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 千年前,自黃金被發現後,它在人類文明歷史上的地位一直舉足輕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經濟體系及社會文化。不過,黃金的魅力和力量並不限於其金錢價值。除了彰顥財富外,它也是美麗和慾望的象徵。
考古證據顯示,黃金最初由古埃及人發現。這種珍稀的自然元素純淨又耀目,獲古埃及人視為太陽神「拉」(Ra)及永生的象徵。黃金也代表著神聖,因此常被古埃及人用於各種儀式之中。精緻絕倫、聞名遐邇、為圖坦卡門大帝製作的喪禮黃金面具,正是出於此時期的黃金作品。時至今日,它仍獲譽為黃金工藝史上最傑出的作品之一。
黃金散發出神秘莫測之感,在多個世紀以來,不同信仰以其製成各種文物及宗教器具。全球各地的敬拜地點均飾有奢華的黃金或鍍金雕像、濕壁畫和畫作。
然而,黃金最為人珍視是其裝飾用途。它耐久並能抗腐蝕,非常適合被製成珠寶飾物。逐漸,各大男女權貴紛紛佩戴以此珍貴金屬製成的飾物,以彰顯身份地位。
多個世紀以來,不同文化都將黃金視為財富和好運的象徵。在各大重要場合及慶典上佩戴金飾成為習俗,例如在婚禮中,黃金象徵著純潔、繁榮和富裕。印度和中國的新娘經常在婚禮中佩戴純金首飾,寓意將來擁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隨著黃金在全球逐漸為人所愛,嶄新的製金工藝也隨之冒起,技術一絲不苟,並隨之發展出藝術美感。如古埃及的金絲技術(Filigree),以幼細的金絲編織出精美細膩的設計﹔金珠技術(Granulation)則以細小的金珠點綴首飾表面,精緻迷人。古羅馬人用上黃金、半寶石及貴寶石製作飾物,並在後來拜占庭時期加上珍珠和琺瑯襯托,大大擴闊其飾物的款式種類。在十六世紀,印度的蒙兀兒帝國,創出讓人驚豔無比的瓷釉技術,製成現今被譽為經典傳奇的蒙兀兒風格金品。
踏入十九世紀,美國出現淘金潮,加上非洲金礦的出現,令黃金數量增加不少。工業革命時期科技進步,黃金首飾得以被大量生產,於是更多人擁有黃金,永久改寫了社會面貌。儘管如此,黃金所代表的貴氣及富裕依舊不滅。
到了二十世紀,來自藝術、時裝以至設計等不同界別的創作人,均以黃金為原材料進行實驗。其製成品成為珠寶設計界的創作靈感,當中新藝術及裝飾藝術時期風格的作品最為人推崇。這些金飾上的大膽幾何圖案,靈感源自建築設計,廣受青睞。
在五零年代,名貴珠寶品牌紛紛與設計師及金匠合作,為其飾物添注藝術及設計感,帶領珠寶業進入另一時尚新紀元。意大利珠寶設計師馬里奧・布契拉提(Mario Buccellati,1891-1965年)及法國尊貴品牌卡地亞(Cartier)是黃金珠寶設計中最破格創新的先鋒之一。布契拉提復興古代製金和雕刻技術,用上現已成為品牌特色的「絲刻技術」(Rigato),即在黃金表面刻上一連串平行的幼絲線條,令黃金的紋理仿如尼龍等布料般光輝奪目。此技術可見於其黃金、鑽石及綠寶石手鐲,效果驚艷迷人。
五零年代末期,黃金依然是時尚流行的首選材料,而荷里活的星光魅力啟發出風格大膽明確的復古飾品。該時期的許多作品洋溢著活潑動感,包括大鈕扣耳環、星形圖案、寬大手鐲及疊上豔彩寶石的雞尾酒戒指。
黃金在六零年代依然大行其道。珠寶設計師大膽試驗多種材質,令設計更上層樓。眾多出自該時期的金飾均飾有紋理及錘紋金面,與當時極受歡迎、前衛奔放的幾何珠寶設計可謂絕配。
七零年代,珠寶設計師阿爾多・西皮洛(Aldo Cipullo, 1935-1984年)創作出該時期最具標誌性的當代金飾,當中不少專為卡地亞設計。除了最為人熟悉的卡地亞最暢銷「Love」手鐲,他亦以黃金打造了一系列線條流暢、具雕塑美感的首飾,其獨特又當代的意念與風格,同樣令時尚愛好者對卡地亞傾心不已。
西皮洛擅於從日常形狀和圖案中取得靈感,再將其鍛造成讓人心動的美麗首飾。1971年,他再次為卡地亞設計出一款驚世絕作——「Juste un Clou」手鐲,其法文字面意思為「只是一根釘子」。在如此陽剛的符號上注入時髦瀟灑的女性韻味,實屬破格創新。此後,他繼續創造出同樣出色的妙絕鉅作,如調皮的「I Love You」手鐲,成了幽默又華麗的愛情象徵。
在珠寶界,「金」玉其外未必敗絮其中。八零年代,珠寶設計走向極盡奢華的風格,成為該時期的標誌。各種華麗首飾無不用上黃金,將這種揮「金」似土的設計風格展現得淋漓盡致。隨著女性加入勞動人口,艷麗奪目的現代金飾設計開始冒起,帶來特大搶眼的環形耳環、飾鍊、胸針和耳環夾。愛馬仕及卡地亞等奢侈品牌則用上百搭密鑲技術,讓首飾表面看似鋪滿名貴寶石,打造出瑰麗迷人的耳環和粗手鐲,在高消费珠寶客戶群掀起了金面及鑽面設計熱潮。
由古代傳統珠寶至嶄新當代首飾,黃金歷盡時間洗禮,至今依舊備受重視,仍是文化、財富和美麗的瑰麗象徵。無可置疑,在未來世代,黃金這廣為世人夢寐以求的材料,將繼續為設計師帶來無盡薰陶,無限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