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品

清代人的世界觀

Sotheby's

巴黎蘇富比的亞洲藝術拍賣,即將在12月10日舉行,其中一件拍品,是清乾隆御製的《皇清職貢圖》其中四幀。

《職貢圖》是古代中國記錄與其有來往的國家及少數民族的歷史淵源、地理、土產、飲食、服飾、風俗史地圖誌,「職貢」之名,來自古代官名「職方」,《周禮˙夏官》記載「有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而職貢,則是指職方的貢物。

清乾隆朝的《皇清職貢圖》,則製於清朝國力鼎盛,積極接觸西方科學知識和文化藝術的年代,共記錄27個外國國家及274個少數民族,乾隆帝首先於十五年(1750年)命四川總督策楞繪其轄下「西番」圖像呈覽,策楞奉諭命人繪二十四幅進呈後,乾隆再下令整理加工,統一圖式,至乾隆十六年(1751年)擴大至全國,欽定圖式發至各省,最後完成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前後用了十一年完成,是清代中國對外國及少數民族印象的珍貴紀錄。

《皇清職貢圖》共三種型製,即繪本、寫本及刊本,其中繪本又有手卷和冊頁兩種型製,這次巴黎蘇富比拍賣的四幀圖像,均出自繪本冊頁。

250年後的今天,全球化的趨勢令每個民族或國家的日常打扮變得接近,許多國家的當代面貌都無法用三數圖像代表。再者,大部份生活於城市的人手中都有可以錄影的電話,網上關於外國風俗的資料可謂鉅細無遺,如果以紀錄的客觀性而論,當代資料固然遠勝清代畫作的刻劃(有學者觀察發現,《職貢圖》對西洋女性的刻劃比男性較為薄弱,或許與中國畫師與西洋女性親身接觸機會較低有關。),然而,像《職貢圖》那樣全部出自同一觀點、美學風格統一、覆蓋範圍廣泛的外國及少數民族風俗誌,歷史和藝術價值仍然極高 ,深受藏家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