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之最G.O.A.T:勞力士「GMT-Master」腕錶

經典之最G.O.A.T:勞力士「GMT-Master」腕錶

本文是「經典之最(G.O.A.T)」系列的首部曲。在此系列中,我們將一同探索數款世界知名腕錶的輝煌歷史,首先登場的是勞力士「GMT-Master」腕錶。
本文是「經典之最(G.O.A.T)」系列的首部曲。在此系列中,我們將一同探索數款世界知名腕錶的輝煌歷史,首先登場的是勞力士「GMT-Master」腕錶。
衝上雲霄的夢幻時光,1960年 Popperfoto/Popperfoto via Getty Images

隨著約翰甘迺迪國際機場的第五航廈環球航空公司飛行中心(TWA)近日重建完成,勾起人們對噴射機旅行(jet-set travel)黃金時代的懷緬之情。在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TSA)和運動褲品牌還未進駐機場的年代,乘坐飛機翱翔天際,是一種奢侈至極的夢想。在萬尺高空上享用夏多布里昂牛排配馬丁尼酒、空中小姐們炫耀著她們身上的Balenciaga和Valentino…… 這個對未來充滿幻想的奢華年代,孕育出鐘錶史上的經典之最——勞力士「GMT-Master」。



1950年代,航空業為人類開闢了一個全新的探索領域。從地球的一端前往另一端,從此空前地便利。可是,與載人穿梭洲際的航空科技相比,鐘錶工藝就顯得稍微落伍了。人們往返於不同時區之間,需要自行調校腕錶的時間;對於工作上要嚴格守時的飛機師而言,此舉實在令人不勝麻煩。因此,為了覓得一枚適合飛機師佩戴的腕錶,泛美航空公司(Pan Am)交予勞力士一項艱鉅的任務——設計一款能同時顯示出發地與目的地時間的兩地時區腕錶。

埃羅・沙里寧(Eero Saarinen)設計的環球航空公司飛行中心,約翰甘迺迪國際機場,紐約,1956-62年。 Universal History Archive/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勞力士素來以堅固耐用、實用的運動腕錶而為人稱道。品牌曾推出過能夠登上珠穆朗瑪峰、潛入英吉利海峽的腕錶。「GMT-Master」腕錶在1955年面世,不負眾望;這枚腕錶呈傳統勞力士設計,既優雅又實用。「GMT-Master」的匠心獨運之處,是腕錶繼傳統的時、分、秒針之外,額外添加一支24小時指針,能同時顯示另一時區的時間。

勞力士「GMT 」:即將上拍

泛美航空公司(Pan Am)給予勞力士一項艱鉅的任務——設計一款能同時顯示出發地與目的地時間的雙時區腕錶。

腕錶更配備GMT-Master獨一無二的雙色雙向旋轉24小時刻度錶圈,飛機師可以根據格林威治標準時間(所有時區的校正標準)調校第四根指針,再根據指針方向轉動錶圈。如果從紐約(GMT-4)飛往倫敦(GMT+1),就要將錶圈順時針轉動五格。錶圈的雙色設計不僅使腕錶外形美觀,更分別象徵日間(紅色)和晚間(藍色),讓人能夠快速讀取第二時區的時間 。

經典「GMT-Master」腕錶與「GMT-Master II」腕錶廣告,轉載自勞力士雜誌。兩款腕錶的外觀設計幾乎完全相同,它們真正的不同之處,在於「GMT-Master II」搭載的強力機芯。


雖然「GMT-Master」腕錶本來是為專業飛機師而設,它的功能對一眾新興的飛行常客而言同樣吸引。不久後, 「GMT-Master」便成為了富豪貴族的標誌,象徵著交遊廣博的奢侈生活。它不再是泛美航空員工的專利。在巴布羅・畢加索、亨特・S・湯普森、哲・古華拉以致1964年電影《007之金手指》中的「邦女郎」普斯・格洛的手腕上,均可見其踪影。「GMT-Master」展現實用價值與美學風格的完美平衡;時至今日,它仍然是勞力士的經典腕錶款式。

不久後,「GMT-Master」便成為了富豪貴族的標誌,象徵著交遊廣博的奢侈生活。

許多藏家對複雜功能時計趨之若鶩,主要是因為它們彰顯了精湛的製錶技藝。的確,陀飛輪和三問錶是優秀鐘錶工藝的典範,但GMT腕錶的複雜功能,是少數在今日仍有實用價值的功能。對於經常來往世界各地的商人、或與遠方親友聯絡的人而言,在不同時區之間切換,是每天的必要差事。香港的辦公室還在營業嗎?媽媽醒來了嗎?只要戴上「GMT-Master」腕錶,一瞥手腕,便可一目了然。這種讀時方式,比起點擊智能電話上的時鐘應用程式,更為便捷和優雅。

普斯・格洛,轉載自Revolution Watch

「GMT-Master」腕錶的魅力超越時間桎梏,自面世以來,已衍生出多種不同的組合搭配。各種搭配之間最為矚目的變化,非「GMT-Master」的特色錶圈莫屬。紅藍色錶圈是「GMT-Master」的經典組合,被藏家暱稱為「百事」。後來,勞力士推出了搭配紅黑色錶圈的「可樂」、棕金色錶圈的「麥根沙士」,以及藍黑色錶圈的「蝙蝠俠」搭配。一枚搭配「Bakelite」(電木膠,這種物料在1956年後,已鮮為錶廠所用)棕色錶圈的6542型號「GMT-Master」原廠黃金腕錶,曾在拍賣場上刷新「GMT-Master」腕錶的世界紀錄。

1675型號在1959至1980年間生產,是廣受藏家擁戴的「GMT-Master」款式。在這個錶款中,16753型號的「麥根沙士」,或稱「奇連・伊士活」的款式更是備受青睞。在保羅・紐曼炫耀他的「Daytona」之前,奇連・伊士活早已看上了這款矚目的腕錶,在許多電影中均戴着它。勞力士16753型號腕錶採用雙色精鋼、深巧克力色錶盤,配黃金鍊帶及棕色錶圈,煥發1970年代經典風尚。

《火線狙擊》,奇連・伊士活,1993年 Alamy Stock Photo

勞力士在1983年推出「GMT-Master II」腕錶,搭載更強力機芯、獨立時針及24小時指針,結合雙向旋轉錶圈,讓人可以推算出第三個時區的時間。兩款腕錶的外觀設計幾乎完全相同,它們真正不同之處,在於「GMT-Master II」搭載的強力機芯。一直以來,勞力士對精確計時工藝精益求精,於是在1999年停止生產「GMT-Master」腕錶,著重研發更先進的「GMT-Master II」。最終,他們沿用數個經典色系,但錶圈以幾乎堅不可摧的特製陶瓷為材質,取代原本的金屬鋁。「GMT-Master II」仍保留勞力士大部份經典設計元素,堪稱現代腕錶典範。不論創新或經典,「GMT-Master」仍蘊涵噴射機年代的奢華魅力,至今仍然是普世公認的高尚(飛行)生活標誌。

有關鐘錶拍賣的最新資訊,請追蹤蘇富比鐘錶Instagram帳戶

鐘錶

關於作者

勞力士「GMT-Master」:即將上拍

更多「經典之最」系列文章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

arrow Created with Sketch.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