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 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 – 1669年)被公認為是西洋藝術史上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他精通素描、油畫和版畫,既是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又是有著性情古怪的狂熱收藏家,扮演了教師及畫商的多重角色,可是生活無節制,最終窮困潦倒而逝。對於倫勃朗,我們知道很多,但卻永遠解不開他身上的謎——這是位極盡人間歡樂與痛楚,將藝術的可能性拓展到他人無法企及的維度的天才。
然而,在歷史上,人們對倫勃朗的評價卻褒貶不一。
「將我與倫勃朗相提並論!簡直是褻瀆!和倫勃朗這個藝術巨匠!動腦子想想吧,我的朋友!我們應該在倫勃朗面前臣服,永遠不將任何人與其相提並論!」
倫勃朗在世時已經享有國際盛名,1630年代為他的黃金時期。十七世紀荷蘭的經濟迅速發展,藝術不再僅僅是王宮貴族或宗教權勢的專屬,中產階級開始成為新的藝術贊助人(patron)。公眾對於藝術的喜愛迅速增長,拜訪藝術家工作室也變得流行起來。倫勃朗受到了公眾的推崇。有理論認為,倫勃朗對自畫像的沉迷不僅僅是對於「自我」的尋求,同時也是他作為「著名人物」的肖像畫。
倫勃朗自1640年代後期起,作品數量驟減,主題風格變化多端,明顯不及其黃金時期受到贊助人的擁護,很多主顧開始尋求阿姆斯特丹別的肖像畫家。倫勃朗於1656年宣告破產。雖然我們對此現象有著不同的解釋及猜測,但眾多歷史記錄表明,即使在倫勃朗去世後的很長時間內,仍不乏藝術鑒賞家對他的讚譽。
同時,很多十七世紀後半頁的書籍開始批判倫勃朗。十八世紀發展起來的新的藝術思潮提倡回歸古希臘羅馬藝術,強調構圖的清晰性和邏輯性,認為藝術應該表達理想化的美德。倫勃朗強烈而毫不妥協的「現實主義」繪畫風格理所當然成為了被抨擊的對象,甚至被描述為「違背了當今藝術的準則」,他在故鄉荷蘭也遭到冷落。
直到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浪漫主義成為西洋藝術史的主流,人們開始對啟蒙運動對理性的肯定提出挑戰。浪漫主義強調個人想像力、直覺及藝術家主觀力,認為感官及情感對於我們理解和感知世界來說同等重要。浪漫主義藝術家極力推崇倫勃朗,並認為他是浪漫主義運動的先驅。自此以來,倫勃朗被認為是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在荷蘭也再次得到肯定,成為了「荷蘭藝術」的象徵,在藝術史上的地位不可動搖。
每個時代對同一藝術家有著不同的認知和接受,此現象並非罕見。意識形態可能「造就」或「毀滅」一個藝術家,而不同時代的思潮輪換也會帶來藝術作品命運更迭,藝術史的書寫也因此不斷被「更正」。站在市場的角度,品味喜好的變化也是決定藝術品價格的一個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倫勃朗在很長時期受到了大眾審美的排斥,但他同時卻得到了鑒賞家的肯定,甚至被其他藝術家所效仿。也正是因為倫勃朗藝術的光芒咄咄逼人,他才會成為潮流變換時被批評指責的對象。其作品中強烈的個人表達在二十世紀初的現代藝術乃至當代藝術中仍得以延續,很多傑出的當代藝術家如弗蘭克·奧爾巴赫(Frank Auerbach)都公開承認倫勃朗對自己的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