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間彌生自畫像亮相:通往藝術家真我之窗

草間彌生自畫像亮相:通往藝術家真我之窗

在日本藝術大師草間彌生矚目傑作《自畫像》即將上拍之際,Nicholas Stephens 剖析藝術家創作七十年載自畫像系列的歷程。
在日本藝術大師草間彌生矚目傑作《自畫像》即將上拍之際,Nicholas Stephens 剖析藝術家創作七十年載自畫像系列的歷程。

中文翻譯:張泳秀
Chinese version translated by Hazel Cheung Wing Sau


間彌生是全球最炙手可熱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她擅長描繪無窮無盡的圓點和絢爛華美的南瓜,作品奇幻迷人。2021年,泰特現代美術館展出草間彌生「無限鏡屋」,作品敏銳捕捉時代的精神特質:人們在孤獨的遐想中尋找無垠宇宙的耀眼光芒和若隱若存的永恆,藉以排解人際疏離帶來的苦悶與煎熬。

觀者總希望通過草間彌生的作品中尋求自我了解,即使藝術家本身是如斯隱晦不明,難以觸及。其實,作品透露了些許線索,讓我們窺探真實的草間彌生:畫面上排序有致、充滿躍動感的圓點揭示了藝術家與精神疾患的艱辛搏鬥;而草間稱讚為「寬厚質樸」、流露出「實在的靈性和諧」的南瓜也許是藝術家的自我描繪。

草間彌生,《南瓜》,2016 | 估價: 24,000,000 - 34,000,000 港元

文學與藝術中的肖像

自畫像不一定以視覺形式出現。愛爾蘭詩人謝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在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致辭中,朗讀1960年代寫成的詩作《挖掘》。詩作充滿自信和雄心壯志,詩人表明自己堅拒步前人後塵,執意另闢蹊徑:「可是我沒有鐵鏟跟隨他們那樣的男人/我的食指與拇指之間/短粗的筆依偎著/我會用它去挖掘」。

此詩與倫勃朗(另譯林布蘭)的《年輕藝術家自畫像》(1631年)如出一轍,作畫之時倫勃朗即將在阿姆斯特丹開設工作室,畫中人眼神裡閃爍著堅定自信的光芒。而在他的《63歲自畫像》(1669年)中,手不應心的筆觸線條記錄了畫中人被命運擺佈的脆弱滄桑。

如同倫勃朗的畫作,草間彌生的自畫像也展現各種姿態,由活力充沛蛻變成氣魄凜然;如同希尼的詩作,是破格而不同凡響的自我寫照。這些自畫像的肖似之處,在於對心理及情緒經驗的勾勒,絕非如護照或駕駛執照上所見單純的鏡像投射。

草間彌生,《南瓜》,2019 | 估價: 28,000,000 - 38,000,000 港元

自我觀照七十年

當我們檢視草間彌生從1950年到2020年的自畫像,盡顯其作品形式之豐富、風格之多樣:單色的、彩色的、拼貼的、具象的、近乎抽象的,前一刻讓人聯想到異教信仰,下一刻則喚起無憂無慮的童年。草間的自畫像甚少出現在拍賣會上,使這些作品更添玄妙迷離的色彩——因此我們很難確定到底需要支付多少來自「The United Skates of Arnica」的「One Rollar」(草間彌生作品)才能將之納入囊中。

草間彌生的自畫像是她藝途上由昔日至今的里程碑,是一個強烈深刻,但不混亂的集體印象。

舉例來說,第一幅是草間彌生的《自畫像》(1950 年):一粒多刺的粉紅色種子,一個永恆的胚胎細胞,一個開篇的句號,一個通向宇宙的發射台。作於21歲,這是草間藝術生涯之初的波爾卡圓點,表達出人與天體的連結。

「草間……曾經形容她的波點象徵太陽、地球與月亮,以及世間眾生。」
M+ 牆上的說明所言

這幅畫代表著草間藝術生涯的開端,同時也宣告了這圓點將成為她往後創作中反覆出現的經典視覺圖案。

到1970 年代後期,草間投入創作玩味十足的拼貼畫,例如《鳥影斑駁的女人》(1978年)。藝術家在一張透明的臉龐上點綴了花卉植物、飛禽走獸的剪影。動物和人的組合營造出一種超現實、詭異神秘的氛圍,讓人想起較早期女性大師作品,如利奧諾拉.卡林頓(Leonora Carrington)的《鷓鴣女士的肖像》 (1947年) 和蘿蜜迪奧絲.法蘿(Remedios Varo)的《和諧(暗示自畫像)》 (1956年)。作品中,草間並沒有將自己融入動物世界之中,而是置之乎其上,與大自然的嚴酷現實搏鬥,用英國詩人阿佛烈.丁尼生的語言來表達,便是:「張牙舞爪,不共戴天」。

同一時期的作品還有《佇立在森林的女人》(1978年),畫中的草間像雙面神雅努斯(Janus)一樣瞻前又顧後。草間在此前的創作成果已是甚豐,此後精彩的作品依然源源不絕,如此姿態對她來說可謂十分合宜。

20世紀預示著草間在主題上由動物轉向哲思。《自畫像》(2004年)蕩漾著尚.保羅.沙特1944年作品《無處可逃》(No Exit)的意蘊。在沙特的劇作中,地獄以客廳的形式呈現,一群眾人用無情眼神批判主角,其靈魂被赤裸地審判。如果將眾人解釋為地獄,草間則剝除了他們的軀體,只留下眼睛。一隻隻眼睛各有生命,似乎鑽進了藝術家的臉,四處浮游,無所不在,充滿威脅。這些眼睛一模一樣,難以分辨,彷彿訴說著被嚴厲譴責下,陷入失去自我的危機。

暫且拋卻格調幽暗的一面,《當我在默默無聞的生活中發現樂趣》(2020年)呈現精簡輪廓、色彩絢爛的人物描繪。採取一種滿懷自信、正向面對世界的態度。金髮繚繞成光暈,庇護著渾圓明亮的白色眼睛和櫻桃小嘴。這是一副面對世間的面具,但卻充滿光明希望和孩童般的歡笑聲。

草間彌生,《肖像》,2015 | 估價: 38,000,000 - 48,000,000 港元

草間彌生極具視覺衝擊力的《肖像》(2015年),是此系列作品的高峰傑作,更是一幅含有豐沛情感的焦點作品。

在這幅肖像中,草間彌生運用了標誌性黄黑二色和鮮明圖像,協助她融入超凡空靈的他我,就如柴郡貓(Cheshire cat) 消失後仍留在空氣中的那抹淘氣笑容。畫中銅、黑二色與同一展覽中的《南瓜》雕塑系列(1998至2000年)在視覺上呼應共鳴。她臉上和裙子上鬆散有致的圓點與她眼睛和嘴巴上密集細小的波點相映成趣。她的裙子和項鏈洋溢著部落、民族和自然元素。此作直白表述為進入她真實內心的一扇窗口,就如她成為世界公民的一份子,如她消融在自身創造的太空世界。草間彌生1971年曾言:「當我們將大自然和身體消融在無窮無盡的圓點中,我們便與身處的環境融而為一……我們消融在愛之中」。

在草間為數不多的自畫像中,一頭齊耳短髮讓人馬上就認出她,整個人也融入於讓她有圓點女王之稱的廣闊圓點宇宙和無盡空間中。本作佈滿草間最具個人特色的主題,即是圓點、無限網、南瓜、軟管狀造型等等,雖然她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選用壓克力創作,但這是第一次有草間以黄黑二色壓克力繪畫的正面肖像登上拍場。

本作是草間傳奇藝途上輝煌奪目的重要之作,象徵她不斷挑戰傳統並進化到至臻境界的修煉歷程。本作充滿草間的經典個人特色,魅力非凡,是舉世知名的代表作,反映數十年來她全情投入於創作和發展技法的心力,展現無比專注的藝術視野。

當代藝術 香港拍賣

關於作者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

arrow Created with Sketch.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