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德群,法國最高顧問機構法蘭西藝術院創立二百年來的首位華裔院士,亦是二十世紀當此殊榮的唯一華人。朱德群生於民初中國,三〇年代求學於國立藝專,1949年東渡台灣,1955年以後旅居法國,其人生緊扣中國大陸、台灣與海外華人的時代經歷。藝術家稟性溫文儒雅,但在人生的抉擇過程當中,卻多次展現一往無前之勇氣,其於1997年獲選首位華裔法蘭西藝術院士,開創該院歷史先河、達至個人事業巔峰的同時,亦象徵中國乃至亞洲現代藝術在經歷波瀾起伏的百載發展之後,樹立無可替代的歷史高標。
本次晚拍,蘇富比榮幸呈獻朱德群《自然頌》,此幅誕生於1983至1984年的鉅作,長650公分,高160公分,乃私人手上尺幅最為宏大壯闊之朱德群油畫,亦是藝術家畢生唯一一幅五聯屏油畫,其誕生於1983至1984年,正值藝術家重回兩岸三地、撰寫事業新章之際,除了蘊含臻至鼎盛的藝術靈光,更賦予家國民族復興的熾熱激情。按朱德群夫人董景昭女士,《自然頌》以五聯屏方式呈現,呼應中國宇宙概念中的「五行」;另一方面,畫中對於自然的讚頌,亦是藝術家對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的致敬。
1987年,朱德群在台北歷史博物館舉行大展回顧展,標誌著他自1955年旅法三十二年之後正式回歸華人社會,《自然頌》即包攬此次展覽畫冊之封面及封底,足見地位非凡;1990及1991年,藝術家分別在法國城市克雷泰伊的伯歐金字塔舉行「鉅幅作品」大展,以及敦刻爾克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行個展,《自然頌》即為佔據展場核心的首要作品;2010年,藝術家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大型回顧展,《自然頌》依然是最重要的展覽鉅作暨畫冊封面,足見藝術家對於本作的重視與滿意程度始終如一。時值朱德群誕辰百周年紀念,蘇富比特於本年春拍呈獻此幅五聯鉅作,向這位劃時代的國際華人大師致敬。
朱德群旅居巴黎數十載,家國情懷不僅從未褪減,更致力於海外宣揚中國藝術文化。為支持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藝術家夫人董景昭女士代表朱德群基金會,聯同Nelombos畫廊,向蘇富比委託朱德群《水調歌頭》書法,為受到此次疫情影響之人士—特別是華人家庭與朋友—提供奧援。此幅作品的拍賣收益,將全數撥捐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支援中國內地疫情最前線地區。
朱德群雅好詩詞,尤其嫺熟於唐宋佳作;吟頌以外,更喜愛以書法抒寫自己對於故國的緬懷。此幅朱德群書法的內容,來自中國歷史上的大文豪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此闕詞寫於十一世紀北宋年間的一個中秋節晚上;當時,東坡身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在長夜之中邀月對飲,大醉之後創作此篇懷念家人—尤其是身在齊州(今山東濟南)任職的胞弟子由(蘇轍)。由於與家人摯愛分隔異地,東坡在詞中表現出因賞月而產生的感懷,並祈願透過灑遍天下的明月之光,能為人間帶來美好的團圓。
是次晚拍尚有一幅朱德群早年帶有自傳意味的油畫精品《南京一隅》:五〇年代中葉,法國畫壇正在醞釀一股全新的「抒情抽象」,為剛抵達巴黎不久的朱德群帶來無盡靈感。1958年,巴黎勒讓特畫廊主理人莫里斯・巴聶與藝術家簽訂六年合約,朱德群因此得以步入專心創作的藝術階段,《南京一隅》即誕生於此時,畫中凝重的紅褐色背景之上,硬朗而奔放的黑色線條直上直下、激情澎湃地馳騁。南京作為朱德群離開中國大陸前居住的最後一座城市,重要性不言自明。1947年抗戰結束後,朱德群隨中央大學由重慶沿江而下返回南京,氣象萬千的沿途風景被銘刻心間,成為了創作本畫的珍貴素材。而南京作為抗戰後的首都,群才輩出,朱德群至49年遷台之前一直於此生活與工作,結識了當時的立法院院長張道藩、司法院長黃少谷、中國現代著名文學家羅家倫等在內的眾多風雲人物,《南京一隅》承載著的不僅是朱德群對往昔歲月的緬懷與珍重,更是對馳騁國際畫壇的熱忱與希冀,多重寓意統合於落筆之間,唯有饋以藏家言之無盡的感動與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