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器自古一直屬於日本視覺文化本質之内蘊,於傳統茶道或佛教儀式當中扮演著獨特的角色,自鎌倉時代(約1185-1333年)開始世代相傳,並受日本美學及社會轉變(如明治維新等)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鑒藏品味,改變了國人欣賞中國瓷器之道,從原本只於品茶或宗教儀式上欣賞器具工藝,變成了以鑒賞藝術的角度去看待瓷器珍品。
磁州窰具
磁州窰具書法韻味,工藝精湛,或用筆繪、或以刀刻,以素雅黑白、棕褐等色為主,乃最典型之宋代瓷器之一,文士以花卉或動物為主,主題多數與同時代文人書畫相關。磁州瓷器造型簡樸,與日本陶瓷美學喜好簡約、素色且常帶不完美之特質甚為相符,而此道又與禪宗佛教哲學及茶道傳統息息相關,互有密切關聯,時至今日,磁州簡約儒雅,與其他宋瓷同樣仍受日本藏家珍愛。
宋瓷
空白期官窰及民窰瓷器
此瓶製於十五世紀中期,背景刻劃大自然寫意,人物衣飾、頭髮、衣帶、衣袖隨風飛舞,流雲翻卷,動感強烈且風格獨特,僅見於此時期,既無前例,後期亦不復見。在中國瓷器史上,明代正統、景泰及天順三朝(即1436至1464年)長久以來不被重視。此時期政局動蕩,據目前所知並無署官款瓷器,故此這一時期被稱為空白期或黑暗期。基於景德鎮珠山御窰遺址所出土瓷器,現已能證明此時官窰實有燒造。
空白期瓷器常見自由畫風,器型及紋飾多樣,有意復興元代流行風格。元代一朝,景德鎮多燒製以元代戲劇為主題的人物梅瓶及罐例珍品。本品出自日本收藏,日本學者久志卓眞乃首位研究此時期瓷器之專家,而且曾經一度為唯一研究此門類者。此時期之瓷器畫風自由,紋飾獨特,與晚明瓷器同樣見於多個日本收藏。
晚明瓷器
金襴手
明代「金襴手」瓷器以及宋金磁州窰器皆是深受日本藏家喜愛的品類,本場之收藏即為佐證。雖然金襴手瓷器之造型風格與磁州器分別甚大、對比強烈,然而兩者之美及感官效果皆同樣出眾。「金襴手」樣式,絢爛繽紛,日文「金襴」二字意指色彩斑斕之織品,以金箔及銀箔包繡線,多用於戲服、和服腰帶及重要儀式穿著之佛袍等。金襴織品華美瑰麗,金襴手瓷器紋飾亦斑斕華貴,燒造精細,於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年)曾短暫製作,此奢華紋飾與簡約單色地對比鮮明,別具魅力。
金襴手瓷器傳至日本後,由於其風格新穎,兼與江戶時代(1603-1868年)之華麗品味相符,故此隨即深受推崇。江戶時代政治穩定且經濟富強,富商階級開始常用金彩器物,來彰顯身分地位,故此積極收藏金襴手瓷器,於特別場合展示,以炫示財力品味。
日本其後成為金襴手瓷器最大市場,故此日本私人及博物館收藏藏有最多傳世金襴手瓷,被視為傳世珍品。除日本之外,金襴手瓷亦於歐洲流行甚廣,與巴洛克藝術同期,且歐洲人喜以金屬包鑲襯托此類瓷器,尤珍於「奇寶閣」中。
日本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收藏者憑之來欣賞藝術美學,並明瞭世代承傳之重要。日本收藏慣例,每件藝術品均以桐木特製盒匣存放,而特別重要者,更以漆盒收藏,配以真田紐,極其珍重。正因對古物滿懷崇敬,故此儘管地震颱風等自然災害在日本頻繁出現,瓷器仍然得以世代傳承。日本有一藏家,於其每件藏品桐箱上印「集散常規 願頒同好」八字,表示收藏集散有時,惟盼能交予愛護藏品者,此中心意,或可代表 日本藏家對古物尊重及珍愛之情。
本文節錄自平野龍一及康蕊君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