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胡茵菲來說,音樂與珠寶都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她生於台灣,父母是珠寶商,耳濡目染下年僅八歲便愛上珠寶,同年開始學習大提琴。這位年紀輕輕的音樂家天賦過人,孜孜不倦的反覆練習,立志成為出類拔萃的古典大提琴家。她在比賽屢屢獲勝,曾負笈波士頓胡桃山藝術高中,但後來經歷肩傷引發的肌腱炎,她的音樂夢隨之幻滅,身心大受打擊。
Anna Hu and the Music of Jewelry

「我在珠寶中看見有如交響樂或歌劇般的旋律。」
胡茵菲從一位教授學到每個音符都有對應的顏色――例如降D小調,她說,是薰衣草色。她重拾兒時對寶石的喜愛,開始實踐這一理論,每個音符代表一種寶石,藉此將她的音樂天賦應用於珠寶設計。胡茵菲解釋道:「我在珠寶中看見有如交響樂或歌劇般的旋律。」她知道,要在寶石的鑲嵌方式上更加絲毫不苟,匠心獨具,才可創造出結合線條、光澤和色彩的流麗設計。
1997年,她開始在美國寶石研究院紐約分校學習寶石學,後於時裝技術學院修讀珠寶設計,以及在帕森設計學院修讀裝飾藝術系。憑藉輝煌學歷,她曾在紐約佳士得珠寶部實習,其後加入梵克雅寶的寶石部門,期間學會採購和篩選寶石。然後,她在哥倫比亞大學完成了藝術管理碩士學位。
胡茵菲曾在紐約海瑞溫斯頓工作一段時間,期間得到識於時裝技術學院同行設計師鼓勵,決定投身發展個人事業。2007年,三十歲的她創立了自己的公司,並推出她的第一個珠寶系列。如她所構思,這些珠寶展現流動的線條、形態和輪廓,密鑲寶石的完美表面閃耀猶如華美音律的光澤和色彩。她的設計靈感源自中國藝術題材──梅花、蓮花、龍鳳、錦鯉、白鶴與修竹──但工藝技術完全來自西方,在紐約及巴黎的高級珠寶工作室製作。

2,200,000–2,800,000港元
今秋,香港蘇富比將呈獻由胡茵菲設計的五件精緻珠寶,靈感來自五種樂器,她對音樂與珠寶的熱愛在作品中交相輝映。胡茵菲表示,「絲路音樂系列」是頌揚東西方文化聯繫的作品,而這樣的聯繫不但影響音樂發展,亦塑造了她的人生。部分拍賣收益將撥捐由大提琴家馬友友創立的慈善項目「絲路計劃」。

2,200,000–2,800,000港元
此系列的焦點之作是一條設計成線譜的鑽石項鏈,靈巧造型恍如華麗的絲帶,配一枚鑲有100.02卡拉濃彩黃色鑽石的吊墜。胡茵菲解釋,這個意念是音樂理論的體現,將音符交匯編成一曲「優美的絲路旋律」。其設計靈感源自絲綢之路的佛教藝術重地──中國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壁畫繪有唐代琵琶,這種古代樂器曾對西方音樂產生影響。此項鏈可變換成五件首飾,如此精工複雜的工藝只有最頂級的法式珠寶技藝工匠才能駕馭,成就這件高級珠寶傑作。

650,000–850,000港元
「大提琴」翡翠別針的設計靈感來自畢加索1913年作品《掛在牆上的小提琴》,特別將帝王玉鑲嵌成大提琴的曲線輪廓,寄託設計師的個人情懷。「藍鵲」別針仿照青花瓷,亦以清朝名畫家郎世寧筆下融合意大利及中國畫風的花鳥圖為靈感,創造出一對栩栩如生的喜鵲。胡茵菲在作品中重塑對歌雙鵲,點綴以單顆海螺珠設計的鳥蛋,象徵生命與創造力。
「艾靈頓」耳環以藍寶石及白鑽設計成鋼琴琴鍵,環狀造型線條流麗,中間各垂吊一顆海螺珠。「熱情」戒指矚目之處在於五顆珍稀方形紅寶石,色澤與大小一致。胡茵菲解釋,此設計靈感來自《熱情》奏鳴曲,向她最崇敬的偶像貝多芬致意。

1,500,000–1,800,000港元
胡茵菲的珠寶傑作每一件都別具個性,同時蘊藏音樂、藝術與中華文化的美好寓意。然而,如胡茵菲所言,這些作品也將她學習古典大提琴的童年回憶、中華文化傳承以及她在西方生活的豐富經歷相結合,寄情其中。她續說,回憶與重組是她下一階段創作的出發點。「當蘇富比邀請我創作這個系列時,我滿心雀躍,欣喜若狂,」她說:「這五件珠寶是我靈魂的結晶,是我未來的起點。」
「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 香港預展將於10月3日至6日舉行。拍賣:10月7日。查詢:+852 2822 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