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 象派及現代藝術涵蓋1820至1909年出生的藝術家在19至20世紀所創作的作品。我們將這個門類的藝術家分為兩個類別:印象派藝術家(1820至1879年出生)和現代藝術家(1880至1909年出生)。本部分的數據涵蓋中國現代藝術家。成交紀錄來自三大國際拍賣行蘇富比、佳士得和富藝斯的拍賣數據。
1860年代,印象派在法國逐漸發展成形。這個風格的藝術家喜以疏落筆觸捕捉他們對各種型態的印象,而當中最赫赫有名的,當數克勞德・莫內、埃德加・德加,以及後印象派畫家如文森・梵谷和喬治・秀拉等。繼他們之後出現的現代藝術家,同樣不斷探索新風格以代表他們身處的時代。「現代藝術」包含了許多前衛的藝術運動,包括立體派和超現實主義,而最著名的現代藝術家當然要數巴布羅・畢加索和雷內・馬格利特。
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市場在過去五年內的總成交額比其他門類都要高。2022年,它佔整個藝術拍賣市場的46.6%,100萬美元以上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作品更是佔整個百萬美元以上藝術市場逾一半(53.3%)。
2018至2022年間,現代藝術佔這個門類的總成交額近64%(96.7億美元)。2022年成交價格最高的現代藝術作品就是雷內・馬格利特的《光之帝國》(1961年作)。
多位著名藝術藏家如微軟創辦人之一保羅・艾倫等的私人收藏上拍,促使百萬美元以上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市場在2022年錄得五年內最佳成績。去年,這個門類佔整個藝術拍賣市場總成交額的43.2%。總成交額達11億美元的保羅・艾倫私人收藏為多位藝術家創下拍賣紀錄,當中包括當代藝術雙人組合克萊斯・歐登伯格和庫斯耶・範布魯根(Coosje van Bruggen),這對夫婦的《打字機橡皮擦,尺寸X》(Typewriter Eraser, Scale X)(1998 – 1999年作)以840萬美元成交。整體而言,2022年共504件印象派及現代藝術作品以百萬美元或以上成交,總成交額達42.5萬美元,相比2021年上升了44%。
百萬美元以上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市場的總成交額在過去五年內上漲了5.7%,由2018年的40.2億美元升至2022年的42.5億美元。雖然這個升幅像是微不足道,卻反映了這個市場的實力與韌力——在疫情出現前的2019年,它的總成交額大幅下跌38.9%,隨後在疫情期間反彈,重回高位。2022上半年,它已經斬獲21.5億美元,到了下半年仍然保持穩定,錄得20.1億美元。
頂級印象派及現代藝術作品的平均成交價亦從2018年的650萬美元升至2022年的840萬美元。2022年,比利時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雷內・馬格利特向著名阿拉伯民間故事集致敬的《天方夜譚》(1950年作)就是以840萬美元成交,與這一年的平均成交價相約。
2018至2022年間,2,000萬美元或以上的至臻佳作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作品總成交額近一半(46.5%)。當中包括2022年整個門類成交價最高的作品——以1億4,920萬美元成交的法國點畫派喬治・秀拉的《模特們(小版)》(1888年作),以及2018年成交價最高的作品——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的《向左側臥的裸女》(1917年作)。
雖然2,000萬美元以上的作品只佔過去五年這個門類上拍作品總數的7.4%,卻為百萬美元以上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市場貢獻了70.3億美元的成交額。
大多數低估價為百萬美元以上的印象派及當代藝術作品在拍場上都成功覓得新主。2022年,約有9.2%(51件拍品)未能成交,相比整個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市場在2022年18.2%的流拍率(1,586件拍品未能成交),表現明顯較佳。
數據顯示,2018至2022年間,歐洲藏家(41%)和北美藏家(36%)是低估價為100萬美元或以上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作品最主要的競投者。這兩個地區的競投人數在過去五年亦相對穩定。亞洲藏家佔這個門類作品競投次數的17%,亦佔競投金額的20%。亞洲藏家在2021年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拍賣上尤為活躍,競投人數幾乎是2020年的三倍,競投總金額達6.33億美元,稍為超越歐洲藏家(6.3億美元),但仍然落後北美藏家(7.19億美元)。
畫作仍然炙手可熱
藝術拍賣市場上,畫作仍然是最常見的創作媒介。2018至2022年間,以百萬美元以上成交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作品有2,286件,當中1,639件為畫作(71.5%),成交額共計121.6億美元,佔總成交額80.4%。
五年內成交價最高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作品是2018年上拍的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向左側臥的裸女》(1917年作),這幅以現代藝術風格詮釋裸體形象的畫作以1億5,720萬美元成交。
雕塑是這個門類中第二受歡迎的媒介,五年內共有301件上拍,總成交額為16.4億美元,佔百萬美元以上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市場的10.8%。現代藝術家對動態、抽象與型態尤感興趣,因此亦較為喜愛借助雕塑的可塑性創作。
成交價最高的三件雕塑均來自現代藝術巨匠:來自破紀錄的麥克羅威收藏並在2021年以7,840萬美元成交的阿爾伯托・賈柯梅蒂《鼻子》(1949年構思,1965年鑄造)、2018年以7,120萬美元成交的康斯坦丁・布朗庫西《少女的風姿(南希・庫納德)》(1932年鑄造),以及去年以4,850萬美元成交的巴布羅・畢加索《女子頭像(費爾南德)》(1909年構思)。
2018至2022年百萬美元以上藝術市場十大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家 | |||
排名 | 藝術家 | 2018–2022年作品總成交額(美元) | 2018–2022年拍品數目 |
1 | 巴布羅・畢加索 (1881–1973) | 22.1億 | 245 |
2 | 克勞德・莫內(1840–1926) | 14.8億 | 89 |
3 | 弗朗西斯・培根 (1909–92) | 6.455億 | 31 |
4 | 雷內・馬格利特 (1898–1967) | 5.888億 | 97 |
5 | 馬克・羅斯科 (1903–70) | 5.696億 | 24 |
6 | 文森・梵谷 (1853–90) | 5.528億 | 26 |
7 | 威廉・德庫寧 (1904–97) | 5.432億 | 49 |
8 | 阿爾伯托・賈柯梅蒂 (1901–66) | 4.575億 | 56 |
9 | 保羅・塞尚 (1839–1906) | 4.156億 | 17 |
10 | 亞歷山大・考爾德 (1898–1976) | 3.327億 | 77 |
如欲了解五年內百萬美元以上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市場十大藝術家的詳細排名,請查閱附錄。
克勞德・莫內和巴布羅・畢加索
莫內是印象派運動的始祖,亦是這個藝術門派最赫赫有名的畫家。2018至2022年間,他是百萬美元以上印象派作品市場上成交額最高的藝術家,共有89件作品以100萬美元或以上成交,總成交額為14.8億美元,佔這個頂級印象派市場的27.1%。
莫內的個人最高拍賣紀錄在2019年創下,當時來自他著名的「乾草堆」系列的同名作品(1890年作)以1億1,070萬美元成交。乾草堆是這位法國畫家最鍾愛的題材之一,而他另外兩個名滿天下的系列就是「睡蓮」和「魯昂大教堂」。
巴布羅・畢加索是對藝壇影響最深遠的20世紀藝術家之一,亦是現代藝術市場作品總成交額最高的藝術家。這位多才多藝的西班牙畫家、雕塑家、陶瓷家兼平面版畫家在2018至2022年一共有245件作品以100萬美元或以上成交,共斬獲22.1億美元,佔所有百萬美元以上現代藝術作品總成交額的22.8%。從拍品數目而言,他亦佔頂級現代藝術市場的15.3%,以及整個頂級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市場的10.7%。
畢加索五年來成績最好的是2018年(7億1,790萬美元),在2022年總成交額下降37.9%。2018年,幾件重要的畢加索作品登上拍場,包括來自佩吉及大衛・洛克菲勒夫婦珍藏的《拿著花籃的女孩》(1905年作),這幅來自「玫瑰時期」的作品以1億1,520萬美元成交。
超現實主義再度興起
1924年,法國藝術家兼作家安德烈・布勒東發表了首份《超現實主義宣言》,將夢境和潛意識奉為藝術靈感的主要來源。隨後,梅雷特・奧本海姆以皮毛包裹的茶杯和薩爾瓦多・達利的龍蝦電話相繼誕生。一個世紀後,隨著社會再次面臨動蕩,超現實主義再度興起。

超現實主義亦成為近年刊物和展覽上的焦點,當中包括2021年由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合辦的「無國界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 Beyond Borders)展覽。2022年威尼斯雙年展「夢之乳」的策展人塞西莉亞・阿萊瑪尼就是從長居墨西哥的英國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利奧諾拉・卡林頓所畫的同名兒童繪本中汲取靈感,以此書為展覽命名。
隨著博物館和藏家開始蒐羅更多元化的藏品,市場對利奧諾拉・卡林頓、萊昂諾爾・菲尼和梅雷特・奧本海姆等超現實主義女性藝術家越加關注。同時,年輕當代藝術家中如尼古拉斯・帕蒂和朱莉・柯蒂斯等的「新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亦正在藝壇掀起熱話。
這股熱潮同樣反映於超現實主義市場的成交數據上。百萬美元或以上成交的超現實主義作品在2018至2022年間共計收穫11.2億美元,佔頂級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市場的7.4%。這個門類在2020年疫情初期後觸底反彈,2022年的總成交額升至3億4,060萬美元,達五年高位,相比2020年上升了86.3%,相比2021年亦高出69.8%。
雷內・馬格利特是五年間百萬美元以上超現實主義作品市場的榜首,作品總成交額達5億8,880萬美元,當中包括2022年以破紀錄7,940萬美元易手的《光之帝國》(1961年作)。 其他成績超群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包括西班牙的胡安・米羅(3億1,010萬美元)和墨西哥藝術家芙烈達・卡蘿(5,610萬美元),當中卡蘿的個人拍賣紀錄在2021年由《迪亞哥與我》(1949年作)以3,490萬美元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