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葵宮粧:成化青花宮盌

康蕊君

成窰美器,堪稱景德鎮御窰製瓷至臻典範,展現工匠巧思創新與卓越技藝。其原料凝煉,藝術表現登峰造極。所繪紋樣,推陳出新,風格獨特。綜上而言,此盌當屬經典佳作,青花紋飾,淋漓暢顯本朝特色,出其右者,實難覓得。

成化御瓷胎釉精緻,於景德鎮至上唯一,觸覺美感無可比擬。本器釉面細膩如脂,把玩手中,賞心愉悅。其瓷質柔和溫潤,即由圖像可辨。成化瓷器,歷經初期沿襲宣德風範,而後轉變過渡,顯露新姿,直至末期成熟,其風格循序漸成,惟成化晚期寥寥數年間(一說1470年代末至1480年代初,亦或僅於1480年代),宮盌品種應運而生。

相較宣窰釉面之透亮微青,成窰白釉更顯安靖溫潤,幔罩青花,雅緻細觸。所用青料,細煉精純,成色均勻如一,細膩柔和,大異於宣德青花之濃重青翠,厚堆鐵斑。本品鈷青色調,曼妙動人,實屬一絕。

歷經數年由中東進口「蘇泥勃青」料,青花發色深沉凝重,國產「平等青」於成化一朝得以應用,或單獨成器,或與進口鈷料相配,以創清麗淡雅特質。成窰繪飾簡約雋秀,不矯造作,更有意疏離前朝形制,轉而關注材料本身。

由於燒製規格考究,成窰瓷器堪稱中國御瓷至珍名品。劉新園曾以景德鎮珠山明御址出土宣德與成化瓷片數量相較,成化一朝帝祚為宣德者二倍有餘,然出土破片及殘件數量卻未及後者一半,詳見劉新園,〈成化窰燒造記錄考〉,《The Emperor's Broken China: Reconstructing Chenghua Porcelain》,倫敦蘇富比,1995年,頁11。同樣,此比例亦反映於兩朝傳世品數量上。現存之完好傳世成化瓷,存例大多入藏博物館,絕大部分存於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及中國大陸博物館,私人收藏現知僅有約二十餘件,參見朱湯生,〈List of Patterns of Chenghua Porcelain in Collections Worldwide〉,出處同上, 頁 116-129。

宮盌造形,比例合宜,內外以青花繪花果紋樣,初見猶感簡潔。纏枝花卉紋盌無疑亦見於永宣二朝,然成窰紋飾並未全盤承襲,而是加以變奏,於規整中注入不工整性。本品紋樣,花葉相間,但內裏其中一花葉相疊,外側亦添置一花蕾,藉以打破原有畫面律動。而幼莖走向亦非左右完全對稱。正是此細微變化,令宮盌各式花卉圖案更富動感,靜中顯動。此種對於御製瓷器獨一無二的大膽嘗試,要求極度精細縝密,而一氣呵成。遂如本品之成化宮盌,有異於任何前朝或後世之同例。

黃蜀葵,又稱秋葵,花瓣半圓,多葉狀,葉呈掌形分裂,裂片長披針形,於諸多宮盌紋飾中最顯富麗別緻。多數宮盌內裏平素,僅另見三種裏外兼繪之宮盌圖案:一式畫纏枝蓮莖,二式畫纏枝百合(圖一、二),三式外壁畫纏枝梔子花,內壁纏枝花卉。黃蜀葵早為中國植物類典籍所載,更為傳說中七月花神,於極少永樂朝青花器上亦有描繪,如一件伊斯坦堡托普卡比宮殿博物館藏執壺,載於康蕊君,《Chinese Ceramics in the Topkapi Saray Museum, Istanbul》,John Ayers 編,倫敦,1986年,卷2,編號617,另一同式執壺例,售於香港蘇富比2002年10月30日,編號271。如本器所飾花卉,其輪廓線較深,且與淺灰藍色內繪之間融合得宜,花瓣外圍白邊,表現技法與眾不同。

此盌樣式,見有兩種微異變化形態,一種為盌內壁纏枝葉莖相交,如若本盌;另一種為葉莖不相交。盌心的團花紋飾襲自宣德時期,參見《明代宣德官窰菁華特展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8年,編號61。本品團花屬六瓣設計,相較其它七瓣紋者,更顯成化一朝幻化多變的風格旨趣。

是次拍品為現存私人收藏中僅有的同紋飾兩件其一,另有十一隻相同類例分藏歐亞諸博物館,其中歐洲五隻,亞洲六隻。中國大陸及美國暫未見收藏。除本品外,僅另有三例見諸拍賣,分別最後出現於1951、1973及2009年。其餘可比作例見於景德鎮珠山明御窰廠遺址出土破片,其中一修復件,收錄於《The Emperor's Broken China: Reconstructing Chenghua Porcelain》,倫敦蘇富比,1995年,編號69。

比較四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例,載《故宮瓷器錄》,第二輯:明甲冊,台北,1962年,頁214,其中三件先後展出並刊載:兩件錄於《成化瓷器特展圖錄》,台北,2003年,編號33、34;第三件則刊於《明成化瓷器特展》,台北,1976年,編號80。

見一盌例,先後屬 Lindsay Hay 及 R.E.R. Luff 收藏,後入日本安宅氏收藏,現存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曾分別於1946及1973年倫敦蘇富比售出,收錄於《皇帝の磁器: 新発見の景德鎮官窯》,大阪,1995年,圖版229;另見一盌,先後屬 C.M. Woodbridge 及 Eugene Bernat 伉儷收藏,現存日本東京梅澤紀念館,曾售於倫敦蘇富比1951年5月8日,編號62,載於《中國瓷器特展》,東京,1994年,圖版263;亦有一例,先後售於香港佳士得1990年3月20日,編號523,及1997年4月27日,編號73,以及香港蘇富比2006年10月7日,編號908,及2009年10月8日,編號1692,刊於李正中、朱裕平,《陶瓷研究鑑賞叢書3:中國青花瓷》,台北,1993年,圖101。

歐洲博物館所藏五件類例,其中一對屬 Axel and Nora Lundgren收藏,存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東亞博物館,見 Jan Wirgin,《Ming Porcelain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Hongwu to Chenghua》,斯德哥爾摩,1991年,編號35;另外兩件類例,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其一,屬大衛德爵士舊藏,錄《Flawless Porcelains: Imperial Ceramics from the Reign of the Chenghua Emperor》,大衛德基金會,倫敦,1995年,編號1;另一,乃 Winnifred Roberts 夫人收藏,為紀念 A.D. Brankston 惠贈大英博物館,刊於 Jessica Harrison-Hall,《Catalogue of Late Yuan and Ming Ceramics in the British Museum》,倫敦,2001年,編號6:4;亦見一例於荷蘭海牙市立美術館,載於 Daisy Lion-Goldschmidt,《Ming Porcelain》,倫敦,1978年,圖版66。

成窰瓷器一直深得明清兩代珍重。蔡和璧曾從大量史籍文獻軼事檢視明清帝王對成化瓷器之重視程度,詳見蔡和璧,《Chenghua Porcelain in Historical Context》,倫敦蘇富比,1995年,前述出處,頁16ff。其中尤以萬曆與雍正二帝酷愛仿製成瓷,前者落本朝年款,後者則更喜寫成化款,以徹底仿摹。明萬曆同例,見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錄於該院1976年明成化瓷器特展,並與成化原件同列相較(前述出處,編號79);而清雍正例,可見英國倫敦大衛德基金會藏品,載於《Oriental Ceramics. The World's Great Collections》,卷6,東京、紐約、舊金山,1982年,編號252。

此盌為Cunliffe勛爵所藏三件成化宮盌之一。Rt. Hon. Rolf(1899-1963年)為英格蘭東南部薩里郡 Headley 的 Baron Cunliffe 第二代,是最具影響力的中國藝術品收藏家之一,所藏涵括各朝陶瓷器,以及古代青銅器、玉器、鼻煙壺。據 Roy Davids 及 Dominic Jellinek,《Provenance》,倫敦,2011年,頁132-3,Bluett & Sons 於其去世後對其約六百件藏品進行估價。Cunliffe 勛爵於1947年以475英鎊,從 Peter Boode 處購得三隻宮盌,Boode 氏時為知名東亞藝術古董商,1913年足及遠東,於民國早期尋獲大量中國藝術品,並於1934年在倫敦蒙特街(Mount Street)開設藝廊,但於1949年前後歇業。此盌於1971年 Bluett 古董展售會時估價25,000英鎊。十年後於香港蘇富比以4,070,000港幣售出。另兩隻 Cunliffe 藏宮盌,成對,皆繪百合花紋;其一售於香港蘇富比1980年5月20日,編號39(圖一);另一隻售於倫敦邦瀚斯2002年11月11日,編號67(圖二),其圖錄可見 Boode 原始票據,現屬西陵收藏,載康蕊君,《Xiling Collection》,2011年,頁40,編號16。

The Cunliffe Musk-Mallow Palace Bowl

08 OCTOBER 2013 | HONG KONG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