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用機械到傳世經典:陀飛輪的傳奇

從實用機械到傳世經典:陀飛輪的傳奇

飛輪是高級鐘錶世界複雜功能的代表,能媲美它的機械裝置寥寥可數,例如報時功能、萬年曆、追針計時、抑或三者合一的超級複雜功能。19世紀初人們研發陀飛輪是為了解決當時鐘錶機械在製作方面的難題。時至今日,陀飛輪已經成為最受市場和藏家青睞的高級鐘錶功能。

但大家可能有一個疑問,陀飛輪已經是兩個多世紀前的發明,在技術上早已不是新東西,為甚麼它至今依然如此重要,甚至令人趨之若鶩?

追尋旋轉的起源:何謂陀飛輪?

陀飛輪的起源可追溯至法國大革命後。1801年,傳奇製錶師亞伯拉罕·路易·寶璣,經過多年構思後,為一款自己設計的嶄新調整裝置取得專利,它就是陀飛輪。

當時的製錶師開始對地心吸力有更深刻的理解,他們發現懷錶在垂直懸掛時會承受地心吸力,影響機芯運轉的精準度,造成走時誤差。因此,寶璣推出一個嶄新的裝置——陀飛輪,為腕錶的「擒縱系統」(即擺輪、游絲和擒縱機構)之間的動能傳遞消除誤差(或進行調節),而重點在於承載擒縱系統的360度旋轉框架,當整個擒縱結構在同一軸上有規律地不停旋轉,理論上就能抵銷重力的影響。

陀飛輪的法文原意是旋風,因而呼應運作時不斷旋轉的機芯,它問世時可謂一項石破天驚的技術創舉。寶璣與同時代的製錶大師往後繼續研發出約40款陀飛輪時計,獲歐洲皇室、探險家和許多海上旅行家的青睞。陀飛輪與遠洋旅行的不解之緣從19世紀延續至今,以香港蘇富比「珍貴名錶I」拍賣的拍品2344為例,雅典的Marine Grand Deck型號6300-300陀飛輪跳時腕錶,確切地體現了陀飛輪與航海的深厚連結。

飛旋中蛻變發展

自寶璣發明初代陀飛輪後,在接下來的兩百多年裡,陀飛輪裝置歷經許多變化,伴隨不同經典腕錶型號的誕生。回顧早期作品,芝柏在1889年推出的傳奇三金橋陀飛輪當屬一大經典,這款懷錶又名「La Esmeralda」,將陀飛輪和芝柏的特色三橋設計集於一身。走到現代的芝柏,依然不懈製作三橋或非三橋的陀飛輪腕錶,即將上拍芝柏型號9983三問報時三軸陀飛輪腕錶(拍品2171 0),就是芝柏非三橋設計的例子。

繼芝柏為鐘錶調節裝置的發展史作出重大貢獻,30多年後德國格拉蘇蒂製錶學校的時任校長阿爾弗雷德·海威格(Alfred Helwig)也開始鑽研陀飛輪。直至當時為止,傳統陀飛輪都是透過清晰可見的支撐橋板固定位置,但海威格卻構想另一種更靈活的機械裝置,只選擇採用單橋板,以隱藏式連接組件將單一橋板直接固定在機芯上。在海威格的指導下,製錶學校的學生成功在1920年推出首枚「飛行式」陀飛輪,設計後來繼續贏得廣泛讚譽,並一直傳承至現代製錶界。

陀飛輪的下一項重大技術進步,就是專為腕錶設計、配備調節裝置的機芯。這個製錶界里程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幾年誕生,當時歐米茄、百達翡麗和法國製錶商Lip都各自推出了陀飛輪腕錶。

百達翡麗同樣製作過不少非常出色的陀飛輪時計,例如型號5016三問報時萬年曆陀飛輪腕錶(拍品2338)、型號5539白金三問報時腕錶(拍品2327)、型號5339玫瑰金琺瑯錶盤三問腕錶(拍品2233)。這三款腕錶均搭載傳統陀飛輪,精美的機械結構在透明錶背蓋下讓人盡情細賞。

1980年代陀飛輪復興

20世紀中期,在一群製錶師傾注心力下,陀飛輪時計稍為引來更多的關注,但實際上到了20世紀後期才有更多人開始懂得欣賞陀飛輪無與倫比的魅力。

1970年代,石英錶技術被發明,隨後在1980年代征服了鐘錶市場。陀飛輪基本上是在這段熱潮過後才得以復興,而機械機芯的傳統魅力也開始甦醒過來。

不少人認為最初這段回歸浪潮是愛彼的功勞。1986年,愛彼在石英機芯主導的時代下大膽推出型號25643,這個型號是世上首款搭載2870機芯的自動上鏈陀飛輪超薄腕錶。

隨著愛彼推出的錶款在製錶史上劃下分水嶺,陀飛輪逐漸以獨特的全新面貌示人,其魅力也日益彰顯。陀飛輪已不再純粹是一個解決機械問題的技術,許多其他更簡單更有效的機械裝置和石英機芯早已成功研發,它們同樣能夠解決重力問題。實際上,無論是陀飛輪的設計,以至陀飛輪本身,可以說完全是巧奪天工的鐘錶技術的一種藝術表現。

高級鐘錶市場往往最重視極致的工藝,尤其是那些以一絲不苟的手工和極其專注的意志完成的大師級珍罕傑作。作為一種極為精密複雜的機械裝置,陀飛輪被公認為是極致工藝的終極體現,只有造詣超卓和專心致志的製錶大師才能完成艱辛的製作。一般的機械機芯固然以傳統魅力吸引許多人,但陀飛輪腕錶的境界誠然更高一層——不為成就更實用的功能,卻代表一種更浪漫的工藝精神。

現代的陀飛輪

隨著陀飛輪在奢侈品牌和鐘錶買家之間越來越受歡迎,純粹地製作陀飛輪自然不再是最終目標,而是基本的起步點。於是,縱然在時計中搭載陀飛輪足以展現高級鐘錶之道,讓人引以為傲,但各家品牌將陀飛輪的標準不斷往上推,一而再地令人嘆為觀止。

因此,部分製錶師矢志在製作技術上改進陀飛輪,例如F.P. Journe的Souverain釕金屬陀飛輪腕錶(拍品2163),它是F.P. Journe第一代恆動力陀飛輪腕錶,透過恆定施加等量的能量,更精準控制陀飛輪運作。


另一位享譽盛名的製錶師Richard Mille,在千禧年之際以初代的RM002型號創下製錶界壯舉後,奠定了品牌在運動型陀飛輪腕錶的超凡地位。型號RM002-V2(拍品2324)是2009年推出的「全灰」(All Grey)特別版錶款,屬於系列的第二代作品。

其他品牌如江詩丹頓,則將多種奢華風格融入陀飛輪設計。型號30672 Malte Tourbillon腕錶(拍品2179)正是一例。它採用唯美的鏤空設計,鉑金錶殼鑲飾鑽石和藍寶石,搭載品牌經典的馬爾他十字陀飛輪。

相反,百達翡麗雖然秉持同行的製錶精神,但卻走上截然不同的路線,例如「988」型號5002 Sky Moon Tourbillon星月陀飛輪鉑金雙錶盤腕錶(拍品2257)。它在2001年面世,是當時功能最複雜的腕錶之一,集陀飛輪裝置和另外12項複雜功能於一身,體現無與倫比的機械性能。

積家的大師系列球型陀飛輪1腕錶在2004年首次亮相,當年同樣令人為之讚嘆,腕錶兼具多項複雜功能,沿用系列的製作材料,並更進一步成為多軸陀飛輪腕錶的代表。約2017年製的型號600.64.06(拍品2321)就是積家當代風格時計的代表作。

另一間享負盛名的製錶品牌海瑞溫斯頓,憑藉多軸陀飛輪創下重要成就,經典作品包括史詩陀飛輪Histoire de Tourbillon 9號腕錶(拍品2334),它搭載三軸陀飛輪並配備非凡的雙逆跳跳時顯示;還有史詩陀飛輪Histoire de Tourbillon 7號腕錶(拍品2310),錶盤的特意設計讓兩枚雙軸陀飛輪的結構盡現眼前。

在過去三十多載的光陰中,現代陀飛輪一再登上震撼世人的技術高峰,這款機械裝置所代表的情懷依然不變如初。陀飛輪複雜精巧,結構賞心悅目,無論在過去和現代的製錶史上都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其魅力和地位亦將延綿不斷。


Chinese version translated by Stella Tsang and reviewed by Lee Ng
中文翻譯:曾子珊

翻譯審稿:吳君莉

今秋香港蘇富比「珍貴名錶I」拍賣會(10月5日)呈獻多款珍貴時計傑作。關於拍賣會和拍品的詳細資料,請點擊此處

鐘錶

關於作者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

arrow Created with Sketch. Back To Top