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翻譯:施文慧 Sheryl Sze
首 飾是最古老而從未過時的裝飾藝術,與人類歷史和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密切的關係就像洞穴壁畫和陶器那樣。我們可以從陶器的功用了解史前文化的日常生活,洞穴壁畫則讓我們了解社會結構、儀式和信仰,而首飾則讓我們感受到人類對為自己裝扮和表達自我的深刻需要。
適逢「邵維錫藏中國玉雕:網上拍賣・第三部分・飾品」舉行在即,而玉石首飾又是時尚界近年的寵兒,不妨回顧中國玉石首飾幾千年來的演變進程,思索玉石令人動心的持久魅力。亞洲蘇富比中國藝術品Mid-Season拍賣主管唐冶表示:「我們努力以現代視覺重新審視古代玉雕。」
首飾是全球各地絕大多數文化生活的一部份,而首飾的形式和功能卻是恆常不變,這一點相當耐人尋味。不同文化、地區所用的首飾材料、技術以至審美觀都各有特色,豐富多姿,但也有許多不謀而合的地方,靈感來源也有共通之處,也因爲這樣,全球珠寶史就變得更爲複雜。
中國首飾的功用與風格
中國珠寶史是一個相對冷僻的話題,但中華玉石文化卻是眾所周知,源遠流長。玉器飾物在中國新石器時代已經出現,而亞洲其他地區和世界各大洲都有開採玉石的傳統,例如中美和南美的古代文明如瑪雅和阿茲特克人也有製作玉石首飾。中國玉石首飾的形式、處理方法和用途,隨著技術和時尚發展,以及人們開採更多類型的玉石而推陳出新。與此同時,歐洲也在開發金屬加工技術,在青銅及金銀首飾之上鑲嵌寶石和琺瑯。隨著時間推移,貿易促進文化和品味交流,黃金在中國首飾亦逐漸變得更爲重要。
中國崇玉的文化在信史開始前已經存在,玉石的地位等同於西方的黃金。人們相信玉有靈氣,而佩戴玉鐲則可以護身辟邪,可保福壽雙全。時至今日,玉器仍然象徵富貴吉祥。遠至商代(公元前十六世紀至約公元前 1046 年)和周朝早期(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 ,雕刻成動物形狀的玉飾(如吊墜)便已廣泛流行;在此期間,玉也是社會男女地位等級的識別象徵。唐冶表示:「古代玉飾有性別和地位之分,但現代並沒有這樣的界限。」
男性最常用的裝飾品是帶鉤。雕刻玉器費工耗時,拍品3036、3062 等玉帶鉤工藝精湛,展現玉匠超卓造詣。至於早期女性用的玉器通常是髮簪和梳,例如拍品3042、 3044。到了明朝(1368 – 1644年),這些髮飾越見精緻繁複,並用上貴重金屬和寶石。玉耳環很早就已經出現,但項鍊和其他身上飾物卻很少見,原因是當時服飾色彩豐富而紋飾精美,身上幾乎已無其他可以裝飾的地方。唐冶解釋道:「圓玉簪是男性佩戴之物,而鏤空鏤空穿花鳳紋帶飾則是明代漢族士大夫階層流行的裝飾品。」
在唐朝(618 – 907年)和宋朝(960 – 1279年),玉石變得更加普及,時至明朝,玉石首飾就加倍精緻。明代的裝飾品和首飾常見鏤空和高浮雕圖案,紋飾方面除了動物、鳥類和花卉以外,還有龍、鳳及其他神話元素,靈獸盤繞起伏,例如拍品3033元至明 白玉鏤空穿花鳳紋帶飾和白玉鏤空麒麟帶飾、拍品3034 明 鏤空雕螭龍帶板,都是一些非常精美的例子。到了清朝(1644 – 1911年),玉石首飾在宮廷之外也開始廣泛流行,而從緬甸進口的翡翠是專屬皇帝和朝廷的材質。
當代的玉石首飾
歷代的玉石首飾反映了中國幾千年來玉雕工藝的演進,但耐人尋味的是,令中國人痴迷千年的玉石在二十世紀初為不少西方珠寶商帶來設計靈感。當時歐洲正值戰爭過後,社會逐漸恢復元氣,這場戰爭令女性的社會地位提升,時尚風潮也隨之變化,這時出現了一種新的時尚風格——幾何圖案和線條、充滿異國情調的東方文化成爲設計界和藝文圈的新寵兒。新藝術運動被視爲奢靡而遭到摒棄,「中國風」美學精神因而復興,令巴黎的鑑藏家和設計師趨之若鶩。
1925 年,在巴黎舉辦的國際裝飾藝術與現代工業博覽會上,首飾佔據顯著位置。卡地亞是裝飾藝術風格轉變的先驅,將現成的玉器融入首飾設計,也有將玉石拋光打磨,賦予它們新生命。例如將帶釦改為胸針、將一對玉璧改成耳墜。也有設計師將玉材雕刻成煙盒、戒指、長柄眼鏡等等,將中式風格的魅力和玉石的特質引進現代藝術運動。
藝術家和創造者為了超越當下已有的一切,往往會從昔日的文化和潮流尋找靈感。中國首飾的歷史與西方循環交織,互相影響,玉石就是其中一種最重要的媒介。寶石和黃金首飾逐漸獲得中國人的青睞;同樣地,玉石和它的文化精神也成爲現代西方時尚的基石。
長久以來,中國玉飾的時尚持續演變,而且不斷革新。唐冶補充道:「前代玉器會被改造成明清服裝上的裝飾品,金元兩朝的玉雕在明代中後期也常被改成香爐蓋。 精緻的玉花一度被認為是清朝的創作,實際上卻可以追溯到金元兩代,歷代以來深受珍重。」
如今,玉石再次復興,也許會成為下一個時尚焦點、甚至當代潮流的又一個里程碑。當代運動最初試圖擺脫現代藝術的奢華,但在尋找新方向的過程裏,卻融入了當初啟發中國和歐洲的價值觀。玉石首飾不必被歷史包袱所束縛;相反,歷史能為當代的玉石添上更深刻的內涵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