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在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古老材質在中國文化的深厚意義。古代君王和部族領袖選擇了玉石來製作祭祀的禮儀器具,其功能和意義遠遠超越了單純的審美層面,是君主制社會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對社會等級制度起著支持的作用。
玉這個字是天地相連的象徵。玉雕製作耗工費時,絕大多數都以軟玉為原材。軟玉是一種比銅鐵更堅硬的材質,堅硬度僅次於鑽石和石英,曾經專屬皇族所用。玉匠學藝的過程漫長,需窮多年苦功專心鍛煉,大器方成。即使清代乾隆年間 1758 年朝廷平定西北部,開啓了上等和闐玉材的供應來源,乾隆皇帝仍然在御製詩中強調玉石不應由平庸的工匠雕製作,以免浪費珍貴資源。
邵維錫藏中國玉雕收藏經歷半個多世紀集成,涵蓋從六朝(220-589年)至清代(1644-1991年)的珍器,彰顯中國玉雕藝術的高雅品味和卓絕工藝。「邵維錫藏中國玉雕:網上拍賣・第二部分」舉行在即,以下文章講述玉在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功能。
玉有五德
玉鐲、耳環和吊墜等首飾的歷史可遠溯至大約 9000 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傳統認爲,美玉是德行的代表,而統治階級將玉石化成崇高道德的代表,也是教化大衆的一種手段。除了德行之外,中國傳統還認爲玉可以避邪,是君子、士大夫和仁德君主品格高尚無瑕的代表。
「孔子云: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古語有云,君子不可一日無玉。 直至清代爲止,古代貴族及富貴人家的婦女經常佩戴的玉器多達數十種,如這次上拍的玉佩、玉簪、「八寶」香瓶、白玉指甲套、龍首帶鉤等,白玉指甲套雕刻金錢紋飾、帶鉤仿照戰國時期的金屬作例,精美絕倫。而佩戴玉雕者為免玉石相互碰撞或纏繞,更會特意調整姿勢和步姿。
此外,玉器也是重要的陪葬器物,在古代重要的貴族陵墓遺址中曾經出土的多件珍貴文物,包括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和玉璧,以及聞名中外的漢代金縷玉衣。玉衣由2,500多塊玉石組成,製作時間往往長達十年,彰顯物主的顯赫地位。
玉劍
自新石器時代開始,玉一直是古時祭祀儀式重要的禮器,從史前社會部族以至後來宮廷的大型祭典都不可或缺,如玉斧、玉鉞、玉戚等都是重要的器型。漢代以前的出土玉器多數以獸面、龍紋、漩渦榖紋和雲紋為裝飾,富有象徵意義,多數屬於抽象圖案而非寫實。
到了漢代,玉與財富及權位的聯繫變得更加密切,劍的一部分為玉製,用於盛大慶典,玉劍璏和玉劍首等玉器以勾連雲紋等幾何圖案作裝飾,古樸秀麗,觸感豐富,直至清代仍有製造。
寫生
唐代社會比之前的朝代更加自由,是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的黃金時代,與外國交流頻繁,前朝對生命完結之後的世界和古代儀式的信仰,在唐代社會開始受到質疑,同時人們對生活的追求比對信仰的尋求更加殷切。從盛唐開始,玉器便成爲上流社會的消費品。雖然玉帶和玉印章仍然受朝廷限制,但玉杯、玉墜、文房用品和其他玉器則不受監管,玉器因此變得越來越生活化,設計取材於日常。宋、元、明、清等朝代的玉器更為寫實,紋飾亦更多變化,其中包括寓意吉祥的植物、花果、鳥獸等題材—— ——如馬、象、鳥、雞、鴨、羊、蓮花等,也有雕刻成茄子形狀的鼻煙壺,精緻可喜。
宋代玉器多為立體圓雕,造型古樸典雅,體現宋代文人雅趣,多有隨身物品珍玩,仿古的器型和紋飾甚爲流行,展示宋代文人對高古文化的崇敬。
靈獸
相對於宋代玉器簡潔、典雅的美學,明代玉器更加活潑、精巧。清朝原玉供應充足,玉器種類因而更加多變。北京宮廷和蘇州御作坊的技術精湛,成就登峰造極。清代玉匠將玉材不規則的顏色和形狀融入設計當中,效果生動,創作主題比前朝更多變化,包括各種靈獸,如帶翼的老虎、麒麟和龍等等,並反映了當朝對異域奇珍的興趣。此外,中國藝匠在清代 18 和 19 世紀對外貿易蓬勃發展之下接觸西方藝術,西洋人物甚至和女性裸體因而也成爲玉器的主題,可説是當時中西交流所留下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