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德里安與當代藝術

Sotheby's

中文翻譯︰劉偉娟 Caddie Lau


「蒙德里安一名就意味著『現代主義』,他的名字和作品概括了極端現代主義的理念。」
斯蒂芬・貝利

德里安相信通過藝術創作表達普世真理,聽起來很理想化,但正是他這種烏托邦式觀念徹底改變了現代藝術的發展。他的抽象作品源自他提出的創作理念,不僅說明了他在整個藝術生涯中付出的努力,更形象化地概括了現代主義的整體面貌。歷史學家斯蒂芬・貝利(Stephen Bayley)解釋︰「蒙德里安一名就意味著『現代主義』,他的名字和作品概括了極端現代主義的理念。我不喜歡『標誌』一詞,所以我會說他已經成為圖騰符號,代表著現代主義應該有的樣子。」《構圖第II號》是完美展示蒙德里安風格的典型例子,此作有齊他發展的創新框架下所有表徵。對蒙德里安而言,要展現真實和美,意味著要在作品中去掉形象的所謂「特殊性」。於是他有系統地消除展現空間的層次和中心,在白色基底上佈置黑色直線和橫線,用色只選擇三原色,讓畫面只剩下最簡單的線條和色彩,呈現最純粹的平衡感。

蒙德里安提出的理論和美學方法甚具開創性,在當代文化領域中迴響不斷,影響極為深遠。從荷蘭風格派和包豪斯的設計和建築原則、戰後和當代藝術家的抽象創作,到伊夫・聖羅蘭和 Nike 等品牌的時尚領域,以至作為搖滾樂隊 The White Stripes 和電子遊戲「食鬼」等流行文化的參照,蒙德里安的影響可謂無處不在。他是第一批移居美國的歐洲抽象藝術家,自二戰爆發起,他就在紐約工作和生活,他的破格作品馬上讓他在美國藝壇聲名大噪,更啟發後來世界各地的藝術家。

圖1︰亞歷山大・考爾德《無題》,1958年作,圖片由紐約考爾德基金會 / 紐約 Art Resource 提供。作品版權 © 2022 紐約考爾德基金會 / 紐約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圖2︰摘自考爾德手稿〈演化〉(The Evolution)的速寫,繪有1930年皮耶・蒙德里安在巴黎的工作室,1955 – 56年。© 2022 紐約考爾德基金會 / 紐約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蒙德里安與亞歷山大・考爾德相知相交,比起他認識的其他藝術家,二人的交情應該是其中一個最廣為藝壇傳誦的佳話。1930年10月,考爾德參觀蒙德里安在巴黎的工作室,他對那裡的佈置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去後就繪畫了第一幅抽象畫,沒隔多久,他更開始創作動態雕塑。考爾德如此形容那次拜訪︰「這是令人興奮的地方,光線從左面和右面射進來,夾在兩邊窗戶之間是一道實心牆,牆上貼著試驗構圖的彩色矩形卡紙板……我跟蒙德里安提議,也許讓這些矩形擺動起來會很好玩。他卻一臉正經跟我說︰『不,沒有必要,我的畫作已經非常安穩。』我深受這次拜訪衝擊,要開始做點甚麼」(引述考爾德,載於瓊・戴維森編,《考爾德︰附圖自傳》,紐約,1966年,頁113)。考爾德以金屬線和塗漆金屬片製作的動態雕塑著稱,視覺上這些動態雕塑呼應著蒙德里安的畫作,同時考爾德又以時間作為第四維度,構思雕塑的形態,突破藝術的傳統界限。

圖3︰馬克・羅斯科《無題》,1968年作,紐約蘇富比,現代藝術晚間拍賣,2022年11月14日,拍品編號130。© 1998 KATE ROTHKO PRIZEL & CHRISTOPHER ROTHKO / 紐約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戰後的紐約畫派畫家也深受蒙德里安影響,此時蒙德里安的作品畫面已經徹底簡化,但基於他以爵士樂、舞蹈、城市生活呈現的速度、機緣湊合和節奏為創作靈感,作品因而極其直接,情感飽滿。從馬克・羅斯科、艾德・萊茵哈特、威廉・德庫寧到傑克森・波拉克,在色域畫家和抽象表現主義畫家的作品中也不難察覺這份活力。事實上,羅斯科曾表示對蒙德里安「印象深刻」,形容他是「最放任的畫家」,會「將畫布上的筆觸舔得乾乾淨淨」(引述羅斯科,載於維珍妮雅・匹茲・倫伯特,《蒙德里安、美國與美國繪畫》,哥倫比亞大學博士論文,1970年,頁244、256)。據說德庫寧曾忠告一群在城市生活的年輕藝術家,要將蒙德里安「當作指南針」放在後褲袋(蒂姆・基恩,〈走向抽象前的蒙德里安〉,《Hyperallergic》,2020年1月11日,網上資源)。這些畫家像蒙德里安一樣,消除畫面中所有關於現實世界的指涉,以抽象方式呈現真理和情感等普世共有的概念。

美國普普藝術家卻出於完全不同的原因,在蒙德里安的作品找到不一樣的靈感。普普藝術並不旨在表達任何深層次的精神意義,反而專注於表象,普普藝術家視蒙德里安為流行文化,會在創作中運用蒙德里安那種能馬上辨識出的風格。普普藝術先鋒羅伊・李奇登斯坦喜歡「惡搞」和複製,作品經常出現與蒙德里安相關的主題,例如他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創作的部分畫作,其實是以蒙德里安風格繪畫的幾何抽象畫,而八十年代末他創作的「加與減」系列,則是從蒙德里安的「海堤與海」畫作獲得靈感。就連他最愛用的班戴圓點,即是常見於美國漫畫印刷的網點,正因為每個圓點大小均一,間距分佈有致,而且模仿四色印刷般只有青、洋紅、黃、黑四色,亦是呼應蒙德里安在創作中僅用有限視覺元素的做法。

圖4︰羅伊・李奇登斯坦《加與減V》,1988年作,私人收藏。© 羅伊・李奇登斯坦藝術遺產管理委員會
圖5︰唐納德・賈德《等距的堆疊》,1972年作,巴黎龐畢度中心。攝影︰Philippe Migeat / 紐約 Art Resource。作品版權 © 2022 賈德基金會 / 紐約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六十年代後期,極簡主義藝術家進一步演繹蒙德里安的風格,唐納德・賈德、弗蘭克・史蒂拉和艾斯沃思・凱利的作品都造型簡約,用色精簡,反映出蒙德里安的影響。賈德與蒙德里安想法頗近,他認為傳統藝術中「表現物象的需要會限制色彩運用」,色彩受光暗影響,就不能保持純度(唐納德・賈德,〈論一般色彩的面向及紅黑二色〉,《ArtForum》,1994年夏,頁72)。賈德總結出藝術家應該專注於純粹的色彩,抹去作品中以任何形式出現的假象。史蒂拉的想法沒賈德的極端,不過他也試圖在繪畫消除模仿的元素,讓繪畫只集中在形狀和塊面。蒙德里安的抽象畫依賴整體畫面中所有元素互相配合,以達至平衡的極致,但史蒂拉的作品打破蒙德里安的公式,純粹以幾何抽象突顯視覺衝擊。

「(蒙德里安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四十至六十年代間他在前衛藝術圈中的地位比馬蒂斯或後立體派時期的畢加索更高。」
引述布麗奇・萊利,載於〈閱讀色線之間〉,《Art Newspaper》,1997年6月30日,網上資源

數十年過去,蒙德里安仍然令現今藝術家深感著迷。歐普藝術先鋒布麗奇・萊利曾說蒙德里安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指出「四十至六十年代間他在前衛藝術圈中的地位比馬蒂斯或後立體派時期的畢加索更高」(引述布麗奇・萊利,載於〈閱讀色線之間〉,《Art Newspaper》,1997年6月30日,網上資源)。她續道︰「對很多像我一樣在那個時期成長的畫家而言,他真是非常了不起,他的深刻見解和成就支撐起東歐、西歐和紐約各式各樣的創作抱負。我從蒙德里安身上學會了很多」(同前註)。蒙德里安以無中心、不分層級的手法處理構圖、形狀和空間,啟發萊利試驗各種排列的幾何圖案,促使她創作出玩弄視覺效果的抽象畫。

圖6︰布麗奇・萊利《裂變》,1963年作,蛋彩畫板,35 x 34 英寸(88.8 x 86.2 公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圖片由紐約 Art Resource 提供。作品版權 © 布麗奇・萊利 2022 版權所有;圖7︰格哈德・里希特《192種顏色》,1966年作,倫敦蘇富比,2022年10月14日,拍品編號107,成交價1,830萬英鎊。© 2022 Gerhard Richter Digital Image Digital Image © The Museum of M

格哈德・里希特也同樣是因為蒙德里安的作品而走向抽象。出自「色表」系列的《192種顏色》是里希特最先創作的抽象畫,里希特將色彩互有關聯的方塊排列成網格,藉此向蒙德里安致意。「色表」系列也是讓里希特發展出「抽象畫」系列的重要作品。創作《抽象畫》時,他先細心分區疊放顏料,再用塑膠刮板覆蓋顏料,將顏料拖曳至像連貫起來的狀態,,再擦拭部分顏料,所有複雜肌理都是隨機生成,因此每幅畫作都是獨一無二。雖然後來里希特回歸具象繪畫,但仍然可以從他的抽象時期作品看見推動他創作的力量,他曾說︰「我總懷疑感官所傳遞的真實形象,因為它是不完整和很有限」(引述里希特,載於展覽圖錄,杜塞爾多夫美術館(巡迴展覽),《格哈德・里希特1962 – 1985年的繪畫》,1986年,頁61)。里希特的創作呼應近一個世紀前蒙德里安提出的藝術宣言,展示了當代藝術家何以有動力探究檢視和呈現物象的新方式。

蒙德里安用藝術的理想化模樣呈現自然中的真實形態,影響了隨後多代藝術家的創作,他對當代視覺文化影響之深遠,無人能及。包括《構圖第II號》在內蒙德里安的所有畫作,都反映他在塑造現代藝術面貌的領域中扮演著無比重要的角色。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