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編譯:勞嘉敏
Chinese version transcreated by Olivia Lo
新 媒體、沉浸式裝置…… 五花八門的新名詞近年在藝術界盛行一時。然而比起各種石破天驚的前衛概念,從原始人棲居的洞穴流傳至今的繪畫,在傳達人類最深刻的情感方面,一向有過之而無不及。蘇富比專家從今年春季日間拍賣選出十幅繪畫作品,涵蓋霓虹色山水和新巴洛克式人物肖像,令人眼界大開。眾多優秀的當代藝術家沿著先賢足跡一路走來,以別樹一幟的個人演繹,在現今藝壇闖出名堂。
格尼畫技精純,對顏料和明暗對比的掌控堪與巴洛克大師看齊。他以傳統油畫為藍本的荒誕變奏,全都活靈活現地展示在他的「餡餅大戰」系列中。該系列的名字來自美國著名喜劇組合「三個臭皮匠」在1941年主演的電影《甜蜜餡餅》(In the Sweet Pie and Pie)。格尼筆下的人臉被餡餅糊作一團,他的無力抵抗讓觀者心中百味雜陳,好像在旁觀電影中詭計多端的主人公掀起的鬧劇,又像身陷二十世紀中歐的恐怖歷史,尤其是共產時代在格尼的祖國羅馬尼亞所發生的暴行,一切都混亂不堪,理不出頭緒。《餡餅大戰(習作)》同時擁有抽象與具象特質,淡紫色和棕色的筆觸暴力地劃過畫面,每一筆、每一劃都浸潤著個人和集體記憶,流露出直面歷史創傷時的恐懼。
2022年,格哈德・里希特步入人生的九十歲大關,他獲公認為全球最舉足輕重的在世畫家之一,素有「二十一世紀畢加索」的美譽。里希特生於德國德累斯頓,在接近七十年的漫長藝術生涯中反覆試驗不同的繪畫風格、方法和圖案,他會使用畫筆,更會用上抹刀、自創刮板或廚刀將顏料疊抹塗刮,創作出經典的抽象作品。里希特曾經在東德接受社會寫實主義繪畫訓練,逃往西方後,他嘗試摸索一種可以抹去舊記憶和歷史傷痕的視覺語言,並開始發展出完全相反的風格,名為「資本寫實主義」(Kapitalistischer Realismus),甚具諷刺意味。他的風格不斷蛻變,最終完全擺脫了具象的束縛。《無題48號》是里希特的早期抽象作品之一,展示他如何對色彩和形式進行長期實驗並逐步形成別樹一幟的風格,從而成為世上最偉大的在世藝術家。
康多無疑是他的世代中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他從維拉斯蓋茲等古典大師、以及安格爾等新古典主義畫家的作品中汲取靈感,創造出獨樹一幟的肖像畫。康多曾經表明,對他影響最大的藝術家是大名鼎鼎的畢加索,畢加索以抽象化的扭曲形態塑造人物形象,啟發康多將單人肖像主人公的內在情感全都呈現在同一幅作品中。《西班牙人》(2008年作)使用單色十字形筆觸,把人物描繪得如同在溶解一般,展示了藝術家富有挑釁意味的美學風格,強調了他所獨創的「心理立體主義」和「人造現實主義」。
「重點不單是畫中人,還關於前來觀畫的人,關於他們在看到畫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各種人性的流露後,對精神狀態造成的影響。」
加藤泉生於日本西南沿海的島根縣,那裡相傳是八百萬神明的聚集之地,他的作品因此充滿濃厚的神道和民俗色彩,而且明顯受到佛學和幼年信仰的萬物有靈論影響。且看曾於2010年在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展出的《無題》(2008年作),當中的神秘人形生物反映了加藤眼中的世界,大自然和人、神之間的界限並非固若金湯。一如他的世界觀,加藤的創作手法同樣令人難以捉摸,但卻情不自禁為之著迷,他有時會以近乎原始的直覺,用手代替畫筆,把顏料塗抹在畫布上。流暢的線條溫柔地包裹起寶石般的焦橘色、青金石藍和叢林翠綠,勾勒出雌雄二元合一的形象,把古老的過去和漸趨科幻的未來融為一體。
彭薇是常駐北京的當代水墨藝術家,她運用傳統國畫技法,創造出凄美婉約又出人意表的作品。《彩墨錦繡》(2004年作)來自她精心構思的中國古典刺繡長袍系列,系列中包含了紙本和絹本作品,此作為紙本。乍眼看去,這些作品顯得相當嚴謹,但實際上,它們探討的卻是宏大的議題——集體歷史和懷古思緒,並從中對傳統作出顛覆。彭薇關於衣服和鞋子的作品都針對女性特質和身份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其中濕潤而顫抖的線條和毛糙的邊緣處理,帶來了一種敏感脆弱、稍縱即逝的感受。當代藝術與傳統水墨在彭薇的作品中產生美妙的碰撞,使其承載了歷史,又指向未來。
加拿大裔畫家安娜・維揚特現居紐約,作品由全球大型畫廊高古軒代理,是畫廊旗下最年輕的藝術家。維揚特用上帶明暗光感的古典油畫技巧,以充滿悲劇色彩卻帶戲謔感的具象畫作躋身成為藝壇新星。《夏洛特》(2019年作)中的女子有半邊臉龐隱藏於強烈的明暗差異之中,呈現如荷蘭大師般輕柔渲染的輪廓邊緣和清雅沉穩的暖色調。維揚特經常借筆下的年輕女子傳遞出入木三分的訊息,譏諷主流價值與新興理想標準互相衝突的現實,畫中不時加插充滿懸念或尷尬的細節,彷彿隨時要瓦解畫中人從容自若的優雅姿態。2022年,她的作品《墮落中的女子》(戲謔地比喻「墮落女性」)在蘇富比以160萬美元高價成交,創下維揚特作品的拍賣紀錄。據報單在2022年,已有200多名藏家排在維揚特作品的等候名單上。
藝術評論家凱倫・史密斯形容汪建偉「比起藝術家,更像一位社會學家」,「他將視覺藝術視為社會分析的主要有力渠道」。汪建偉在著名的浙江美術學院讀書時,就已建立起自己獨一無二的現實主義美學,隨後又嘗試以不同媒介來實現對時間和變革的探索。《……或者事件導致了每一個無效的結果No.28》(2013年作)以三幕劇的形式來演繹中國歷史。此作讓人想起汪建偉被古根海姆美術館永久收藏的重要畫作《時間寺》(2014年作), 它以既靜止又動態、連續又中斷的形態去呈現歷史。臺前與幕後的概念是其中一個汪建偉不斷探究的主題,他將觀眾的視線引向那些黑影幢幢的無名氏,橙色的對焦線暗示他們被鏡頭監控,身不由己。
美國畫家琳恩・德雷克斯勒是這張推薦名單上唯一已離世的藝術家,她與一整代的女性藝術家一樣,曾一度被藝術界忽視,直到如今才被重新載入史冊,躋身為戰後抽象表現主義的重要人物。德雷克斯勒師從羅伯特・馬瑟韋爾,擅於以色彩豔麗的抽象畫來表現綠意翩然、繁花盛開的景致。她作風大膽,新意迭出,也樂意跳出抽象表現主義的框框去冒險,正當同年代的藝術家都著迷於波普藝術和極簡主義時,德雷克斯勒依然不懈探索色彩和筆觸的潛力。《綻放的猶大樹》 (1960年作) 刻畫了猶大樹上精緻的粉紅花瓣,在畫作完成後一年,她於著名的譚納傑畫廊舉辦生涯中首場個展,畫廊由藝術界大腕合辦,成員包括同為藝術家的威廉・德庫寧和亞歷克斯・卡茨。《夏日小丘》(1980年作)是德雷克斯勒搬到美國緬因州蒙黑根島後所畫的作品,蒙黑根島遠離海岸塵囂,讓她在這段時期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翠意欣然的色彩正正捕捉了這種積極的情感。德雷克斯勒的作品現為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芝加哥美術館和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等著名機構永久典藏。
當代中國藝術家黃宇興的風景畫佈滿絢麗奪目的螢光色,讓觀者沉醉於一片流光溢彩的奇幻蜃景。《河流泡沫》包含了分別以河流和泡沫為題的兩張畫作,一大一小,兩者並置,有如結合了河流和泡沫系列的神來之筆,渲染出時間之河和生命之河的維度。與黃宇興同輩的中國藝術家經常在作品中使用富含社會政治意味的符號,但他卻反而將無情的城市化和社會變遷帶來的滄海桑田化成迷幻的河流,水中泛起串串螢光色的泡沫。每個泡泡的筆觸都細緻入微,像國畫的工筆技巧般一絲不苟,令人眼花繚亂的明亮螢光色恍如超自然的存在。黃宇興的作品捕捉了電光火石間迸發的狂熱能量,燃起如今生活節奏急速的一代心中的共鳴。
尤塔瑞是當代東南亞最具天賦的藝術家之一,也是當今藝壇上專精虛空畫的名家。尤塔瑞擅長以細緻的筆觸,將扭轉傳統又獨屬於他的幽默帶入虛空畫派。歷史上,虛空畫派在荷蘭黃金時代盛極一時,十七世紀的虛空畫以骷髏頭骨、凋謝的花朵和倒轉的花瓶為意象,暗指生命的徒勞和浮華的虛幻;而在尤塔瑞的作品《靜物與雜貨食品及作品一號酒莊》 (2013年作)中,這些意象則是杯麵、包裝好的冰凍玉米粒、Perrier 礦泉水以及一個耶穌釘十字架的木雕。2013年,尤塔瑞於韓國舉行首次個展期間也有展出此作。縱觀泰國藝術家的作品,他們絕大多數把主題局限在泰國的宗教和社會範疇;尤塔瑞之所以突圍而出,是因為他借用了西洋靜物畫的圖像語彙和傳統,集中探討自己最關心的議題,包括全球社會階級僵化和藝術品過度商品化的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