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3.60》以及《07.06.60》由同一個家族珍藏60年。今年秋天,這兩幅滄海遺珠將帶著一段非凡的故事來到香港蘇富比的拍賣會。這兩幅畫作是趙無極《狂草時期》(1959-1972)的早期創作——即他非凡藝術成就頂峰時期,標誌趙無極在藝術路上由具象轉變為抽象轉變的巔峰之作,同時亦體現他將早期受傳統中國藝術的薰陶和之後西方藝術的影響完美融合的藝術旅程。
《狂草時期》的靈感源於趙無極1950年代後期的環遊世界之旅,當時的他已是國際藝壇上一顆冉冉新星。趙氏在結束他的第一次婚姻後離開巴黎,於1957年9月抵達紐約,並與皮耶・蘇拉吉及其妻子一同環遊世界,由美國的各個城市走到日本,再到香港,最後於1959年重返巴黎。
眼前的兩幅畫作於趙無極1960年在巴黎法蘭西畫廊舉辦的第二次個人展覽中亮相後,旋即被科恩家族收入囊中。這兩幅畫作陪伴科恩家族60年,因此科恩家族是訴說這兩幅畫作和他們背後故事的不二之選。以下且聽科恩家族娓娓道出《狂草時期》在家族中的非凡故事。
今年10月,母親即將慶祝95歲生日。萬幸家母福壽雙全,身體健康之餘曾遊歷世界,更有幸褔美滿的家庭。家母一生熱愛藝術,而這亦是我們家族的共同愛好。我們所愛的藝術不限於畫作,而是不同形式的藝術。我在紐約長大,記得當時我們家的每個房間都放滿式各樣的書本和畫作;我們每個週末都在去博物館或畫廊,或觀賞戲劇、音樂會、舞蹈或歌劇,非常充實。如此的成長環境是父母給我們的珍貴禮物。
最近,我幫助母親從紐約搬到加利福尼亞州,讓她可以住得更近其他親戚。由於新居的空間有限,放不下她所有的藏品,所以這次搬家意味著她要為藏品「斷捨離」。這次的「斷捨離」過程需時幾個月,相當漫長。我一邊篩選要留下哪些藏品,一邊為其他藏品安排去處。期間,我偶然在父母眾多的藝術書籍中發現了趙無極畫展畫冊的原版。我憑封面的圖片認出這位藝術家的畫作,但我並不熟悉他,甚至對他一無所知。但當我翻閱畫冊時,第14頁上的照片正是父母當年購買的那幅畫。索引標示其名字為《15.03.60》。當日我坐在沙發上翻看著這一頁時,沙發後掛著的正正就是這幅畫。
之後我上網搜索有關趙無極的資訊,希望對他有更深入的了解,並聯絡巴黎的趙無極基金會,欲取得更多細節。基金會負責人立刻回信道,他們只從畫冊中的黑白相片中看過這幅作品,多年來一直尋找它的下落;至於第二幅畫,基金負責人表示他們只從清單得知這幅畫作的存在,沒有相關的圖片。根據他們的記錄,來自紐約的科恩先生選購這兩幅畫,但是在紐約,姓「科恩」的人數以千計,他們一直都無法找到這位買家。「多虧你,我們才能讓第一幅畫的彩色版再現,並能將第二幅畫加入趙無極先生的作品目錄中。真的非常感謝您。」看完回信,我屏住呼吸,意識到這個發現的重要性。
當我繼續埋首整理母親的藏品這項艱巨任務時,心中對父母的審美觀更覺驚嘆,更為他們踏上收藏家之路的過程心生敬意。在我梳理他們幾十年來的藝術路上的照片和紀念品的過程中,我漸漸明白這些珍貴的作品是如何來到我家的。
父母在1950年代後期結婚,不久之後,就搬到紐約。二十世紀中期的紐約是現代藝術的聖地,而父母出於好奇,會包容一切新奇、有趣和美麗的事物。他們經常結伴去畫廊和博物館,欣賞當時年輕藝術家在紐約展出的作品。當他們買下第一套房子時,決定逐步建立自己的藏品,只會在看到真正喜歡的東西時才購入,並不急於一次過買入所有藝術品點綴家居。他們在1960年代初開始會定期去歐洲旅行,每次都會選購一些新的藝術品,令藏品更見豐富。他們對那些探索新舊主題和媒材的年輕藝術家的作品情有獨鍾。
1960年夏天,父母走進當時位於巴黎聖奧諾雷郊區街3號的法蘭西畫廊(Galerie de France),適逢趙無極在舉辦畫展,展出的新作。父母迷醉於這兩幅獨具一格、富強烈美感的作品,也為展冊上畫家趙無極的故事所感動,二話不說便買下這兩幅作品。趙無極以中國古典藝術為根基,並融合歐洲現代視覺表達語言,讓我父母引起共鳴。這就是他們能融入生活的作品。
一如以往,他們每次都會乘坐「法蘭西號」郵輪往返歐洲,而藏品亦會送到船上。看他們每次回家帶來什麼珍寶總是一場刺激又令人期盼的經歷。看他們把新買回來的作品掛起來,我和姐姐、妹妹均欣喜若狂,並一直見證藏品數量隨著年月增加。
至今我仍記得兩幅畫中較大的那一幅(我現在知道它叫《15.03.60》)在我家可謂地位斐然。從寬敞的前門走進我家,你會看到優雅、樓底高挑的門廳。傢具和藝術品皆是20世紀中葉的風格,雖然當時的人並會這樣稱呼它們。門廳天花板上閃閃發光的Orrefors吊燈照亮了大理石地板。由門廳看出去,前方是父親的圖書館,落地書架由地板伸延至天花板,擺滿限量版書籍。你可以透過牆上的大窗戶看到後院的斜坡,風景優美。門廳的右邊則是主客廳和飯廳。
然而,現在我還記得門廳左邊的樓梯通向起居區,就在樓梯的平台上,掛了那幅較大的趙無極畫作,成為焦點所在,上方的一盞博物館燈照亮畫中較深的色彩。我總會把畫作的正中央想像成一隻飛翔中的鳥兒,從樓梯向上飛,一直飛向天堂。我認為,趙無極捕捉的這個形象充滿情感和渴望,渴望飛向自由。我能明顯感受到畫中深沉的色調向我傳達一種強烈的情緒。
相比之下,那幅較小、帶迷人的橙色和灰色光芒的畫作《07.06.60》,則感覺更溫暖,似火。我發現,相比趙無極許多大型作品,尺幅相對較小的作品更吸引我觀賞,與之共度親密時光,進行視覺對話。
父母激發我們強烈的好奇心。我需要充份了解一件藝術品才能完全享受它:了解創作時代、藝術家的人生歷程以及作品在文化史上的地位,這一切對我而言非常重要。再次發現這些畫作是我經歷過最精彩的奇遇之一,當中的精彩之處在於我了解到趙無極作為藝術家的人生和發展歷程,以及喚起我腦海中的美好回憶。趙氏對古典形式和傳統的探索、對書法的研究、從其父親的學識中獲益的良多,以及他在巴黎與同樣在探索藝術新形式的朋友同行共度的熱情歲月等等,這些都對身為收藏家和藝術家的我帶來啟發。受父母影響,我的姐姐與妹妹亦是收藏家,但我們各自的藏品形式各異。過去幾個月,我重新審視父母的收藏品,這對我來說意義非凡。我比以往更清楚意識到,他們購買藝術品是因為藝術品對他們而言別具意義,而並非著眼於作品未來會否升值。對於這一課,我實在受益不淺。
我衷心希望這些畫作能找到一個好歸宿,一個像我家過去六十年那樣愛惜和欣賞它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