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 千年來,玉在華夏文化的悠久歷史中擁有崇高地位。在中國,玉用於製作兵器、用具、禮器、佩飾和陪葬品,用途廣泛,而且比青銅器,甚至書寫文字更早出現。雖然玉器工藝先在中美洲古代文明中發現,以至後來傳入南太平洋地區、波斯和其他地區,但大概沒有任何古代文明有相同的玉文化進程。中國最古老的玉器,相信也是全世界最早出現的玉器工藝,在位於現今內蒙古的興隆窪文化遺址出土。
曾經有很長時間,學者研究新石器時期玉器都以演繹法和理論為主。即使中國的考古發掘工作早於二十世紀初開始,不過直至七十年代左右,中國才興起大規模的文物發掘管控和科學分析,自此開展了中國新石器時期考古研究的全新實踐。
今季「博古五千」中國藝術品拍賣於4月4日至18日開拍,其中特別呈獻台北傳慶堂主人藏玉。本文以傳慶堂藏玉為例,追溯備受垂青的古玉形制,聚焦於紅山文化、龍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在新石器時期已發展出用玉制度的地區,這些區域擁有超卓無比的玉石工藝,影響以後周漢時期玉器的發展。
紅山文化(約公元前4500年至公元前3000年)
紅 山文化位於中國東北部,分佈在遼河流域的肥沃土地,遼河流經現為遼寧省的滿州南部,從淤泥豐富的地區伸入渤海灣。紅山文化的聚落也伸延至西拉木倫河南岸的內蒙古。
紅山文化發展出空前成熟的藝術形式,出土文物展現中國其他地區在一千年後才發展出的精細程度,很可能與地理位置處於史前時代的十字路口上有關。紅山玉器造型簡單,但工藝精細。許多紅山玉器以成分為鎂矽酸鹽的鮑文玉為玉料,質地與軟玉相近而略軟,顏色由半透光深綠色、透光青黃色,到半透光白色和不透明白色不等。
紅山文化有部分工藝特徵是當區獨有的,不見於其他新石器時期文化。例如鏤空勾雲玉珮是紅山文化獨有的玉器類型,多數呈長方片或方片狀,兩面均有雕刻。
日常用玉在紅山文化十分罕有,因為大部分玉器都用於祭禮或喪葬中。紅山遺址出土玉器中有器表拋光的小件玉斧,明顯不是為日常使用而製造。其他出土玉器包括呈橢圓形的玉管,但其時玩賞用玉尚未流行。
紅山玉器有許多動物造型的設計,雖說動物型玉器在其他新石器時期的文化相當流行,卻也是紅山文化最引人入勝的玉器類型。紅山玉器中最突出的形制,非「豬龍」莫屬。玉豬龍像蛇般的龍身蜷曲,頭部像豬或野豬,造型經歷多個世紀而大致不變,歷代亦見重製,類近形狀的玉雕不斷問世。其他典型動物造型還有雙翼平展的鳥、龜和蟬,中國文化更因為蟬以不同形態生活成長,視之為轉世再生的象徵。
大汶口文化(約公元前3550年至公元前3050年)
大 汶口文化玉器形制分為用具和兵器,包括玉刀和玉環、玉鐲、玉玦等飾物。然而大汶口文化不同於紅山文化,至今仍未發現儀禮或祭祀用玉的確實證據。
大汶口文化位於山東泰安市郊,分佈在流經黃河下游地區的大汶河河畔。
從大汶口遺址發現的玉器可見,玉器做工簡樸而精巧,著重美觀多於實際功能,但偶爾亦有例外。大汶口玉器一般較為扁平,帶有些許雕紋,玉質近似軟玉,顏色多呈透光草綠。其他玉色還包括不透明墨綠、不透明乳褐色、透光白色、不透明豆綠和不透明翠綠。
龍山文化(約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龍 山文化的遺址沿山東省內的小山丘而發現,或可視為大汶口文化的繼承者。龍山文化出土的玉器用料為軟玉質,玉色由不透明豆褐、不透明青灰、透光白色、青黃色至褐黃色不等。
龍山玉器與大汶口文化出土的玉器有不少相似之處,以玉錛、玉鉞、小型玉鏟等工具為常見類型。龍山文化也出土玉刀一類的玉兵器,但玉刀一般在遠離刃口近刀背處有等距錐孔。在大汶口文化發現的光素半月形玉刀也見於龍山文化中,不過此形制的玉刀也似乎僅見於這個時期,未見諸於其他史前文化。
玉璇璣是首見於龍山文化的玉器,造型奇特,扁平圓形,中間有孔,外側有等距旋出的凸齒;玉璋也是龍山文化流行的器型,上闊下窄,刃口内凹,與玉璇璣同為禮儀用玉。
在龍山文化獨有的動物形玉器中,造型最特別的是琢作棲息形態的圓雕玉鷹,鷹身為短桶形,頭戴「介」形寶冠。不過除此形制外,龍山文化的玉器都呈扁平狀,再無發現其他立體造型。
良渚文化(約公元前3300至公元前2200年)
良 渚文化位於中國東南部,分佈範圍廣闊,橫跨長江以北江蘇太湖地區,西達南京,東及上海和福泉山一帶,南抵浙江省會餘杭。良渚先民更有一支南下粵北,在石峽建立聚落,融合當地文化。
良渚文化跨越1300多年,分為前後兩期,出土了整個新石器時期裡製作最為精緻的玉器。良渚玉器大致可以分成三類,即是以琮、鉞、斧、圭、璧為主的禮儀用玉、以牌、珮和玦為主的裝飾用玉,以及包括圓形珠、筒形珠和像迷你玉琮的管形珠等玉珠。部分出土器物更發現鑲嵌用的玉粒或玉片。良渚玉器多為軟玉質,色彩豐富,由半透光青黃、黃色帶茶斑、不透明乳白、灰黑帶網絲紋、不透明灰綠至不透明深綠等。
玉琮是良渚文化中最重要的玉器形制,內圓外方的筒形器,用作陪葬品。
在所有良渚玉器之中,玉琮是體現此時期最精湛博大的玉器工藝。一般可按形制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扁圓筒形,器身闊度大於高度,橫向分成兩層,以四弧角為中軸琢刻獸面紋。另一類是方柱形,器身高窄,分成若干節,每節以四角為中軸琢刻有圓大雙目的獸面紋。有人認為,後來商周時期流行的饕餮紋,就是源於良渚文化的梯形玉珮,珮上刻有露出獠牙的獸面紋,紋飾與玉琮上的獸面紋如出一轍。
玉璧是良渚文化中另一種重要的禮儀用玉,大多光素無紋。據目前所見,沒有其他新石器時期的文化會如良渚文化般,製作過如此相同尺寸的玉璧
隨著中國進入青銅時期,新石器時期的璀璨一章正式終結。然而,良渚玉器的先進技術和精湛工藝,以及新石器時期各個發達的玉文化,播下歷代玉石工藝愈加精良的種子,也為玉其後擁有凌駕於其他寶石的尊貴地位奠定基礎。玉器經歷數千年發展,直至十八世紀緬甸翡翠傳入中國,將中國玉文化推向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