚至有聯合國總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等,但他依然心繫法國。他曾這麼說過:「我知道我一定會住在法國,但我不能把自己與美國的聯繫完全切斷。法國是一幅已畫好的畫,而美國則是未完成的作品。」
18. 即便長大後,畫家兒時害羞的特性從未完全褪去,他逃避成為目光焦點,並對成名不感興趣。有時候,當被問到自己是否就是那位著名畫家夏加爾時,他會否認,然後調皮地指著另外一個人說:「可能你口中的畫家就是他」。
19. 夏加爾備受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推崇。超現實主義之父安德烈·布勒東說過:「夏加爾一人就能將繪畫中的比喻手法成功帶回到現代畫中。」
20. 著名的巴布羅·畢卡索與夏加爾之間保持亦敵亦友的關係。夏加爾曾打趣道:「畢卡索真是一個天才啊,可惜他不會畫畫。」當被問到對夏加爾的評價時,畢卡索則較為客氣地說:「我不知道他是怎麼能畫出這些景象的…… 他一定有一個天使藏在腦袋裡。」
21. 儘管夏加爾的畫作深受大眾喜愛,但是藝評人認為他的作品多愁善感又單調重複;與此同時,對於當時卷席全球的現代藝術浪潮,特別是印象派和立體派,夏加爾也反應平平,他曾俏皮地說:「讓這些藝術家在他們筆下的三角桌子前吃掉那些方形李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